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麗
初中語文教學,作文無疑是“重頭戲”?!敖枇Α辈皇橐粋€好辦法。借興趣調動寫作的積極性,借外物表達情感,借活動回到真實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自由,創(chuàng)意的表達。
一、借興趣調動寫作的積極性
啟發(fā)性教學的最早倡導者孔子曾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筆者在講授如何寫景時,有意識地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在上課前先創(chuàng)設“憤悱”情境:考考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安排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到校園走走,觀察校園秋景并寫成片斷作文,并且分男女組進行競賽,看看哪組的觀察能力強,表達能力好。因為是競賽,激起了同學們的好勝心及興趣,下課后紛紛主動走遍校園的每個角落細致觀察,向老師請教如何具體描繪景物的方法,這時我秘而不講,讓他們先自己動腦想辦法解決。第二天把作業(yè)收上來,批改后宣布結果:只有男生組稍為勝出。女生組很不服氣,纏著我利用早讀課講述景物描寫的方法,這時我還是讓他們多讀朱自清的《春》,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找找規(guī)律,正式上課時才跟他們講述描繪景物的方法和步驟,同學們興致盎然,聽得特別仔細,生怕漏掉一個細節(jié)。學生的積極性一旦調動起來,課堂的教學效率非常好。
二、借外物找到情感的載體
古人云:“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卑炎约旱那楦幸频酵馕锷砩希路鹩X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自己歡喜時,大地山河都在揚眉帶笑;自己悲傷時,風云花鳥都在嘆氣凝愁?!敖杈笆闱椤?、“托物言志”是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借形象的外物將抽象的愁苦寫得生動,讓人佩服。飽嘗舊社會的辛酸屈辱的盲人音樂家阿炳借音樂把對痛苦生活的感受反映出來,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二泉映月》??梢姡‘?shù)亟栌猛馕锉磉_情感,不僅可以使作文內涵更加豐富,還會顯得含蓄委婉,充滿審美情趣。
三、借活動回到真實情境
“寫作之道”的起點在課堂中對文本閱讀經驗的習得上,在對作家表達技巧的理解和學習上,以及讓學生在真實生活場景中觀察、思考、比較、鑒賞,甚至是與別的“作品”聯(lián)想與想象。沒有這個環(huán)節(jié),作文表達經驗的學習就會落空。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喜歡寫“爬山”、“釣魚”、“校運會”這些題材,因為學生有真實的生活體驗。熟悉,所以寫得真切深刻。比如某考生的《愛在當下》極其深刻優(yōu)美:“忽聞一陣悠揚的琴音,循聲望去,那棵青翠挺拔的枇杷樹下,還是那輛快掉光了漆的三輪車,還是那位老人。夕陽透過枝葉的縫隙點點灑下來,霎時間,構成一幅淡雅的意境圖,將老人鑲嵌在金粉里。他依舊戴著一頂寬長的草帽,坐在車的后座上吹著。黧黑的雙手傾訴著艱辛和滄桑,手背上青筋泛起,卻又那么溫柔地控制著簧片的張合。一呼一吸間,琴聲美妙,逐漸匯聚成七彩的綢緞,徐徐展開飄揚在澄澈的天空中,我不禁沉醉了。風吹拂,是老人忠實的聽眾;枇杷顆顆搖晃,是老人琴聲的伴奏;樹聲沙沙,則是對老人琴聲的贊美……”我們讀《愛在當下》,進入真實的文字情境中,就讀出了作者細致的觀察:“青翠挺拔的枇杷樹”、“那輛快掉光了漆的三輪車”、“一頂寬長的草帽”、“半瞇著眼陶醉地”、“黧黑的雙手”……也讀出了作者的思考感悟:美好原來就在身邊的風景之中。老人該是經歷怎樣的人間風雨,才會在某個黃昏吹著愉悅歡暢的曲調,抒發(fā)著對生活的憧憬與懷想。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