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桐生
【梵凈古典學(xué)】
甲骨文詞匯特殊意義舉隅
陳桐生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 中文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420)
在已經(jīng)釋讀出的一千多個甲骨文詞匯中,有一些意義特殊的詞匯,這些詞既有實詞,也包括少數(shù)虛詞,雖然它們大都見于《說文解字》,但其詞義多與《說文解字》等工具書所釋不同。它們一般只在殷商時期占卜時使用,而很少見于后世文獻(xiàn)。甲骨文詞匯的特殊意義,構(gòu)成閱讀甲骨文獻(xiàn)的一大障礙,因此有必要研究此類具有特殊意義甲骨文詞匯。
甲骨文; 詞匯; 特殊意義; 《說文解字》
殷商甲骨文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成熟的中國文字。迄今發(fā)現(xiàn)的龜甲獸骨大約十六萬片左右,中華書局1965年出版的《甲骨文編》,收錄四千六百七十二個字,可以認(rèn)識的字有一千七百二十三個(一說可以認(rèn)識的甲骨文有一千五百多字,得到學(xué)術(shù)界公認(rèn)的大約有一千二百多字)。已經(jīng)釋讀出來的殷商甲骨文詞匯,絕大多數(sh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①今人能夠大致讀通甲骨文獻(xiàn),主要是依賴這些常用詞,然后再結(jié)合上下文去猜測那些難認(rèn)詞的大致意義。在已經(jīng)認(rèn)出的甲骨文詞匯中,有一些意義特殊的詞匯,這些詞雖然大都見于《說文解字》,但其詞義多與《說文解字》等工具書所釋不同。它們一般只在殷商時期占卜時使用,而很少見于后世文獻(xiàn)。甲骨文詞匯的特殊意義,構(gòu)成人們閱讀甲骨文獻(xiàn)的一大障礙,因此有必要研究甲骨文詞匯的特殊意義。
“示”讀音為qí,意為“神主”,多指地神,也指祖宗神,“九示”是指“九位神主”。“示”的“神主”意義非常古老,可能是它的原始義,后來凡是以“示”為偏旁的詞語,大都與神靈或祭神活動有關(guān)。這條卜辭是說,“貞問行祈求之祭于九位先王神主么?”②
“中”意為“戰(zhàn)旗”,是一面旗幟的象形字。根據(jù)商周銘文“中”字圖形推測,殷商旗幟不是現(xiàn)代的橫向四方形,而是一個圓形,圓形上下各有一根或兩根飄帶,甲骨文“中”字中間是一個方形,其實應(yīng)該是圓形,只是由于用刀在甲骨上刻圓形不便,才刻成方形。殷商時期旗竿不是在圓形旗幟左側(cè),而是豎在圓形旗幟中間?!墩f文解字》:“中,內(nèi)也?!币浴皟?nèi)”釋“中”,這個“內(nèi)”大約相當(dāng)于“中心”,這說明漢代已經(jīng)不用“中”的“旗幟”意義。這條卜辭意為:“癸酉日占卜,貞問方國大舉出動,商朝樹立旗幟于北方邊地么?”“中”作為“戰(zhàn)旗”的詞義不見于后世文獻(xiàn)。
“大采”是時間名詞,指“天明時分”。卜辭大意是說:“乙卯日占卜,貞人?問卦,貞問今日商王前往敦地么?驗辭是,當(dāng)日天明時分下雨,商王不去敦地了?!?/p>
“小采”是時間名詞,指“黃昏時分”。卜辭大意是說:“壬戌日占卜,兆象顯示要下雨。到了黃昏時分,果然下大雨?!?/p>
“郭”是一個時間名詞,指“太陽偏西時分”。這條卜辭是貞問:“太陽偏西直到黃昏不下雨么?”
“大食”是指“中午吃飯時間”。這條卜辭是貞問:“中午時分祭祀,用九頭牛作為獻(xiàn)品么?”與“大食”相應(yīng)的時間名詞還有“小食”,如“乙卯小食大啟”(《甲骨文合集》21021),“小食”是指下午吃飯時間。午飯是中國人一天中最重要的進(jìn)食,殷商人用“大食”表示午飯,說明他們已經(jīng)確立了午飯重要的理念。
“食日”是指“接近中午的時候”,“中日”是指“正當(dāng)中午的時候”。
“湄”音近“昧”。關(guān)于“湄日”的意義,楊樹達(dá)釋為“終日”,王宇信譯為“整天”,楊升南則釋為“早晨”。
“翌”意為“未來”,時間名詞,與春秋戰(zhàn)國以后“翌”指“第二天”意義不同。這條卜辭是問:“貞問未來的癸亥日商王步行么?”常玉芝認(rèn)為,“翌”多用來指九天以內(nèi)的未來某個時間,特別是指五天時期之內(nèi)未來某個時間。[1]424
“生”作為時間名詞,多用來修飾、限定月份,常玉芝指出,“殷人稱下個月為‘生月’,意思就是月光再生的一個月?!盵1]329同樣的例子又如:“乙亥卜,爭,貞生七月王勿卒入,戠?!保ā都坠俏暮霞?165)“生七月”,意思是“下一個七月”。
“來”意為“未來”。黃尹,在殷商卜辭中多次出現(xiàn),應(yīng)該是已經(jīng)去世的殷商名相。這條卜辭大意是說:“貞問在未來的丁酉日行侑求之祭于舊老名臣黃尹么?”常玉芝認(rèn)為,“來”所指的日期是未來四日至二十四日。[1]425
“皿”表示介于前后兩天之間的一段時間,此處“皿”是指當(dāng)晚到第二天乙巳日之間的一段時間。同樣的例子又如“辛丑皿壬寅”(《甲骨文合集》6057反)?!懊蟆北緸槭⑽锲髅?,器皿中間部分是虛空的,殷商人用“皿”表示中間一段時間,確實富有想象力。
“小子”意為“小王子”,與春秋以后“小子”一詞指“年輕人”“門生弟子”或蔑稱意義不同。這條卜辭是說:“己卯日占卜,貞問今夜小王子會遇到雪天么?”
“勿”通“物”,指祭祀時用的雜色的牛?!拔铩钡倪@一意義與后來作為事物共名的“物”有很大不同。這條卜辭貞問:“不用雜色的牛祭祀么?”
“品”是商代祭名,“司”是神名。這條卜辭貞問:“在商王出去的時候,以品祭方式來祭祀司神好不好?”
以上所舉都是殷商甲骨文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名詞。有學(xué)者發(fā)現(xiàn),甲骨文的名詞運(yùn)用一直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fàn)顟B(tài)之中。例如,武丁以前清晨稱“旦”,武丁以后稱清晨為“妹旦”(即“昧爽”或“妹晨”);武丁時期稱天明為“明”,或稱“大采”,武丁以后稱天明為“朝”;武丁時期接近黃昏時分稱“小采”,武丁以后接近黃昏時分稱“暮”“昏”或“落日”。[2]殷商時期尚處于中國文學(xué)語言發(fā)展的起步階段,人們對事物的稱謂尚未統(tǒng)一,某些詞匯的運(yùn)用尚不夠穩(wěn)定。此外還有地域因素,不同地區(qū)對同一事物的命名不同,以至于不同時期作者對同一事物運(yùn)用不同的詞匯。
“臿”意為“攻打”,“雉”意為“傷害”。這條卜辭意思是說:“未來的日子,商王命令右旅之軍和左旅之軍攻打見方國,有所捷伐,不會傷害平民隊伍么?”“臿”的“攻打”意義和“雉”的“傷害”意義都是后世不再使用的。
這是一條殘缺的卜辭,“?”是貞問者之名,“登”意為“征集”。《說文解字》:“登,上車也。”段玉裁注:“引伸之,凡上升曰登?!薄墩f文》“上車”和段注“上升”顯然都不是甲骨文“登”的“征集”意義。
“衣”意為“合圍”,③“衣逐”意為“合圍逐獸”。這條卜辭大意是說:“戊辰日占卜,在羌地貞問,商王田獵,合圍逐獸,沒有災(zāi)難吧?”
這是一條殘缺的卜辭,“仄”意為“歪倒”。卜辭記載一位名叫爭的卜人貞問:“下一個十天商王有無災(zāi)禍,卦象表明有危艱之事發(fā)生。驗辭記載,在五天之后的丁卯日,商王田獵,歪倒在車上。”用“仄”來表示“歪倒”意義,非常生動形象。
“葉”意為“勤勞”,“葉王事”意為“勤勞王事”。“葉”的“勤勞”義在后世少見。
“學(xué)”意為“訓(xùn)教”,與《尚書·盤庚上》“盤庚敩于民”之“敩”意義相同,與春秋戰(zhàn)國以后文言文中“學(xué)”意義不同。這條卜辭是說:“丁巳日占卜,貞人?問卦,貞問商王武丁關(guān)于征討髳方國的訓(xùn)教民眾活動中,會受到保佑么?”
“呼”意為“命令”?!墩f文解字》:“呼,外息也?!币馑际恰跋蛲馔職狻薄<坠俏摹昂簟迸c《說文解字》的“外吸”之說意義差別甚大。這條卜辭貞問:“命令婦人前往,有沒有所得?”
“敦”是表示“攻擊”意義的動詞,“雀”為人名,此人是商師將帥,“鼓”為地名?!墩f文解字》:“敦,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倍斡癫谜f這三條解釋“皆責(zé)問之意”。甲骨文“敦”的意義與《說文解字》關(guān)于“責(zé)問”的解釋顯然有很大區(qū)別。這條卜辭是貞問:“命令雀攻擊鼓地么?”
“達(dá)”的意義與“敦”相近,都是表達(dá)“攻擊”的意思?!懊笔侨嗣??!墩f文解字》以“行不相遇”釋“達(dá)”,與甲骨文“達(dá)”意不同。這條卜辭是貞問:“商王命令卯攻打危方么?”
“隻”在甲骨文中是個象形字(編者注:當(dāng)為會意,即“獲”字初文,與后世表數(shù)量的“隻”同形不同詞),象以手抓隹(鳥)之形,意為“捕獲”。這條卜辭貞問:“商王將舉行逐捕麋鹿活動,會有所捕獲么?”“隻”在“文言”中是“只”的繁體字。
“沚”意同“止”,用做動詞,不是《說文解字》“小渚曰沚”之意。這條卜辭貞問:“今晚雨會停止么?”
“行”是人名,“甾”是“處理”“從事”的意思,不是《說文解字》“東楚名缶曰甾”之意。這條卜辭貞問:“去處理商王交辦的政事么?”
“各”意為“到達(dá)”,“大乙”是地名?!墩f文解字》釋“各”為“異辭”,與甲骨文“各”意不同。(編者按:“各”為“𢓜”字初文,后世亦作“格”或“假”)這條卜辭貞問:“商王將到大乙征伐,不會遇到下雨么?”
“見”意為“獻(xiàn)”。《說文解字》釋“見”為“視”。這條卜辭大意是問:“命令西土的人獻(xiàn)羊么?”
“稟”意為“稟食”,即提供食物?!胺A食”與后世“稟報”之義相關(guān)甚大。這條卜辭是一個名叫?的人貞問:“缶會提供糧食給師旅么?”
此處“引”有“延續(xù)”“延長”之意。它與《說文解字》所釋的“開弓”不盡相同。甲骨文“引”字像持箭拉弓、引而未發(fā)之狀,以此推測,《說文解字》所說的“開弓”,應(yīng)該是“引”字本義。甲骨文“庚引”之“引”,可能用的是引伸義。《說文解字》釋義比甲骨文更為古老,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這條卜辭是說:“今日下雨,未來庚日還會繼續(xù)下雨么?”
“圣”有“修筑”“開墾”之意。④這條卜辭意思是說:“乙丑日占卜,貞問商王會下令在京地墾田么?”
“?”意為“泛濫”?!墩f文解字》釋“?”為“慕欲口液”,指一個人因羨慕而流口水。此處甲骨文“?”可能用的是引申義。這條卜辭貞問:“洹河不會泛濫么?”
“乍”通“作”,此處有“降”意。這條卜辭貞問:“天帝會給我降下罪孽嗎?”
“芻”有“取悅”之意。《說文解字》釋“芻”為“刈草”。草可以作為牛羊的飼料,人們遂以“芻”指代牛羊,而牛羊肉是古人美食。此處“芻”用作動詞?!睹献印じ孀由稀酚小袄砹x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之說。此處甲骨文“芻”或許用的是“芻”字的引伸義。這條卜辭貞問:“父乙會取悅商王嗎?”
“若”意為“應(yīng)允”?!墩f文解字》釋“若”為“擇菜”,與此意義不同。這條卜辭記載一個名叫亙的人在戊寅日貞問:“商王會答應(yīng)嗎?”
“敗”意為“殺”,“敗牛”即“殺?!薄!墩f文解字》釋“敗”為“毀”,與甲骨文“敗?!敝皵 辈槐M相同。
“徝”意為“征伐”?!百А笔羌烂?。這條卜辭貞問:“征伐之前要向已故名臣黃尹施行侑祭么?”
“馭”意為“來”。“釐”意為“?!薄0?,“馭”即古文“御”字,甲骨文“馭”之“來”義,是“御”所沒有的。這條卜辭貞問:“會有幸福降臨么?”
“氏”音通“致”,意為“進(jìn)致”“進(jìn)獻(xiàn)”。這條卜辭貞問:“向神靈進(jìn)獻(xiàn)五頭牛么?”
“硪”意為“歪倒”?!绊摇北臼怯萌肆υ业鼗虼驑兜扔玫墓ぞ?,此處“硪”可能是形容小臣像木杵砸地一樣,轟的一聲從車上栽倒下來?!墩f文解字》中沒有“硪”字。這條卜辭大意是說:“癸巳日占卜,貞人?問卦,貞問下一個十天有沒有災(zāi)禍。商王看了卜兆說:這次也有災(zāi)禍。如同繇辭所稱,甲午日商王去追逐兕牛,小臣協(xié)調(diào)車馬時歪倒,駕馭商王車子時,子央也墜落下來?!?/p>
“卯”在此是動詞,意為“對剖”,“卯”字應(yīng)該是對剖殺牛羊的形象描繪。“叀”是表示疑問語氣的副詞。“小示”指先王旁系。“卯”本是十二地支之一,代表農(nóng)歷二月,《說文解字》釋“卯”為“冒”,取“萬物冒地而出”之意。甲骨文“卯”的“對剖”之意,為《說文解字》所無。這條卜辭貞問:“對剖一頭羊祭祀旁系祖宗神靈么?”
“裒”意為“開墾”,“裒田”即開墾荒地?!岸嗲肌笔侵副姸嗲寂??!百觥弊譃椤墩f文解字》所無。這條卜辭是說:“貞問商王是否下令眾多羌奴去開墾荒地?!?/p>
“?”意指“?獵”?!?”字為《說文解字》所無。這條卜辭是說:“戊寅日,商王?獵,天氣會陰蔽嗎?結(jié)果天氣真的陰了?!?/p>
“術(shù)”意為“禍害”“祟害”?!墩f文解字》釋“術(shù)”為“邑中道”,即都邑中的大道。“術(shù)”的繁體字為“術(shù)”。甲骨文“術(shù)”的“禍害”意義,為《說文解字》所無。這條卜辭記載:“丙戌日占卜,一位名叫爭的人貞問:先王父乙會禍害多位王子么?”
“災(zāi)”意為“征伐”“打仗”,“缶”是殷商方國名。這條卜辭說:“癸亥日占卜,一個名叫?的卜官貞問,未來乙丑日派多位大臣征伐缶國么?”
“亙”和“雀”都是殷商時期的方國?!霸隆币鉃椤膀}擾”?!皝兏ピ氯浮笔秦憜枺骸皝儑粫}擾雀國么?”
殷商甲骨文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動詞還有一些,不再一一列舉。這些動詞或者不見于《說文解字》,或者雖見于《說文解字》,但意義與《說文解字》釋義不同,將這些動詞與《說文解字》所釋意義作比較,自然可以看出殷商詞義與漢代詞義的差異。
甲骨文中哪些詞是形容詞,學(xué)者們對此有不同的意見。本文認(rèn)為,形容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只要符合形容詞這一定義的詞語,都可以認(rèn)定為形容詞。
這條卜辭中兩個“啟”⑤,意為“天氣晴好”?!墩f文解字》:“啟,開也?!币笕艘浴皢ⅰ毙稳萏鞖馇绾?,可能是取其雨后天晴、云開日出之意,這比后人所說的“天晴”要生動形象得多。殷商以后很少有人用“啟”字形容天氣晴好。卜辭大意是說:“乙丑日占卜,一個名叫內(nèi)的卜人貞問,下一個寅日天氣會晴好嗎?到了丙日,天氣真的轉(zhuǎn)晴了?!?/p>
“魯”意為“豐盈”“嘉善”。甲骨文“魯”字形狀,上面是一條魚,下面是一個“口”。魚味鮮美,故以“魯”表示“嘉善”之意。這表明甲骨文“魯”是一個會意字。“貞黍田年魯”,意思是貞問:“種滿黍子的田地,年成會豐收么?”《史記·周本紀(jì)》“周公受禾東土,魯天子之命”之“魯”,是運(yùn)用“魯”字的殷商古義?!墩f文解字》:“魯,鈍詞也?!币浴棒敗睘椤扳g”,應(yīng)該是“魯”字后起的詞義,《論語》“參也魯”之“魯”,就是在后起的意義上而言的。
“兌”意為“緊緊”⑥。這條卜辭大意是說:“戊申日占卜,馬官先行開路,商王緊緊隨行么?”《說文解字》:“兌,說也。”這可能是“兌”后起的意義。
“若”可以釋為“順”。此處的“若”,與前文表示應(yīng)允的“若”有所不同。這條卜辭是說:“貞問商王建造城邑,會保佑順利么?”“若”訓(xùn)為“順”,這個意義在《尚書》文誥中可以看到,但在后世就很少見到了。《說文解字》:“若,擇菜也?!保ň幷甙矗捍颂帯墩f文》以已訛之小篆說釋“若”字之形義關(guān)系,不確。從后世文獻(xiàn)基本找不到“若”訓(xùn)“擇菜”之用例)此義與甲骨文“若”字不同。
“易”意為“陰蔽”?!耙住薄棒琛币艚嗤ǎ@可能是殷人以“易”表示陰天蔽日的原因。這條卜辭大意是說:“己丑日占卜,貞人?問卜,貞問未來的庚寅日把牲體放在俎上之祭,天氣不陰蔽么?”《說文解字》以“蜥易”釋“易”,與此處不同。
“宓”意為“安定”,“宓若”意為“安定順利”。后人用“密”字代替“宓”字,“宓”字就很少被人運(yùn)用了。這條卜辭意思是說:“壬戌日占卜,令周人安定順利么?”
“卣”意為“綿長”?!柏沼辍敝浮熬d綿細(xì)雨”?!柏铡睘楣糯破?,古今斟酒,大都不會動作粗豪,而是涓涓細(xì)流,徐徐斟入杯中。故殷人以“卣雨”形容“綿綿細(xì)雨”,可謂生動形象。這條卜辭意思是說:“商王親自卜問:上天還會繼續(xù)下綿綿細(xì)雨么?”
“蔑”意為“微弱”。這條卜辭大意是說:“戊寅日占卜,一位名叫爭的卜人貞問,雨勢會減弱么?”《說文解字》:“蔑,勞目無精也?!币馑际钦f,人由于勞累而顯得眼睛暗淡無光。段玉裁以為“細(xì)”“無”都是“蔑”的引伸義??磥泶颂幖坠俏摹懊铩弊钟玫氖且炅x。
“勿”通“物”,是形容“雜色”的詞。“勿?!币庵浮半s色的?!薄G拔乃e的“勿”是雜色的牛,用作名詞,此處“勿”用作形容詞。《說文解字》:“物,萬物也?!币浴拔铩敝浮叭f物”,可能是“物”字的后起意義。
“掫”音近“驟”,此處是“驟”的通假字。《說文解字》釋“驟”為“馬疾行也”。段玉裁說,《左傳》《國語》中的“驟”的意思都是指“屢次”,“驟”的“暴疾”之義乃是后起之義。
“皿”意為“猛”,“皿雨”即“暴雨”?!墩f文解字》:“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意?!币笕艘浴懊笥辍毙稳荨氨┯辍?,可能是取其器皿潑水之意,猶如今人所說的“瓢潑大雨”。前文所舉的“皿”是指一段時間,用作名詞,此處的“皿”用作形容詞。
“?!币鉃椤按蟆?,不是《說文解字》“水清”之意。這條卜辭貞問:“上天還會下大雨么?”
“從”意為“大”,“從雨”意為“大雨”?!墩f文解字》:“從,相聽也?!倍斡癫媒忉屨f:“以類相與曰從?!焙笕烁摹皬摹睘椤皬摹薄<坠俏摹皬挠辍敝皬摹?,不是“相聽”之意。這條卜辭意思是:“丙辰日占卜,貞問今日用樂舞祭天,會下大雨么?”
“生”意為“鮮活”?!墩f文解字》:“生,進(jìn)也。象草木生出土上?!毙∶缙仆炼鲈簧?。甲骨文“生”的“鮮活”之意與《說文解字》“生,進(jìn)也”不盡相同。
“州臣”是商代一種奴隸的名稱?!靶ぁ币鉃椤澳:薄!安恍ぁ笔侵覆氛撞荒:?,即兆象清晰?!墩f文解字》對“玄”“冥”二字分別有解釋:“玄,幽遠(yuǎn)也。黑而有赤色者爲(wèi)玄?!庇衷疲骸摆ぃ囊?。”可見“玄”“冥”皆有“幽”義。甲骨文“玄冥”的“模糊”之義與《說文解字》“幽”義有互滲之處但不完全等同。
“有”通“侑”,是商代祭名?!白蟆钡囊馑际恰安患?。這條卜辭是說:“癸巳日占卜,貞人爭問卦,貞問行侑求之祭于先妣癸用白色小豬,吉利吧?商王看了卜兆判斷說,吉利,不必?fù)?dān)心有不吉利之事發(fā)生。”《說文解字》:“左,手相左助也?!薄墩f文解字》“手相左助”之說顯然不是甲骨文“左”的意思。
“泳”意為“長久吉利”。這條卜辭大意是說:“在壬日商王才舉行田獵,終日沒有災(zāi)禍之事發(fā)生么?一直長久吉利?!?/p>
“?”意為“連綿”。這片卜辭貞問:“甲子日不會連綿下雨么?”
以上所舉這些詞是不是全部都是形容詞,可能會有人提出不同意見。甲骨文這些形容詞具有特定的含義,這些意義在《說文解字》中是找不到的。
名詞、動詞、形容詞是甲骨文中的大類,甲骨文其他詞類也有一批意義獨特的詞匯。
甲骨文的代詞與后世也有某些區(qū)別,例如:“戊寅卜:朕出今夕?”(《甲骨文合集》22478)“朕”在此用做領(lǐng)格,做主語“出”(出行)的定語,可以譯為“我的”。⑦這與后世“朕”用作主語有所不同。其他特殊的甲骨文代詞還有“魚”“止”“甾”等。
甲骨文數(shù)詞與后世大體相同,但有學(xué)者指出,甲骨文字體結(jié)構(gòu)中以“三”體重疊表示多數(shù)或群體,例如“眾”以三人表示很多人,“森”以三木表示很多樹木,以三“隹”相疊之像表示很多鳥,以三羊相疊之像表示一群羊,等等。[3]這些以“三”體重疊表示多數(shù)的甲骨文數(shù)詞集象形、會意為一體,是殷商甲骨文中比較特殊的表示數(shù)字的方式。
甲骨文中也有幾個特殊的量詞:
“介”意為“位”。這條卜辭貞問:“不用犬作為犧牲侑祭諸位父輩嗎?”以“介”作為量詞,偶爾見于后世文獻(xiàn),如《尚書·秦誓》:“如有一介臣?!薄敖椤币鉃椤皞€”或“位”,用的就是殷商古義。《說文解字》:“介,畫也。”意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或界限。此義與甲骨文“介”意義相去甚遠(yuǎn)。
“屯”是量詞,意為“對”?!皬摹笔恰靶〕肌钡拿?。“示”通“視”,意為“檢視”。這條卜辭大意是說:“某丑日十對牛胛骨。名叫從的小臣檢視驗收?!?/p>
“朋”是上古貨幣貝殼的單位,十貝為一朋。這條卜辭因殘缺過多,語意不明。
“丙”用作車和馬的計量單位。又如:“車二丙。”(《甲骨文合集》36481正)《說文解字》:“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边@里指的是十天干中的丙。以“丙”作為車馬單位僅見于殷商?!秶Z》《左傳》中的車馬單位是“乘”。
根據(jù)《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的說法,用“祀”表示年是商代的特殊用法。
除了“介”“屯”“朋”“丙”之外,甲骨文還有“戍”等特殊量詞。
甲骨卜辭中特殊的連詞較少,茲舉幾例:
“隹”用作連詞,連接前面的整數(shù)“五百”和后面的個位數(shù)“六”?!拔灏裒苛币鉃椤拔灏倭懔?。不過這樣例子極為少見。
“比”用作連詞,意為“與”?!皳洹币鉃椤肮簟薄?/p>
“眔”為連詞。這條卜辭貞問:“小豬與羊都用來祭祀嗎?”
甲骨文中還有其他特殊連詞,如“有”“兄”“氐”“此”“延”“乍”“才”“并”等。
下面再看副詞的例子:
“弜”是否定副詞,意為“不”“弗”?!叭f”是人名?!墩f文解字》:“弜,強(qiáng)也?!薄墩f文解字》將“弜”視為實詞,這與甲骨文“弜”義完全不同。
“鼎”是時間副詞,表示動作正在進(jìn)行。這條卜辭是貞問:“商王目前正遇到大雨嗎?”《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薄墩f文解字》視“鼎”為實詞,指能夠烹飪、辟邪的鎮(zhèn)國寶器。甲骨文“鼎”字之意與《說文解字》完全不同。(編者按:此“鼎”為“當(dāng)”,當(dāng)是假借,不可將字與詞混而同之。該文多處說釋犯此錯誤。)
“竝”是表示動作同時進(jìn)行,大致可以譯為“同時”。這條卜辭是貞問,“所關(guān)注的人會同時前來么?”《說文解字》:“竝,倂也?!焙笫馈案p”多寫作“倂”。
“異”是表示將來的副詞,大致可以譯為“將”。這條卜辭是貞問,“未來將要下雨么?”《說文解字》:“異,分也?!边@個解釋與甲骨文“異”的意義完全不同。
“叀”是表示選擇性疑問的副詞。這條卜辭是說:“壬戌日占卜,貞人爭問卦,貞問還是商王武丁親自參加?獵么?”《說文解字》:“叀,小謹(jǐn)也?!贝私馀c甲骨文“叀”義不同。“叀”作為副詞,僅見于商周甲骨文。
“匕”意為“連續(xù)”,用作副詞?!巴踟扒堋币馑际钦f商王連續(xù)捕獲禽獸?!墩f文解字》:“匕,相與比敘也?!币鉃榛ハ啾容^而排列次第。甲骨文“匕”的“連續(xù)”義可能比《說文解字》“相與比敘”更為古老。
“來”在此是表示狀態(tài)的副詞,意為“歸來”“返程”,“王來征人方”是說商王正在征伐人方國之后返程途中。
“妹”是表示否定的副詞?!把遇币鉃椤斑B續(xù)小雨”?!墩f文解字》:“妹,女弟也?!边@與甲骨文“妹”義不同。
“氣”是表示可能語氣的副詞。“氣雨”是說“會下雨嗎”?!霸视辍笔钦f真的下雨了?!墩f文解字》:“氣,云氣也?!贝伺c甲骨文“氣”義不同。
甲骨文還有其他特殊副詞,如語氣副詞“骨”“巳”“羌”“猷”,時間副詞“延”“迺”“乃”,情態(tài)副詞“遲”“迅”“銳”“迄”,范圍副詞“同”“歷”“衣”,頻率副詞“水”“卒”,程度副詞“大”,連接副詞“次”等,它們大多在后世不再使用。
甲骨文中也有特殊的介詞,例如:“貞,王其佑曰父乙?!保ā都坠俏暮霞?281正)“曰”意為“向”“對”?!墩f文解字》:“曰,詞也。”這是將“曰”視為語氣詞。這條卜辭貞問:“商王向父乙求佑么?”甲骨文中還有其他特殊介詞,如“即”“后”“邲”“先”“暨”“卒”“攣”“氣”“戠”“終”等。
甲骨文中也有特殊的助詞,例如:“癸酉,貞日月有食,隹若。”(《甲骨文合集》33694)“隹”是助詞。這條卜辭是說:“癸酉日貞問,發(fā)生了日食和月食,是順若之象么?”又如:“丁丑卜,王貞:令竹求元于卜(外),肩甾朕事?!保ā都坠俏暮霞?0333)文中的“肩”是助詞,意為“克”。甲骨文其他特殊助詞還有“見”等。
再看語氣詞。例如:“乙巳卜,王貞艅?!保ā都坠俏暮霞?883)“艅”是語氣詞,意同“吁”。又如:“壬寅卜,扶,司羊不。”(《甲骨文合集》20098)“不”是語氣詞,意同“否”。甲骨文句末的“?”相當(dāng)于“矣”?!芭劇焙汀?”可以視為同音假借。甲骨文中還有其他特殊語氣詞,如“抑”“執(zhí)”“以”“非”“丐”等。
以上就甲骨文中特殊意義的詞匯,列舉了一些例子,從中可見有些甲骨文的詞義非常古老,因此不能按照讀后世文言文的思路和方式來讀甲骨文。
①茲以甲骨文名詞為例,抽象名詞如“圣”“仁”“義”,天象名詞如“日”“月”“星”,官職名詞如“史”“巫”“卜”,親屬名詞如“祖”“父”“兄”,武器名詞如“弓”“矢”“戈”,酒器名詞如“鼎”“豆”“壺”,音樂名詞如“鼓”“樂”“磬”,建筑名詞如“宮”“室”“倉”,漁獵名詞如“漁”“牧”“狩”,工具名詞如“斧”“斤”“耒”,植物名詞如“麥”“禾”“粟”,動物名詞如“?!薄把颉薄榜R”,人體器官名詞如“身”“目”“耳”,地理名詞如“土”“山”“巖”,時間名詞如“年”“歲”“旬”,方位名詞如“東”“南”“西”“北”,等等,這些淺易詞匯在后來的“文言”甚至在“白話”中仍然繼續(xù)運(yùn)用。
②本文對殷商甲骨卜辭的釋譯參考了王宇信、楊升南、聶玉海主編《甲骨文精粹釋譯》,特此說明,以下不再出注。
③學(xué)者們對甲骨文“衣”字的詞性有不同看法:李學(xué)勤《殷代地理簡論》、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認(rèn)為“衣”是副詞,陳煒湛《甲骨卜辭田獵考》認(rèn)為“衣”是田獵地點,朱歧祥《殷墟卜辭句法研究》認(rèn)為“衣”是形容詞。本文采用王宇信之說。
④“圣”與“聖”在先秦是兩個字,由于兩個字音義相近,唐宋以后人們遂以“圣”代“聖”。
⑤“啟”是不是形容詞,或許不同學(xué)者有不同看法。本書認(rèn)為“啟”形容天氣狀況,應(yīng)該可以視為形容詞。
⑥有人認(rèn)為“兌”通“銳”,為副詞。本書以“緊緊”釋“兌”,是采用王宇信之說。
⑦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此處的“朕”用作主語,亦通。
[1] 常玉芝.殷商歷法研究[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2] 趙誠.甲骨文與殷商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23.
[3] 張秉權(quán).甲骨文中所見的數(shù)[J].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6冊),1975:379-386.
Study on the Special Meanings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CHEN Tongsheng
( School of Chines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Guangdong, China )
Among the more than 1,000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vocabulary that have been interpreted and read, there are some vocabularies with special meanings. These words include not only content words, but also a few function words. Although most of them are found in, their meanings are more similar to those of "Word" and other reference books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They are generally only used for divination in the Yin and Shang dynasties, and are rarely seen in later literature. The special meanings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constitute a major obstacle to reading oracle bone literature,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is kind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vocabulary with special meanings.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vocabulary, special meanings,
I206.2
A
1673-9639 (2021) 02-0009-09
2021-01-07
教育部重大項目“甲骨文對中華思想文化的影響和作用研究”(17JZD045)。
陳桐生(1955-),安徽桐城人,文學(xué)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xué)。
(責(zé)任編輯 肖 峰)(責(zé)任校對 郭玲珍)(英文編輯 田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