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標,徐汶汶,唐 莉,盧世宏,樸春麗
(廣州市番禺區(qū)南村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東 廣州 511442)
尿酸是人體的代謝產(chǎn)物。經(jīng)外源(飲食)攝入和內(nèi)源(自身代謝)形成的嘌呤在肝臟酶的作用下可代謝為尿酸[1]。其中約三分之一供身體組織使用,剩余的三分之二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人體內(nèi)尿酸過多,來不及排出,就會積蓄起來,形成單鈉尿酸鹽。這些單鈉尿酸鹽沉積于軟骨和關節(jié)等處,可引發(fā)關節(jié)紅、腫、熱、痛等炎性反應[2]。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關節(jié)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水腫及變形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發(fā)生腎功能不全[3]。中醫(yī)認為,痛風屬于“痹證”、“痛痹”的范疇?!皾帷薄ⅰ梆觥笔菍е峦达L的主要病理因素。有學者指出,痛風的發(fā)生與肝腎不足、脾運失司、房事不節(jié)、多食肥甘厚膩、感受風寒濕邪等因素有關。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分析對痛風患者應用健脾益腎、調(diào)肝解毒法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
將廣州市番禺區(qū)南村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收治的100 例痛風患者納入本研究。其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原發(fā)性痛風的診斷標準;2)近3 個月內(nèi)未服用過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3)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嚴重的腎功能不全;2)存在繼發(fā)性高尿酸血癥;3)存在感染性疾?。?)存在惡性腫瘤;5)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按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均分為比較組和研究組。研究組50 例患者中有男27 例,女23 例;其年齡為48 ~76 歲,平均年齡(58.36±4.25)歲;其病程為1 ~10 年,平均病程(5.27±1.84)年。比較組50例患者中有男28 例,女22 例;其年齡為49 ~78 歲,平均年齡(58.53±4.27)歲;其病程為1 ~9 年,平均病程(5.24±1.89)年。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比較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具體的用藥方案是:口服苯溴馬隆片(生產(chǎn)廠家: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20040348),50 mg/ 次,1 次/d。連續(xù)治療2 周。在此基礎上,為研究組患者采用健脾益腎、調(diào)肝解毒法進行治療,所用方劑的藥物組成是:茯苓30 g、白術15 g、木香10 g、熟地黃15 g、山萸肉10 g、巴戟天15 g、柴胡10 g、延胡索15 g、澤瀉15 g、威靈仙20 g、貓爪草15 g、炒薏苡仁30 g、丹參15 g、黃芪15 g,隨證加減。水煎服,1 劑/d。連續(xù)治療2 周。
1)采用中醫(yī)證候積分量表對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關節(jié)紅腫熱痛、頭重身困、關節(jié)拘急不利、腰酸多汗等癥狀進行評價。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癥狀越嚴重。2)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酸(BUA)、血尿素氮(BUN)的水平。3)采用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關節(jié)活動功能和血尿酸等實驗室檢查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好轉(zhuǎn),其關節(jié)活動功能和血尿酸等實驗室檢查指標顯著改善)和無效(治療后患者未達到上述標準)評價兩組患者的療效[4]。(總例數(shù)- 無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
對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研究組患者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比較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的比較(分,±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的比較(分,± s)
注:* 與治療前比較,P <0.05 ;# 與比較組比較,P <0.05。
分組 時間 關節(jié)紅腫熱痛 頭重身困 關節(jié)拘急不利 腰酸多汗研究組(n=50)治療前 2.05±0.75 2.43±0.32 2.57±0.42 2.38±0.53治療后 0.65±0.33*# 0.46±0.28*# 0.83±0.35*# 0.72±0.41*#比較組(n=50)治療前 2.04±0.76 2.45±0.38 2.55±0.43 2.37±0.55治療后 1.01±0.52* 0.95±0.37* 1.39±0.39* 1.14±0.33*
治 療 后, 研 究 組 患 者Scr、BUN、BUA 的 水 平 分別 為(79.83±4.29)μmol/L、(5.13±0.78)mmol/L、(325.64±35.75)μmol/L,比較組 患者Scr、BUN、BUA的水平分別為(87.52±5.37)μmol/L、(6.05±0.94)mmol/L、(386.45±39.67)μmol/L;兩組患者Scr、BUN、BUA 的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研究組患者Scr、BUN、BUA 的水平均低于比較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cr、BUN、BUA 水平的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cr、BUN、BUA 水平的比較(± s)
注:* 與治療前比較,P <0.05 ;# 與比較組比較,P <0.05。
分組 時間 Scr(μmol/L) BUN(mmol/L) BUA(μmol/L)研究組(n=50)治療前 97.45±6.38 6.52±1.37 572.87±44.98治療后 79.83±4.29*# 5.13±0.78*# 325.64±35.75*#比較組(n=50)治療前 96.84±6.42 6.49±1.38 570.96±45.83治療后 87.52±5.37* 6.05±0.94* 386.45±39.67*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4%)高于比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8%),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jié)構的改變,痛風的發(fā)病率呈明顯升高的趨勢。此病可累及患者的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跖趾關節(jié)等多個部位,若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其病情,其發(fā)生關節(jié)畸形的風險較高[5]。苯溴馬隆是臨床上治療痛風的常用藥。此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痛風患者血尿酸的水平,減輕其炎癥反應,起到控制其病情的作用。但有研究指出,用此藥治療痛風存在停藥后患者的病情易復發(fā)、長期使用此藥的毒副作用較多等缺點[6]。中醫(yī)認為,痛風主要是由先天稟賦不足、脾失健運、飲食不當、過食肥甘厚味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nèi)蘊化熱,加之外邪入侵導致濁邪凝聚、氣滯血瘀、氣機逆亂引起的[7]。此病的病位在四肢關節(jié),與肝、脾、腎相關。脾失健運,清陽不升,則濁毒內(nèi)生;腎元受損,氣化失司,則水濕內(nèi)停;肝失疏泄,氣機失運,則筋脈、關節(jié)失養(yǎng)。有學者指出,治療痛風應從健脾益腎、調(diào)肝解毒等方面入手。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采用健脾益腎法可改善腎藏精主水、氣化功能,恢復脾之運化升清功能,使?jié)駶嶂暗靡耘判埂=Y(jié)合調(diào)肝解毒法可促進經(jīng)脈暢通,改善筋脈、關節(jié)失養(yǎng)狀況。本研究所用中藥方中的茯苓可滲濕泄熱,白術可健脾補氣,木香可行氣止痛,熟地黃可養(yǎng)血滋陰、補精益髓,延胡索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山萸肉可補益肝腎,巴戟天可補腎壯陽,柴胡可疏肝解郁,炒薏苡仁具有利水滲濕和健脾除痹的功效,丹參可活血祛瘀、涼血消癰,貓爪草可解毒消腫,威靈仙可宣通經(jīng)絡,澤瀉可利水滲濕、瀉熱,黃芪可健脾益氣、利水消腫,諸藥合用可共奏健脾益腎、調(diào)肝解毒之功。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4%)高于比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8%),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Scr、BUN、BUA 的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研究組患者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Scr、BUN、BUA 的水平均低于比較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痛風患者應用健脾益腎、調(diào)肝解毒法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確切,能夠有效地減輕其臨床癥狀,降低其血尿酸水平,改善其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