王麗艷
摘? 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建過程中,建設服務型的黨組織是我黨在新時期下的發(fā)展之路,同時也是在新常態(tài)下的必由之徑。對于農村而言,農村的發(fā)展和建設更需要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以此來實現基層黨組織與農村社會發(fā)展的統(tǒng)一。在現階段,我國越發(fā)重視三農問題,農村的改革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農村同時也是我黨執(zhí)政的基礎?;诖朔N情況,加強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黨組織的建設使得農村黨組織擁有了凝聚力,提高了黨組織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黨組織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農村發(fā)展不平衡的現象,有效促進了農村的高質量發(fā)展和現代化發(fā)展。本篇文章就現階段如何加強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展開研究,就其建設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現實思考
中圖分類號:D42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070
一、重視意識教育,增強黨組織服務意識
中國共產黨的立黨宗旨是為人民服務,農民作為我國最大的勞動者群體,在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要重視農民的利益,從意識形態(tài)上讓農民接受黨組織服務。要明確的是,工農不分家,農民是工人階級的盟友,農民同時也是我黨建國時主要爭取的對象。但是要注意的是,農民的生產情況,農村的發(fā)展情況都與先進生產力的工人階層不同,國家在政策制定和項目落實時要兼顧這一情況,重視意識教育,以此來增強的黨組織的服務意識。
我黨在建黨之初憑借著扶助農工,團結農民的方式終成燎原之火,取得了革命性的審理。與此同時,在國家強國的過程中,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中國共產黨順應農民要求,推行了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提高了我國農民的生活收入,改善了農村的生活水平。這些例子無一不是重視農民利益,重視農村發(fā)展的實際體現。除此之外,自黨的十六大召開以來,中共中央領導人意識到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并通過立項立策的方式來惠民惠農。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指出,三農問題的解決,以及農村改革的路線,都離不開公平性原則。因此,在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也要根據我國的農村改革的路線,切實保障農民的基本利益,進而從根本上實現配置公平和權利公平。
我國的農村發(fā)展在近十年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指導。在基層黨組織的參與下,農村建設的投入增加,農村發(fā)展的速度增快。但是相較于城市的發(fā)展,農村依舊存在著收入低、季節(jié)性問題突出、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等實際上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的解決也是農村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點。就比如說,留守問題的出現就是我黨基層黨組織服務保障功能的缺失。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農村黨組織必須要重視服務意識意識的建設。
二、轉變工作模式,優(yōu)化黨組織工作方式
在農村整體環(huán)境大幅度變化的情況下,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工作方式也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圍繞著服務型這一定位展開優(yōu)化,突出黨組織服務這一重點。首先,從工作方式上,要改變原有的管理型,要重視引導農民,向服務型轉變。其次,要重視農村的基本情況。在當前的農村之中,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要要明確,要認識到農民真正需要什么,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引領農民。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農民生產生活,保持黨組織內部的先進性。此外,在農村改革的過程中,基層黨組織和村委會兩者之間要做到相互協(xié)調,處理好各層之間的關系,發(fā)揮黨組織的引導領頭作用。最后,地方政府要重視農村黨組織的建設,適當地通過資源傾斜的方式,完善農村黨組織的管理體系,加大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支持力度。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農村黨組織能夠沿著服務型建設的方向前進,能夠轉變固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進而實現分級管理、層級落實、共同創(chuàng)建、協(xié)調抓村。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轉變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模式中,上級的縣、鄉(xiāng)單位要發(fā)揮自身的作用,縣級指導強化、鄉(xiāng)鎮(zhèn)下放重心,利用我黨組織形式上的優(yōu)勢,層層遞進,發(fā)揮優(yōu)勢,以此來形成黨組織工作合力,確?;鶎狱h組織順利轉型成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
三、完善管理體系,拓展黨組織服務內容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維系農民群眾,高質量地進行鄉(xiāng)鎮(zhèn)農村治理是很有必要的。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這一時期,要重視基層管理工作,依靠黨員的領導帶頭,完善原有的管理體系,拓寬黨組織的服務內容,以此來更好地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要明確的是,農村黨組織建設的關鍵人物是確保農村的穩(wěn)定發(fā)展,改善農村的社會情況,進而確保農村能夠實現可持續(xù)、現代化發(fā)展。但是,縱觀我國目前的農村情況,一些村中的干部思想覺悟不高,服務工作依舊處在傳統(tǒng)階段,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了農業(yè)生產,計劃生育規(guī)劃、項目建設和拆遷等方面,工作的重心是上級黨委和政府。對于農村合作醫(yī)療、養(yǎng)老保險和糧食補貼發(fā)放等惠民政策有所忽視,自身的服務定位模糊。這一現象的出現,使得一部分黨組織認為自身的工作應圍繞在上級安排的情況下開展,村級發(fā)展和服務發(fā)展的意識形態(tài)模糊,沒有明確的定位和規(guī)劃。因此,對于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而言,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要謹遵我黨提出的農村“三集中”,做好系農村建設,改變原有的鄉(xiāng)村管理方式,以更高標準和更嚴要求的管理方式去進行農村建設。農村黨組織的工作重點應圍繞農村實際的環(huán)境、交通問題、衛(wèi)生情況、情況、社會保障等方面展開,切實有效地了解農民的需求,并以農民需求為目標,踐行工作職責。通過這樣的方式,做到拓寬黨組織的服務內容,完善黨組織的管理體系,進而為建設農村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農村發(fā)展而言,建設農村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是很有必要的。故此,在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黨員要發(fā)揮帶頭作用,組織內部要重視農民需求,從真實情況出發(fā),從實際環(huán)境進行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我國農村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加規(guī)范、合理。
(中共吉林市委黨校? ?吉林吉林? 1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