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亭
(黑龍江省農(nóng)墾牡丹江管理局中心醫(yī)院,黑龍江 密山 158300)
心肌缺血的患者疾病診斷往往存在一定的信息不足,導致疾病的診斷存在一定誤差,導致很多冠心病等患者由于缺少心肌缺血的診斷信息,不利于后續(xù)疾病的干預治療[1]。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SPECT)被當做是心肌缺血患者自身的疾病診斷金標準,但是其自身的結果顯示空間分辨率效果不佳,并不能協(xié)助醫(yī)生有效評價冠狀動脈解剖結構。伴隨著當前醫(yī)學科學的不斷前進發(fā)展,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心肌缺血患者實現(xiàn)疾病癥狀的展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患者的疾病診斷[2]。現(xiàn)列舉50例疑似心肌缺血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允許,研究人員選擇在本院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已經(jīng)明確收治的50例疑似心肌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診斷結果為參照標準,給予50例疑似心肌缺血患者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診斷檢查。分析50例疑似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血流值?;颊撸耗?6例,女24例;年齡為32.36~78.39歲,平均(65.91±3.62)歲。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心肌缺血的診斷標準要求;②經(jīng)過醫(yī)生的研究分析解釋,心肌缺血患者或者患者家屬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愿意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③心肌缺血患者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冠狀動脈左主干病變的心肌缺血患者:②不同原因導致左心功能不全的心肌缺血患者;③知曉研究情況后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心肌缺血患者;④年齡在80歲以上的心肌缺血患者;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方法。50例疑似心肌缺血患者行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掃描及圖像分析。檢查人員在行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之前,首先明確心肌缺血患者的鈣化積分以及定位像。檢察人員在最開始需要行小劑量測試試驗,明確檢測的具體參數(shù),然后檢查人員需要控制注射速度為5.0 mL/s,將20 mL生理鹽水以及15 mL的對比劑推注。
研究人員將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的延遲掃描時間,控制在升主動脈平臺期明確時間的前4 s。ATP以140 ug·kg-1·min-1的流率注射3 min后,掃描開始。掃描過程中需要控制好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的相關參數(shù),具體參數(shù)為生理鹽水50 mL,流率5.0 mL/s;對比劑50 mL,流率6.0 mL/s;掃描時長為30 s;灌注圖像層厚3 mm,間隔2 mm,卷積取B25;準直128×0.6 mm,機架旋轉時間為0.28 s,每次旋轉管電流300 mAs;2×50管電壓。
在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的檢查過程中,需要研究人員密切關注50例心肌缺血患者的生命體征,如:血壓、心率以及心電圖變化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給予干預患者的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診斷過程。如果患者在診斷過程中出現(xiàn)了新出現(xiàn)的ST段抬高或下降;急性胸痛;血壓下降>40 mmHg;心率持續(xù)下降以及心率失常等不良情況,及時采取對應的停止診斷措施,終止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檢查,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反應。
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的每個掃描斷面均可以得到10~15幅不同時間點的圖像信息,研究人員在此時將得到的數(shù)據(jù)信息其調入相應后處理軟件,在“Body VPCT”中選取Myocardial進行灌注分析。得到心臟三維彩圖后,通過可視化的定性分析及the Patlak plot法的定量評估行心肌灌注缺損的評價。依據(jù)AHA心肌17節(jié)段模型,測量每一節(jié)段的心肌血流量(MBF)值。灌注區(qū)結果的測量除外鄰近左室的心內膜和心包下1 mm的區(qū)域。與周圍組織相比的低血流區(qū)視為灌注缺損左室壁厚度<5 mm也視為缺血區(qū)。
1.3 統(tǒng)計學分析。研究人員將本次研究收集到的一系列心肌缺血患者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軟件的分析(采用SSPS 26.0軟件分析)?;颊叩挠嫈?shù)資料以%表示,例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將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最終結果為P<0.05,那么證明,此次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心肌血流量組間比較結果。根據(jù)SPECT-MPI結果為參照標準,得到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患者的心肌節(jié)段結果,可以知道灌注異常組MBF(心肌血流量)低于灌注正常組,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分析研究得到: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情況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心肌血流量組間比較結果(±s)
表1 兩組患者的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心肌血流量組間比較結果(±s)
組別 例數(shù) MBF(心肌血流量)(mL·100mL-1·min-1)灌注異常組 36 80.60±22.15灌注正常組 14 117.61±29.82 χ2 - 15.764 P-0.000
2.2 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診斷心肌缺血的效果。根據(jù)SPECT-MPI結果為參照標準,得到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患者診斷檢查得到結果的一致性比較結果,具體情況如表2。
表2 SPECT-MPI結果為參照標準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的一致性結果比較[n(%)]
CT冠狀動脈造影在診斷疾病過程中,不會對患者身體帶來傷害,屬于非侵入性的診斷方法,其CT冠狀動脈造影針對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有很高的陰性預測值。CT心肌灌注成像通常可以評估靜態(tài)且單點的心臟缺血狀況,并不能代表患者在動態(tài)時候的血流信息,進一步導致心肌血流量的評估結構存在誤差。研究人員結合實際的CT心肌灌注成像技術,豐富了負荷動態(tài)CT掃描行全心灌注操作的可實踐性,在此過程中,可以得到患者心臟血流動力學的全過程,進一步通過分析平均通過時間、心肌血容積以及心肌血流值等相關參數(shù)去得到心肌缺血狀況。
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不僅僅可以實現(xiàn)患者的全心灌注,還可以更加精準的得到患者的具體的心肌血流值。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心肌血流值的具體參數(shù),可以得到其自身心臟的血流動力學的實際情況以及變化過程,不僅僅是一種某一時間點的靜態(tài)心肌灌注情況,相對于之前的其他心肌缺血診斷方法來說可以更為全面的診斷患者的心肌情況,對參數(shù)的控制與掌握有著更好的程度,實現(xiàn)了患者的疾病信息的全面掌握[3]。
翻閱大量的研究文獻,可以知道針對心肌缺血患者的過程使用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可以明顯改善傳統(tǒng)灌注方法對人體疾病信息掌握的不足之處[4]。觀察當前使用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情況,可以知道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可以結合冠狀動脈CTA后心臟CT,進一步分析患者的實際心臟功能以及結構的變化情況,給予患者統(tǒng)一且規(guī)范的檢查模式[5-7]。本文研究得出的結論,與王潔,陳宏偉,方向明的研究互證,證明其自身的研究有效性[8]。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技術的使用,減少了疾病診斷對患者帶來的身體傷害,保證了患者的心肌血流情況的動態(tài)參數(shù)真實性,由于其價格昂貴很難在臨床上廣泛推廣。相信未來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技術不斷成熟,降低檢驗成本,將會得到普及使用。
觀察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對心肌缺血患者的疾病診斷情況的影響情況,研究人員可以知道,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存在一定的診斷誤差,但是其這段誤差在合理的診斷范圍內,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計算,發(fā)現(xiàn)其組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心肌缺血患者的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反應患者心肌情況,醫(yī)生可以根據(jù)心肌缺血患者的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成像結果,判斷患者的疾病嚴重情況以及患者是否存在疾病癥狀,實現(xiàn)患者疾病的精準診斷,提高患者的疾病診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