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姜
(扎蘭屯市中蒙醫(yī)院 CT 室,內(nèi)蒙古 扎蘭屯 162650)
SPTP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胰腺外分泌腫瘤(惡性腫瘤),又被成為實性上皮性腫瘤、胰腺乳頭狀腫瘤和胰腺囊實性腫瘤等。SPTP在胰腺腫瘤當中的發(fā)生幾率比較低,只有0.1%~2.0%[1],多發(fā)于女性患者當中,大多呈低度惡性。SPTP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不明顯,通常為上腹部疼痛、上腹部腫塊,大部分患者可無癥狀,經(jīng)常規(guī)檢查后只發(fā)現(xiàn)存在胰腺包塊的情況。且大多數(shù)患者均是在腹痛腹脹的情況下到醫(yī)院進行檢查之后才被查出存在腫瘤癥,SPTP若能夠在早期被發(fā)現(xiàn),同時采取有效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便可以達到改善預后的效果。所以提早發(fā)現(xiàn)SPTP有利于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為提高SPTP的檢出率,采用一套操作性強、準確率高的檢查方法極為重要[2]。針對SPTP臨床當中較為常用的一類檢查方式便是螺旋CT檢查法,該方法除準確性較高外,還可重復操作,且無創(chuàng),基于此,本次主要針對SPTP患者采取多層螺旋CT的影像學特點及診斷效果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納入本次研究的82例對象均勻選自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治療的SPTP患者中,包括62例女性和20例男性,患者年齡在19~57歲,平均(29.73±5.81)歲,病程在9天至2.5年,平均(0.71±0.25)年,82例患者當中有8例患者表現(xiàn)為后背疼痛、惡心嘔吐,有41例患者表現(xiàn)為腹痛,余下33例患者均無癥狀,均在體檢之后才被發(fā)現(xiàn)。
1.2 方法。對82例患者均采取手術病理組織學檢查,均被確診為SPTP,對82例患者采取64層螺旋CT檢查法,并對所有患者多層螺旋CT的影像學特點進行觀察。在此過程中,CT檢查法具體操作如下:采用64層螺旋CT機(西門子生產(chǎn))進行掃描檢查,在掃描之前,所有患者要求禁食8 h,另外口服500 mL至800 mL的溫水。掃描參數(shù)如下:120 kV管電壓、200 mAs管電流、采用64×1.2 mm的探測器、螺距設置為1.2,設定0.5 s的旋轉時間,薄層掃描層的厚度在3 mm,重建層厚度在7 mm。此外,在增強掃描過程中,對比劑選擇碘普羅胺,以3 mL/s的速率進行注射,掃描范圍主要包括膈頂?shù)侥I下極位置。
1.3 指標觀察。①觀察患者腫瘤發(fā)病的部位、病理類型、腫瘤大小及形態(tài);②觀察患者CT影像表現(xiàn)。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本研究所獲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用“χ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選擇“t”進行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所有患者腫瘤發(fā)病大小、部位、形態(tài)及病理類型。82例患者均屬于單發(fā)病灶,病灶部位胰尾55例,胰頭27例,多呈圓形,64例良性,18例惡性,腫瘤直徑在3.6~17.5 cm范圍內(nèi),腫瘤癥狀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腫瘤發(fā)病形態(tài)、病理類型、部位和大小
2.2 觀察患者CT影像表現(xiàn)。CT平掃病灶呈現(xiàn)類圓形和圓形,82例患者中病灶呈圓形的有54例,類圓形的有28例,其中有5例邊緣可見分葉,18例為實性、64例為囊實性,有5例腫塊邊緣呈現(xiàn)條片狀鈣化情況。對實性部分進行平掃時,CT值為35~48 HU,且在增強掃描后,病灶呈漸進性強化狀,靜脈期的CT值為58-86HU,動脈期的CT值為42-62HU,而延遲期的CT值為68-92HU,囊性部分無強化。18例為惡性與胃壁分界不清晰,64例邊界比較清晰,82例患者均無膽總管、胰管擴張情況。
表2 CT影像表現(xiàn)
SPTP屬于一種低度惡性胰腺腫瘤,其病理機制與β-catenin基因突變、APC以及β-catenin 通路的改變有很大的關系,可能與孕激素受體密切相關。在胰腺發(fā)育不良的患者中偶有SPTP發(fā)生。大部分SPTP患者腫瘤呈良性,但極少數(shù)存在侵襲性,該病癥多見于青壯年女性患者中,臨床表現(xiàn)大多為上腹部疼痛,或者伴有惡心嘔吐、劇烈腹痛及出血等情況,但大部分患者無癥狀,部分腫瘤體積比較大的患者也存在癥狀不明顯的情況,腫瘤標記物通常呈陰性,且血液生化檢查結果通常顯示正常,這類患者大多是在進行常規(guī)檢查的過程中,觸及胰腺包塊時才被發(fā)現(xiàn)[3]。在切除腫瘤之后,很少會出現(xiàn)轉移和復發(fā)的情況,因此,臨床當中對于該病癥大多采取創(chuàng)傷較小的方式行胰腺區(qū)段切除或局部切除,若患者腫瘤位置在胰頭或者是胰體尾部時,需盡可能的選擇創(chuàng)傷較小的手術和部位進行切除,使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得到保障[4]。SPTP的術前診斷準確性尤為重要,不僅能夠在檢出早期對患者制定較為合適的手術預案,還有便于影像科提出疑診并提早進行檢查。
從鑒別診斷方面來看,SPTP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胰腺外分泌腫瘤,在胰腺腫瘤當中的占比也比較低,類型可分為黏液性囊腺瘤以及漿液性囊腺瘤兩類,SPTP生長比較緩慢,但經(jīng)過長期的進展容易發(fā)生惡變成為胰腺囊腺癌[5],主要特征是上腹部包塊和上腹疼痛,還會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體重減輕等癥狀,但SPTP患者血清CA19-9和CEA顯示正常,而胰腺囊腺癌患者的CA19-9則呈現(xiàn)升高狀。SPTP患者在病變組織體積無顯著增大之前便會出現(xiàn)臨床癥狀,而在體積較大的情況下,才能被檢出。SPTP不論強化程度高還是低,在后期強化時,與正常胰腺組織相比較,CT值明顯增高,而胰腺癌組織在經(jīng)三期強化后,相較于同期正常胰腺組織,CT值較低,且呈現(xiàn)較為明顯的低密度區(qū)。若為胰腺假性囊腫,則很容易進行鑒別,這類患者大多存在外傷病史或者胰腺炎,且囊腫表面光滑、壁薄,內(nèi)容物密度呈均勻水樣[6]。
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SPTP大多發(fā)育青壯年女性患者當中,且男女患病比例約為1:8,本次研究的82例患者中包括20例男性和62例女性,該結果與其他臨床研究結果相近[7]。其次,本次研究中大部分患者SPTP早期無顯著狀況,且大多呈良性腫瘤特點,在腫瘤進展過程中容易對鄰近組織和器官造成壓迫,從而引起腹痛等癥,因此當發(fā)現(xiàn)腫瘤時,病灶體積已經(jīng)進展得比較大。極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了惡變的情況,且會發(fā)生轉移或累及鄰近器官。在本次研究中,82例患者均屬于單發(fā)病灶,64例良性,18例惡性,18例為惡性與胃壁分界不清晰,64例邊界比較清晰;18例為實性、64例為囊實性,有5例腫塊邊緣呈現(xiàn)條片狀鈣化情況,對實性部分進行平掃時,CT值為35~48 HU,且在增強掃描后,病灶呈漸進性強化狀,靜脈期的CT值為58~86 HU,動脈期的CT值為42~62 HU,而延遲期的CT值為68~92 HU,囊性部分無強化;病灶部位出現(xiàn)在胰尾55例,胰頭27例,病灶呈圓形的有54例,類圓形的有28例,其中有5例邊緣可見分葉;腫瘤直徑在3.6~17.5 cm范圍內(nèi)。其中,腫瘤直徑>5 cm的患者有65例,其余<5 cm。本次研究結果與孫自營[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本次研究中進行病癥鑒別診斷時,將SPTP同其他腫瘤類型進行鑒別比較中發(fā)現(xiàn),胰腺癌多發(fā)于中老年女性患者中,屬于乏血供腫瘤,無包膜、無壁結節(jié),存在壞死囊變情況,同時會出現(xiàn)膽總管和胰管擴張的情況,而本次研究中的82例患者均無膽總管、胰管擴張情況;胰島細胞瘤大多屬于富血供腫瘤,相較于正常胰腺在動脈期具有較高的強化程度;胰腺炎假性囊腫無壁結節(jié)且囊壁薄,囊壁鈣化情況比較少見;而漿液性囊腺瘤大多數(shù)情況下出現(xiàn)在胰頭,形狀呈蜂窩狀,存在日光放射狀鈣化情況,多發(fā)于中老年女性患者中。
綜上所述,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多發(fā)于青壯年女性中,多呈囊實性腫瘤,且存在鈣化情況,漸進性強化為其增強表現(xiàn),且多期增強掃描以及螺旋CT平掃下特征性比較明顯,多層螺旋CT在SPTP的診斷中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