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之
(巴中市中心醫(yī)院消化中心 四川 巴中 636000)
食管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由于起病隱匿,病程較長,很多患者往往在臨床癥狀出現(xiàn)后才得到確診,此時已發(fā)展至中晚期,其預后較差、生存質(zhì)量較低,加之癥狀反復、治療花費大,心理、社會壓力大[1]。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2-3],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可有效改善腫瘤患者心理狀態(tài)與健康行為,提高其自護能力、疾病適應性及生存質(zhì)量?;诖?,本文擬分析食管癌患者自我效能的現(xiàn)狀及相關影響因素,以期為促進食管癌患者身心健康提供研究思路和相關依據(jù)。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88例食管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88 例食管癌患者中,男性106 例(56.4%)、女性82 例(43.6%);年齡范圍28 ~65 歲,平均年齡(51.8±9.7)歲;T N M 分期:Ⅰ期38 例(20.2%)、Ⅱ期72 例(38.3%)、Ⅲ期48例(25.5%)、Ⅳ期30 例(16.0%);文化程度:小學30 例(16.0%)、中學50 例(26.6%)、大專44 例(23.4%)、本科及以上64 例(34.0%);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差(人均月收入<3000 元)58 例(30.9%)、一般(人均月收入3000 ~8000 元)88 例(46.8%)、富裕(人均月收入>8000 元)42 例(22.3%)。
入選標準:(1)年齡18 ~65 周歲,性別不限;(2)經(jīng)電子胃鏡、臨床診斷為食管癌,并經(jīng)術后病理確診;(3)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正常的聽說及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4)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意識不清,或已明確有精神分裂癥、重度抑郁癥、重度焦慮癥、狂躁癥等其他精神或心理疾??;(2)近期生活發(fā)生其他重大創(chuàng)傷性事件,如親人患重大疾病或離世、失戀等;(3)合并其他消化道腫瘤或惡性腫瘤;(4)合并腦出血、腦梗死等疾病及肝腎功能、心功能嚴重損害;(5)妊娠期女性;(6)臨床資料不完善者。
(1)自行設計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用于收集和完善患者各方面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2)采用Ralf Schwarze 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的中譯版[4]用于自我效能水平評價,共10 個條目采用L i k e r t 4 點計量法(1 ~4 為“完全不正確~完全正確”)評分,總分除以10 即為總量表分,中間標準為2.5 分,得分低于2.5 表明個體自我效能感處于較低水平,反之分數(shù)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強。
數(shù)據(jù)選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或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組間GSES 得分對比及單因素分析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或方差分析;自我效能感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188 例食管癌患者的GSES 得分為1 ~4 分,平均(2.4±0.5)分,其中自我效能感較低(<2.5分)者104 例(55.3%),較高者(≥2.5 分)者84例(44.7%)。
單因素分析顯示,GSES 得分與性別、年齡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TNM 分期、文化程度、家庭經(jīng)濟條件相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表現(xiàn)為:TNM 分期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家庭經(jīng)濟條件越差的患者其GSES 得分也越低。見表1。
表1 影響食管癌患者GSES 得分的單因素分析( ± s)
表1 影響食管癌患者GSES 得分的單因素分析( ± s)
項目 例數(shù) GSES 得分 t 或F P性別 男 106 2.4±0.5 1.360 0.176女82 2.5±0.5 - -年齡 ≥60 歲 90 2.4±0.6 1.245 0.215<60 歲 98 2.5±0.5 - -TNM 分期 Ⅰ期 38 2.9±0.5 11.258 <0.001Ⅱ期 72 2.7±0.5 - -Ⅲ期 48 2.4±0.5 - -Ⅳ期 30 2.1±0.3 - -文化程度 小學 30 2.2±0.3 3.619 0.016中學 50 2.4±0.5 - -大專 44 2.5±0.6 - -本科及以上 64 2.7±0.6 - -家庭經(jīng)濟 較差 58 2.2±0.4 6.422 0.002一般 88 2.5±0.5 - -富裕 42 2.6±0.6 - -
將單因素分析中影響食管癌患者GSES 得分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賦值:TNM 分期:Ⅰ~Ⅱ期=0,Ⅲ~Ⅳ期=1;文化程度:大專/本科及以上=0,小學中學=1;家庭經(jīng)濟條件:富裕=0,一般=1,較差=2),以GSES 得分作為因變量(自我效能較低=1,自我效能較高=0)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 N M 分期、文化程度、家庭經(jīng)濟條件為食管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表現(xiàn)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發(fā)生低自我效能的風險是Ⅰ~Ⅱ期患者的2.192 倍(95C I:1.157 ~4.328,P=0.011),小學中學文化程度的食管癌患者發(fā)生低自我效能的風險是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患者的1.430 倍(95CI:1.057 ~3.897,P=0.029),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差的食管癌患者發(fā)生低自我效能的風險是家庭經(jīng)濟條件富?;颊?.268 倍(95CI:1.307 ~4.789,P=0.003)。見表2。
表2 影響食管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多因素分析
自我效能感與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健康行為、疾病適應性等密切相關,可反映患者對待疾病的主觀能動性。安采華[5]等的研究指出,多數(shù)能夠接受根治術的患者術后一般自我效能感較好,但仍有36.7%的患者處于自我效能感較低水平,此類患者在應對惡性腫瘤本身及治療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時表現(xiàn)不理想。本研究中,食管癌患者的GSES 得分為1 ~4 分,平均(2.4±0.5)分,其中自我效能感較低(<2.5 分)者104 例(55.3%),較高者(≥2.5 分)者84 例(44.7%)。
本研究進一步通過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證實:TNM 分期、文化程度、家庭經(jīng)濟條件均為食管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具體表現(xiàn)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發(fā)生低自我效能的風險是Ⅰ~Ⅱ期患者的2.192 倍,小學中學文化程度的食管癌患者發(fā)生低自我效能的風險是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患者的1.430 倍,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差的食管癌患者發(fā)生低自我效能的風險是家庭經(jīng)濟條件富?;颊?.268 倍。梁寅寅[6]等的調(diào)查研究也發(fā)現(xiàn)癌癥患者自我效能感受腫瘤的分期、患者文化程度及家庭經(jīng)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對此,為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臨床干預中應將中晚期患者、低文化程度患者、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差的患者列為重點干預對象。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干預:(1)動態(tài)連續(xù)關注患者情緒波動,適時或定期的表達關心,多與患者交流,注重其焦慮、抑郁情緒的疏導;(2)積極幫助自覺失去自尊及自我控制的患者設定目標,建立信心或邀請積極對抗食管癌、生存質(zhì)量較佳的病例交流經(jīng)驗;(3)積極及時幫助患者處理好疾病、治療與化療帶來的疼痛、不適或不良反應,以減輕其生理負擔,增強對化療的信心;(4)對于感到無望、無意義、絕望的悲觀患者則及時給予專業(yè)性的整體治療等。
綜上所述,食管癌患者自我效能感處于較低水平,患者的TNM 分期、文化程度、家庭經(jīng)濟條件是食管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獨立影響因素,表現(xiàn)為TNM 分期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家庭經(jīng)濟條件越差的患者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