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松濤,王艷華,李小娟,張 婷,張 霞
(昆明市兒童醫(yī)院呼吸內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變,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jié)性流行,容易在學校、托幼機構等場所暴發(fā)疫情[1]。近年來,兒童流感發(fā)病率普遍較高,屬流感易感人群,每年在流感的流行季節(jié),兒童流感罹病率為20.0%~30.0%,在某些高流行季節(jié),兒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達50.0%[2-3]。年幼兒童是重癥流感的高危人群[4]。云南省昆明地區(qū)為中國南方溫帶地區(qū),流感在該地區(qū)表現(xiàn)為每年冬、春季的季節(jié)性流行和高發(fā)[5]。參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fā)布的全國流感監(jiān)測信息,中國南方地區(qū)每年2月份是流感的流行季節(jié)。參考往年,昆明地區(qū)2月份是流感高發(fā)季。但2020年2月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2020年1月28日云南省啟動了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6],云南省暫停了非必要的生產勞動、教育等,限制交通運輸、人員流動。從國家到社區(qū),從電視到互聯(lián)網均在宣傳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理論知識及方法。全民響應國家號召,自律居家隔離抗擊疫情、重視手衛(wèi)生及外出防護。隨著科學的防控和全國人民的努力COVID-19疫情已明顯緩解,本研究探討了中國獨有的防控策略對流感季節(jié)的兒童流感發(fā)病情況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D組,434例)、2019年2月(C組,329例)、2020年1月(B組,925例)、2020年2月(A組,768例)本院發(fā)熱門診和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兒童2 456例,年齡30 d至15歲,排除醫(yī)院內感染,獲得兒童的家長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與流感病毒檢測 發(fā)熱門診收治的兒童當天采集標本,住院兒童次日采集標本,采用無菌痰培養(yǎng)瓶鏈接負壓抽吸1~2 mL鼻咽深部分泌物送檢。采用羅氏 High Pure Viral RNA Kit 提取總 RNA。采用實時熒光定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A/B型流感病毒。
1.2.2資料收集 由專人收集流感確診病例的信息,包括年齡、性別、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率及陽性率等。
2.1各組兒童流感病毒檢測情況、年齡比較 A組兒童年齡與B、C組比較,B組兒童年齡與D組比較,以及B組兒童流感檢測陽性率與D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兒童流感檢測陽性率明顯低于B、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兒童流感檢測陽性率與D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兒童流感病毒檢測情況、年齡比較
2.2各組陽性病例年齡、性別比較 A組陽性病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1.88~3.34歲,中位2.61歲。B組陽性病例中男187例,女155例;年齡3.10~3.67歲,中位3.38歲。C組陽性病例中男63例,女33例;年齡1.59~2.22歲,中位1.91歲。D組陽性病例中男107例,女79例;年齡2.48~3.08歲,中位2.78歲。各組陽性病例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流感在溫帶地區(qū)表現(xiàn)為每年冬春季的季節(jié)性流行和高發(fā)[5],每年1、2月份均為流感的流行后高發(fā)期,本研究結果顯示,2020年2月流感發(fā)病率較2020年1月、2019年2月均大幅降低,而2020年1月較2019年1月無明顯差異,說明2020年2月兒童流感發(fā)病人數(shù)少、發(fā)病率低。
流感病毒的傳染源及傳播方式與COVID-19類似,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季節(jié)性流感的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7-8]。2020年2月兒童流感發(fā)病率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而生活習慣的改變是源于COVID-19疫情的影響。疫情期間,交通受到了嚴格管控,非必要的公共場所也被關閉,幼托、學校均關閉。廣大家庭采取了減少出門、注重手衛(wèi)生、出門佩戴口罩等措施減少了社區(qū)傳播途徑。由于擔心醫(yī)院有COVID-19的確診或疑似病例,到醫(yī)院就診人數(shù)也大幅減少。同時,各級醫(yī)院也暫停了非急診手術,開設了發(fā)熱門診、發(fā)熱患者專用通道、隔離門診等,科學、有效的管理降低了醫(yī)院內交叉感染。從各方面切斷了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方式,對兒童而言,尤其是關閉了幼托和學校尤為重要,幼托和學校作為封閉的人群密集場所,易造成流感病毒的傳播[9-10]。從目前的成效看,既控制住了COVID-19疫情,也控制住了流感流行季節(jié)的暴發(fā)。因流感病毒的傳染源及傳播途徑與COVID-19類似,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11]強調了密切接觸傳播,還強調了氣溶膠傳播的特定因素:(1)相對密閉的環(huán)境;(2)長時間暴露;(3)高濃度氣溶膠。任何呼吸道傳播的病原體均可經氣溶膠傳播,但這種氣溶膠傳播需要有嚴苛的條件,首先病毒需要在氣溶膠中達到一定的濃度,其次氣溶膠產生的微粒直徑在2~10 μm才能被高效吸收。
兒童的傳染途徑仍是家庭聚集中飛沫傳播、親密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和親密接觸傳播又以親密接觸傳播為主要途徑,飛沫傳播往往存在間接性接觸傳播,如飛沫落在某一物體上,而未感染者接觸到飛沫污染的物體后再通過觸摸黏膜而感染。家庭采取日常防護措施也可有效減少流感的感染和傳播,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wèi)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以及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等。出現(xiàn)流感樣癥狀后患者接觸家庭成員時戴口罩,減少疾病傳播。
綜上所述,我國能如此迅速地控制住COVID-19疫情,成為抗疫史上的奇跡,得到WHO的高度認可。全國人民的信仰、自律在此次疫情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正是全民居家、重視手衛(wèi)生及外出防護等手段切斷了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流感作為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的一種,自然也這場抗疫中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