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醫(yī)院(523660)劉銀霞 邵秀敏 黃錦華 梁道喜
SP在自然界中分布比較廣泛,是引起支氣管炎、中耳炎、腦膜炎、肺炎等疾病的鏈球菌屬細菌,常寄生在健康人的鼻咽部[1][2]。RI是指呼吸系統(tǒng)發(fā)生感染,是由致病菌侵入呼吸系統(tǒng)并在呼吸系統(tǒng)繁殖引起的疾病,SP是常見致病菌[3][4]。本研究中筆者將50例RI住院患兒納入研究,探討分析RI住院患兒口腔鼻黏膜SP的定植情況及耐藥性。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1月~2020年12月50例RI住院患兒納入研究。50例患兒中,年齡2~14歲,平均年齡(6.13±1.36)歲;男性23例,女性27例;病程6~37d,平均病程(11.19±3.38)d。納入標準:①有發(fā)熱、咳嗽、肺部濕啰音等癥狀,經(jīng)診斷證實為RI者;②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③研究征得患兒家屬同意;④住院時間>3d。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腎臟、肝臟功能性損傷;②有肺水腫、肺結核、肺感染性肺間質疾?。虎畚茨芡暾麉⑴c本次研究;④出現(xiàn)腹瀉、脫水、反復抽搐等非呼吸系統(tǒng)癥狀。
1.2 研究方法 50例患兒均在清晨進食前采集鼻咽拭子標本,將合格的標本放置在培養(yǎng)基中進行培養(yǎng),在冷凍冰箱放置培養(yǎng)基對其進行凍存;檢測時,取出培養(yǎng)基,待其解凍后,孵育標本;采用血清凝集試驗鑒定SP,SP:血清凝集試驗陽性。
進行藥敏試驗檢測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具體如下:對亞胺培南、青霉素、阿奇霉素、紅霉素、萬古霉素、氯霉素、頭孢呋辛、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曲松等抗菌藥物采用E-test檢測法檢測其中介性、耐藥性、敏感性;對四環(huán)素、泰利霉素采用紙片擴散法檢測其中介性、耐藥性、敏感性。多藥耐藥SP:產生耐藥性的抗菌藥物數(shù)量≥3種。
1.3 觀察指標 進行莢膜腫脹試驗對血清進行分型,SP血清分型主要包括23F、19A、19F、9V、6B、6A、14等;計算13價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CV13)覆蓋率,并根據(jù)PCV13覆蓋情況將菌株分為兩組(非PCV13覆蓋組與PCV13覆蓋組);比較兩組菌株耐藥性差異。耐藥率+中介率=不敏感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運用SPSS20.0分析數(shù)據(jù),行χ2檢驗分析,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兒SP攜帶率及血清型分布 50例患兒分離出SP菌株24株,SP攜帶率為48.00%。RI患兒中,有33.33%(8/24)的菌株血清分型為19F,25%(6/24)的血清分型為6A,16.67%(4/24)的血清分型為14,其余25.00%(6/24)的菌株屬于23F、19A、6B三種血清型。
2.2 SP對抗菌藥物的中介性、耐藥性、敏感性 菌株對亞胺培南、萬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泰利霉素的敏感率極高,耐藥性極低;對阿奇霉素、紅霉素、四環(huán)素敏感率極低,耐藥率極高。詳見附表1。
2.3 兩組菌株對抗菌藥物的不敏感性比較 PC V13覆蓋菌株與非覆蓋菌株對亞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泰利霉素的不敏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CV13覆蓋菌株頭孢呋辛、紅霉素、青霉素、四環(huán)素的不敏感度比非PCV13覆蓋菌株高(P<0.05)。詳見附表2。
SP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有40%~70%的人帶菌,但多數(shù)致病力極低[5]。SP是否致病與機體抵抗力大小及細菌對組織的侵襲能力有關,人體抵抗力弱、細菌毒力強時,SP致病的風險就越大。住院患兒的免疫力較為低下,其感染SP的風險更大[6][7]。SP感染會進一步損害患兒機體,加重患兒病情,加重患兒身體負擔及其家屬的經(jīng)濟壓力[8]。探討分析RI住院患兒口腔鼻黏膜SP的定植情況及耐藥性,對臨床提高RI感染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中,50例RI住院患兒分離出24株SP菌株,SP攜帶率為48.00%。19F、6A及14是主要血清分型,占比分別為33.33%、25%、16.67%,其余25.00%的菌株屬于23F、19A、6B三種血清型。張文波、程寶金[9]在相關研究中,對184例RI住院患兒進行鼻咽拭子標本采集、鑒定發(fā)現(xiàn),SP菌株攜帶率為24.46%,菌株主要血清型為6A、14、19F,占比分別為24.45%、15.56%、37.78%。本研究菌株主要血清型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19F占比略低于張文波的37.78%。本研究中,RI住院患兒的SP攜帶率比張文波研究中的RI住院患兒SP攜帶率高,分析原因為:可能和研究對象的地區(qū)差異及年齡差異有關,張文波的研究對象年齡普遍在8歲左右,而本研究所選患兒年齡普遍在6歲左右,一般情況下,年齡越小的兒童抵抗力越弱,因此,感染SP風險越高,SP檢出率也更高[10]。
附表1 SP對抗菌藥物中介性、耐藥性、敏感性的比較
附表2 兩組菌株對抗菌藥物的不敏感性比較
研究結果還顯示,菌株對亞胺培南、萬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泰利霉素的敏感率極高,耐藥性極低;對阿奇霉素、紅霉素、四環(huán)素敏感率極低,耐藥率極高;PCV13覆蓋菌株頭孢呋辛、紅霉素、青霉素、四環(huán)素的不敏感度比非PCV13覆蓋菌株高(P<0.05)。敏感性與耐藥性會直接影響抗菌藥物的治療效果,耐藥性越高、敏感性越差的抗菌藥物的療效往往越有限。PCV13屬于多糖類疫苗,其覆蓋最常見的13種血清型,覆蓋率達70%,PCV13可以減少感染肺炎球菌的幾率[11]。上述研究結果說明,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SP產生變異,其對某些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極高,在治療過程中,應盡量選擇敏感度更高的抗菌藥物,如亞胺培南、萬古霉素等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RI住院患兒口腔鼻黏膜SP分離率較高,19F、6A、14是菌株主要血清型,菌株對萬古霉素、頭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敏感度極高,對紅霉素、阿奇霉素、四環(huán)霉素的不敏感度極高,且和非PCV13覆蓋菌株相比,PCV13覆蓋菌株對紅霉素、青霉素、四環(huán)霉素的不敏感度更高,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