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珂
說到鈞瓷和晉曉瞳,不能不說說他的父親——已故著名鈞瓷藝人晉佩章。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鈞瓷藝術發(fā)展到今天,人們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又在不斷創(chuàng)新。作為晉家鈞窯的技藝傳承人,晉曉瞳14歲起即追隨父親學習鈞瓷小爐燒制技藝,1980年到禹縣鈞瓷美術廠后,又師從文付章從事鈞瓷燒制工作。1984年參加河南省工藝美術協(xié)會開辦的河南省陶瓷造型設計培訓班。
此后,得恩師徐國幀力薦進入禹縣鈞瓷二廠實驗室任設計員,追隨邢國政、溫大木、溫國立等名師,從事鈞瓷造型的雕刻與設計工作。1988年冬,隨父親晉佩章創(chuàng)辦劉山窯藝實驗室,出任造型設計師并任生產(chǎn)工藝員、工藝師等職。1992年至1998年,晉曉瞳先生的作品曾先后在香港、大阪及紐約的博物館參加展出。2001年起晉曉瞳先生獨立運作晉家鈞窯,出任總經(jīng)理,走上鈞瓷創(chuàng)作研發(fā)與工藝研究工作之路。多年的學習與探索,從摸索起步到發(fā)展逐漸成熟,雖然困難、挫折甚至磨難接連不斷,但是他靠著永不言棄的執(zhí)著精神走了過來。正是那種一往無前的執(zhí)著精神,讓晉曉瞳打下了堅實的實踐與理論基礎,成長為一名技藝卓越、發(fā)展全面的鈞瓷藝術家。
在晉佩章的影響下,全家人都在從事這項一把泥的藝術活兒。埋首做事、沉默少言的晉曉瞳如今已是鈞瓷業(yè)知名的行家里手。從那一件件精美的鈞瓷藝術品中不難看出,鈞瓷在這家人心中的藝術魅力。晉曉瞳在鈞瓷藝術研究的道路上,追隨其父近30年,歷經(jīng)了從徒工、藝工、技師、藝師到當代鈞瓷藝術名家的成長歷程。父親淡于功利、嚴于律己的為人原則,潛移默化影響著他的心路歷程,使他在面對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與更多的艱辛時,能夠甘于寂寞,潛心于鈞瓷藝術的探索與研究。
晉曉瞳童年時,其父晉佩章本著“家有良田千頃,不如薄技在身”的樸素思想,執(zhí)意讓當時只有14歲的晉曉瞳追隨自己學習鈞瓷小型炭爐的燒制技藝。那時,晉曉瞳白天上學,放學后就幫助父親燒制小爐鈞窯,做爐鈞坯釉試驗。
1990年晉曉瞳設計的《大葵花爐》問世,該作品大氣磅礴,曾在亞運會期間于北京展出,并曾在多種鈞瓷書刊上刊載發(fā)表。1996年、1998年晉曉瞳有30余件作品分別入選“香港國際鈞瓷珍品展”和“大阪國際鈞瓷珍品展”。此后,晉曉瞳作品《直口銘文洗》,曾赴紐約參加“東西方藝術家交流展”。2001年至2003年,應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楊彤環(huán)之約,為山東博物館復制陶瓷類文物72種,涉及遠古陶器、原始瓷器、三彩、漢綠以及秦漢唐宋等諸多瓷種。2003年4月創(chuàng)建晉家鈞窯工作室。2003年11月被評為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2004年12月率先完成鈞瓷倒焰窯柴燒工藝試驗,此舉使得失傳了700多年的鈞瓷柴燒工藝得以成功地恢復,并受到了中國民協(xié)陶瓷藝術委員會的嘉獎。2005年初,被授予“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06年獲得“河南省杰出手工藝獎章”和“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同年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陶瓷藝術大師”。2007年被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評為“收藏家喜愛的陶瓷藝術大師”。同年,當選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理事,2008年手工拉坯成型的《牽?;ㄆ俊帆@得香港國際陶瓷大賽金獎并被英國國家珍寶博物館收藏。同年,當選香港國際陶瓷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國際陶瓷藝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200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再次收藏晉曉瞳的柴燒鈞瓷作品《乳釘罐》。晉曉瞳歷年創(chuàng)作的鈞瓷作品《鳳耳琵琶瓶》《天球瓶》《太平尊》《葵花尊》等被視為當代鈞瓷代表作品中的經(jīng)典,為國內(nèi)多家博物院(館)所收藏。晉曉瞳先生已經(jīng)成為鈞瓷界公認的后起之秀,中年梯隊的頂梁柱,鈞瓷文化藝術的播火者。
晉曉瞳在鈞瓷藝術創(chuàng)作之余,更致力于當代和古代陶瓷藝術的文化積累與研究,到目前為止,已完成《話說鈞窯》《鈞窯探源》《中國陶瓷藝術》等多部鈞、陶瓷學術專著。
神垕的爐鈞工藝起始于神垕盧家第二代藝人盧天恩兄弟。這是一種不同于景德鎮(zhèn)爐鈞工藝的高溫鈞瓷燒造工藝,神垕民諺素有“十窯九不成”的說法,工藝難度很大。當年晉佩章從老一代鈞瓷藝人繼承下來的技術配方相對簡陋。經(jīng)過老先生多年反復試驗,獲得的爐鈞配方比例才趨于穩(wěn)定。該項技術傳遞到晉曉瞳手中時,他不滿足于現(xiàn)有的技術成就,結合現(xiàn)代的生產(chǎn)條件和技術手段,緊緊抓住鈞瓷窯變獨特的藝術特征,將之發(fā)展為一種全新的窯變爐鈞花釉工藝,為鈞瓷藝術的發(fā)展再添新枝。
晉曉瞳作為鈞瓷之鄉(xiāng)富有影響力的鈞瓷藝術家,在30多年的學習與探索實踐中,繼承并吸取了傳統(tǒng)鈞瓷文化藝術的精華,不斷進行藝術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Jin Xiaotong晉曉瞳
1963年生,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現(xiàn)代柴燒鈞瓷工藝的開拓者,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東方外國語學院兼職教授,香港國際陶瓷藝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研究院研究員,晉家鈞窯董事長兼總工藝設計師,晉佩章鈞瓷藝術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晉佩章鈞瓷藝術館館長。首個赴歐洲進行個人作品展的鈞瓷大師。2004年率先完成鈞瓷倒焰窯柴燒工藝試驗,使失傳了700多年的鈞瓷柴燒工藝得以成功恢復,并受到了中國民協(xié)陶瓷藝術委員會的嘉獎。2005年被授予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06年獲得河南省杰出手工藝獎章和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陶瓷藝術大師”。2007年,被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評為收藏家喜愛的陶瓷藝術大師。2010年以來,作品《鳳耳琵琶瓶》《 天球瓶》《太平尊》《葵花尊》等被視為當代鈞瓷作品中的經(jīng)典,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文化機構所收藏。作品《吉祥天使》,被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選作“國禮”。已出版《話說鈞窯》《鈞窯探源》《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晉佩章作品選》等多部鈞瓷專著。
作品常用底款有“劉山窯”“亞平手制”“龍鱗堂”“小劉山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