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精神成長是指伴隨著人的生命成長過程而表現(xiàn)出來的人的本質力量的擴充和拓展,體現(xiàn)為人的精神生活的豐富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精神成長的嚴重缺乏會導致出現(xiàn)諸多問題,因此,學校和家庭要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精神成長的引導和教育,促使學生在精神上快速成人。
一、學校教育
(一)引導學生構建良好關系
1.親子關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理解做父母的辛苦,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減輕父母的負擔,讓學生做溫暖的孩子,教會他們學會時時感恩,做一些事情報答父母對自己的恩情。
2.師生關系。教會學生尊重教師的勞動,從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開始。教育學生課前幫助老師拿教具和書本,在老師累和生病的時候,送去溫暖的關懷。
3.生生關系。教育學生把同學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教師可以通過班會活動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點滴,對為班級做出貢獻的同學表示由衷的感謝,并向他們學習,盡力使自己更優(yōu)秀。
(二)培養(yǎng)有責任感的人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讓他們做對家庭和社會有擔當?shù)娜?,教師應有意識地為每個學生提供負責任的機會,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三)培養(yǎng)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首先,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挫折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很多人在學習和生活中都經受了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并不可怕。其次,教師拿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如何戰(zhàn)勝挫折的范例,與學生一起討論和分析,讓學生勇于面對它,冷靜分析困難,充滿信心,并創(chuàng)造條件,最終達成自己的目標,走向成功。再次,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布置教室,在教室里多張貼一些戰(zhàn)勝挫折而獲得成功的名人名言,教師還可以多組織學生開展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方面的主題活動,給學生營造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的良好環(huán)境,使學生受到環(huán)境的感染。
二、家庭教育
(一)愛與溝通,培養(yǎng)陽光開朗的孩子
讓孩子感受到愛,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對孩子不要輕易發(fā)怒,對待孩子要多些耐心和鼓勵教導,讓孩子遇到事情不急不躁。其次,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要和諧,要讓孩子有安全感。再次,給孩子的愛要適度,要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不能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父母還應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在溝通交流中,父母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父母應有平等意識。父母不應該覺得自己是長輩,而在言行中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命令孩子。父母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與孩子平等地進行交流。第二,父母應尊重孩子。父母不應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而是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自主權而不是被強求。第三,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評價,多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而對于孩子的缺點,不要過于指責,而是要誠懇地提出來,并幫助孩子改正缺點。
(二)贊美與引導,培養(yǎng)自信的孩子
要想使孩子變得優(yōu)秀,利用贊美的力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及時和適時地贊美孩子。贊美時,家長不要泛泛而談,而是具體地對孩子的某個優(yōu)點、某種好的言行進行表揚。恰當?shù)?、真誠地贊美孩子,可以保護孩子的自信心,贊美完孩子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孩子的問題,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孩子會更自信。
(三)放手與陪伴,培養(yǎng)堅強獨立的孩子
家長要學會適當?shù)胤攀?,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還應抽時間陪孩子做運動,父母可以帶孩子去跑步,游泳等等,讓孩子體會到體力的辛苦,父母應多鼓勵、支持孩子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參加運動,這樣就可以培養(yǎng)孩子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堅強的品質。
綜上所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兩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青少年在精神方面得到更好更快地成長,才能使他們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