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刁喜美,張 超
(濟南市章丘區(qū)人民醫(yī)院腎內科 山東 濟南 250200)
臨床中, 維持性血液透析(m a i n t e n a n c e hemodialysis,MHD)是治療終末期腎病最有效的療法,但長期的血液透析液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所呈現出的微炎癥狀態(tài)等,可導致并發(fā)癥的出現,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因此,減少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為當前研究重點[3]。本次研究將對以中心靜脈導管和動靜脈內瘺作為初始血管通路對于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現報告如下。
80 例患者,均于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我院收治,根據進入透析時血管通路不同,分為中心靜脈導管組及自體動靜脈內瘺組。導管組患者40 例,男性21 例,女性19 例,患者年齡32 ~70 歲,平均年齡(50.11±8.25)歲,病程在(4.26±1.31)年;內瘺組40 例,男性23 例,女性17 例,患者年齡33 ~75 歲,平均年齡(49.51±10.11)歲,病程在(4.12±1.35)年。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在納入研究時年齡≥18 周歲;(2)無骨髓造血功能異常;(3)2 周內無急性感染史,抽血前1 周無發(fā)熱病史(發(fā)熱:體溫≥37.5℃);(4)本次研究的方案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并經過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者在1 個月內有手術、創(chuàng)傷史;(2)1 個月內有活動性風濕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病史;(3)1 個月內有新發(fā)腫瘤或腫瘤復發(fā)證據;(4)1 個月內有出血或輸血史;(5)白細胞計數>10×109/L。
患者分為導管組合內瘺組。導管組患者進行中心靜脈導管,所使用的導管為美敦力導管,采用Seldinger技術穿刺插管。自體動靜脈內瘺手術為頭靜脈與橈動脈端側吻合。血液透析的患者采用費森尤斯和貝朗、日機裝透析機、三醋酸纖維素膜或者聚砜膜中空纖維透析器進行透析,透析液為碳酸氫鹽,反滲水為透析用水,透析液流量設定為500 mL/min,血流量200 ~300 mL/min,每周透析2 ~3 次,每次4 小時,透析時抗凝使用普通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抗凝。
(1)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鈣、血磷及炎癥標志物(超敏C 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變化。
(2)對治療前后患者的貧血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包括血漿白蛋白(albumin,Alb)、血漿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紅蛋白(Hemoglobin,Hb)。
將本實驗測驗數據有效錄入SPSS 21.0 中,計量資料采用(±s)的形式描述,施用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和百分比描述,經χ2值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值為P<0.05 表示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
在研究開始前,兩組患者的Hs-CRP 與IL-6 的指標無顯著差異性(P>0.05)。在經過透析治療后,兩組均有下降,且內瘺組相較導管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兩組血鈣、血磷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鈣、血磷及炎癥標志物變化對比( ± s,n=40)
表1 兩組患者血鈣、血磷及炎癥標志物變化對比( ± s,n=40)
注:t1、P1 兩組治療前,t2、P2 兩組治療后。
組別 時間 血鈣(mmol/L)血磷(mmol/L)Hs-CRP(mg/L)IL-6(ng/L)導管組 治療前 2.06±0.63 2.15±0.77 12.94±0.32 128.33±17.74治療后 2.14±0.75 2.03±0.63 11.16±0.33 122.50±11.33內瘺組 治療前 2.09±0.68 2.14±0.64 12.93±0.51 128.64±15.46治療后 2.05±0.77 1.98±0.82 10.69±0.13 112.39±15.37 t1 - 0.205 0.063 0.105 0.083 P1 - 0.838 0.950 0.917 0.934 t2 - 0.530 0.306 8.381 3.349 P2 - 0.598 0.761 0.000 0.001
患者在治療前,兩組的貧血程度、營養(yǎng)狀態(tài)和應用EPO 劑量水平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ALB、PA、Hb 均有升高,EPO 均有降低,且內瘺組更為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貧血相關指標的評分( ± s,n=40)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貧血相關指標的評分( ± s,n=40)
注:t1、P1 兩組治療前,t2、P2 兩組治療后。
組別 時間 ALB(g/L) PA(g/L) Hb(g/L) EPO(1000U/W)導管組 治療前 33.59±7.72 0.22±0.05 93.35±8.92 10.53±0.86治療后 36.78±6.71 0.27±0.08 97.58±9.15 9.43±0.22內瘺組 治療前 33.57±7.16 0.23±0.12 94.65±9.12 10.74±0.45治療后 42.03±10.81 0.34±0.10 103.21±9.46 8.42±0.32 t1 - 0.012 0.487 0.645 1.368 P1 - 0.990 0.628 0.521 0.175 t2 - 2.610 3.457 2.705 16.449 P2 - 0.011 0.001 0.008 0.000
機體在各種微生物、化學物質等因素的刺激下可產生以CRP、IL-6 等促炎因子釋放為中心的一種低水平、持續(xù)性的慢性炎性反應,促炎因子表達水平越高,表明其炎性反應越嚴重,對機體損傷越大[4-5]。
血管通路的建立是進行血液透析的前提,選擇合適的血管通路對血液透析患者是至關重要的,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患者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及提高生存質量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減少患者體內炎癥因子的關鍵。
在本次的研究中,通過對以中心靜脈導管和自動靜脈內瘺為血液通路治療的對比數據分析中,可以發(fā)現,在研究開始前,兩組患者的Hs-CRP 與IL-6 的指標無差異性(P>0.05)。在經過透析治療后,兩組均有下降,且內瘺組相較導管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颊咴谥委熐埃瑑山M的貧血程度、營養(yǎng)狀態(tài)和應用 EPO 劑量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ALB、PA、Hb 均有升高,EPO 均有降低,且內瘺組更為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自動靜脈內瘺的血管通路更為安全,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保證患者的穩(wěn)定血流量,同時最大程度的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采用以中心靜脈導管和自動靜脈內瘺的治療結果無差異性,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血管通路的患者炎癥指標明顯低于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患者,自動靜脈內瘺的治療能夠減少EPO的用量,改善患者的貧血狀況,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