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長春,楊文博,張曉鵬,劉士軍,白文俊,徐 濤
(1.天津南開天孕醫(yī)院,天津 300110;2.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44)
神經內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S)常見于氣管支氣管樹的腫瘤,是來源于體內產生肽或胺的內分泌細胞引起的一組異質性腫瘤。這種腫瘤在肺外器官很少出現(xiàn),盡管在食管、胃、胰腺、膽囊、子宮頸、腎臟、膀胱和前列腺等多種器官中偶有報道,但在泌尿系腫瘤中不到0.5%,其中大多數(shù)患者發(fā)生在膀胱,而來源于輸尿管的更為罕見[1-2]。
患者男性,48歲,因“腎絞痛伴血尿2個月,發(fā)現(xiàn)右輸尿管下段占位1個月”入院?;颊呔驮\我院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右腎區(qū)陣發(fā)性腎絞痛,伴肉眼血尿,尿中未發(fā)現(xiàn)血塊。就診我院40 d前患者曾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腹部及盆腔增強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示“右側輸尿管下段占位,大小為2.0 cm×2.5 cm×6.0 cm,邊界不清,伴右側腎盂及輸尿管擴張”。輸尿管鏡檢查取活檢,病理示“小細胞癌”?;颊呒韧兄摊徥中g史,牛皮癬30年,余無特殊。我院尿涂片:可見少數(shù)淋巴細胞、尿路上皮細胞及個別中性粒細胞、鱗狀上皮細胞。泌尿系CT增強掃描示(圖1A、B)右側輸尿管中下段可見一個軟組織腫塊形成,最大橫徑約3 cm,最大縱徑約5~6 cm,增強掃描該腫塊明顯強化且內部強化稍弱,腫塊與右側髂動靜脈及腰大肌關系密切,其近段輸尿管擴張管壁增厚,腎盂腎盞擴張。于我院行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術,術中見輸尿管周圍滲液較多,周圍組織粘連明顯。術后(圖1C)右側腎及輸尿管標本病理:輸尿管管壁可見彌漫浸潤的腫瘤細胞,細胞小、呈卵圓形,可見灶片狀壞死,免疫組化染色結果:GATA-3(+)、CK5/6(-)、p63(-)、CK(-)、CgA(-)、Syn(+)、TTF-1(-)、p40(-)、CD56(+),符合神經內分泌癌,大小4.5 cm×0.7 cm,侵及輸尿管管壁全層,腎實質未見癌侵犯,輸尿管遠端未見癌。術后3個月隨訪腹膜后右側淋巴結轉移復發(fā)。
A:患者泌尿系CT排泄期三維重建可見輸尿管腫物;B:泌尿系CT排泄期明顯腎積水、腎周滲液;C:腫瘤含多種形態(tài)的非典型細胞、核分裂項,癌細胞為小細胞,呈圓形至梭形,核深染(HE,×400)。
神經內分泌癌是一組包含多種不同器官的惡性腫瘤,來源于全身分泌肽或胺的內分泌細胞。這種內分泌細胞的器官分布差異可能和不同器官的發(fā)病率相關。該病常見于肺部腫瘤和消化道腫瘤,在泌尿系腫瘤中,神經內分泌癌較常見于膀胱和前列腺,原發(fā)于輸尿管的神經內分泌癌極其罕見,學者ORDONEZ在1986年首次報道,迄今為止文獻報道40余例[3-4],尚缺乏該類患者輸尿管鏡檢后的影像學資料。本文結合本院收治的1例原發(fā)性輸尿管神經內分泌癌并回顧文獻分析其臨床表現(xiàn)、診療及預后,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確。
原發(fā)性輸尿管神經內分泌癌是一種侵襲性疾病,與其預后相關的因素有吸煙史、年齡、男性、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分級、波形蛋白表達、不完全切除等。這是一種罕見的腫瘤,新輔助化療的臨床應用有望提高整體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