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
(晉城大醫(yī)院-古礦醫(yī)院,山西 晉城 048000)
老年糖尿病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年齡概念,但根據(jù)聯(lián)合國提出的糖尿病劃分標準,老年糖尿病是指60歲以上人群發(fā)生的糖尿病。按患者發(fā)病時間,老年糖尿病可分為老年期起病糖尿病與青壯年起病并持續(xù)至老年期糖尿病,前者通常是指60歲以上發(fā)病患者,患者多為2型糖尿病,后者一般是指60歲以前發(fā)病,隨病情緊張,持續(xù)至60歲以上患者,多數(shù)患者為2型糖尿病,但也存在少量1型糖尿病。由于老年糖尿病起病較為隱匿,極易發(fā)生漏診情況,患者受機體功能逐漸衰退等因素影響,常伴隨心血管、腎病、神經(jīng)病變等各類疾病,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重大影響[1-2]。為穩(wěn)定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提升其生活質量,我科室在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抽選出78例,給予阿卡波糖同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現(xiàn)匯報診治效果。
1.1 一般資料。我科室在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抽選出78例,以單雙號法將7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39)與觀察組(n=39),對照組患者接受二甲雙胍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阿卡波糖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對照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6.7±2.5)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7±0.7)年,BMI指數(shù)21~30 kg/m2,平均BMI指數(shù)(24.2±1.6)kg/m2;觀察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46~77歲,平均年齡(55.8±3.4)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4±0.6)年,BMI指數(shù)19~30 kg/m2,平均BMI指數(shù)(23.8±1.4)kg/m2。對比患者BMI指數(shù)、病程等基線資料,有均衡可比性,P>0.05?;颊邔Ρ敬窝芯烤硎菊J可,本研究在患者簽署同意書、倫理委員會生審批條件下進行。納入標準:患者均滿足WHO對糖尿病疾病的診斷標準;患者無血液系統(tǒng)異常、肝腎功能損傷。排除標準:伴隨藥物禁忌癥、其他病史、惡性腫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78例患者均在飲食與運動指導基礎上,接受藥物治療,對照組39例患者口服二甲雙胍(生產(chǎn)企業(yè):北京京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518)0.25 g,每日2~3次,隨后以患者血糖、尿糖等指標變化,有效調節(jié)用藥劑量,每日劑量在1~1.5 g范圍內,但不可超過2 g。觀察組基于對照組的二甲雙胍,口服阿卡波糖(生產(chǎn)企業(yè):拜耳醫(yī)藥保健有效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05),以50 mg/次為初始劑量,每日3次,再逐漸增加至每次100 mg。兩組患者均接受30 d治療。完成治療后,定期檢測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確定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1.3 指標觀察。待治療結束后,觀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標變化;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與各生命體征評估患者臨床療效,主要分為顯效、好轉及無效三種結果,顯效是指患者經(jīng)治療,臨床癥狀與體征得到明顯改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分別低于6.39 mmol/L與7.80 mmol/L,好轉是指患者經(jīng)治療,臨床癥狀與調整有所緩解,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分別低于7.8 mmol/L與11.10 mmol/L;無效是指患者經(jīng)治療,臨床癥狀及體征并得到明顯改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指標未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存在病情惡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文統(tǒng)計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均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研究中年齡、BMI指數(shù)等基線資料與相關統(tǒng)計指標均接受t值、卡方檢驗,其中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由均值(±s)與百分比(n,%)方式顯示,對比差異可見統(tǒng)計學意義,則P<0.05。
2.1 比較患者血糖指標差異。觀察組治療前空腹血糖(13.3±3.4)mmol/L、餐后2h血糖(16.4±4.2)mmol/L,較對照組相比無異,t=0.368,0.634,P>0.05;觀察組經(jīng)治療,空腹血糖(8.3±2.5)mmol/L、餐后2 h血糖(10.2±3.5)mmol/L,較對照組低,t=2.678,3.245,P<0.05,見表1。
表1 患者血糖指標治療前后對比表(±s)
表1 患者血糖指標治療前后對比表(±s)
組別 例數(shù)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9 (13.4±3.5) (10.4±3.2) (16.6±4.1) (12.7±3.3)觀察組 39 (13.3±3.4) (8.3±2.5) (16.4±4.2) (10.2±3.5)t - 0.368 2.678 0.634 3.245 P - >0.05 <0.05 >0.05 <0.05
2.2 比較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尿糖指標差異。觀察組經(jīng)治療,糖化血紅蛋白(8.07±3.69)%、尿糖(2.08±0.09)g/h,低于對照組的(9.81±3.07)%與(6.75±0.59)g/h,t=2.142,4.325,P<0.05。
2.3 統(tǒng)計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患者經(jīng)治療,病情好轉、顯效患者共37例,總有效率94.9%,較對照組高,χ2=4.254,P<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統(tǒng)計結果[n(%)]
人們逐漸改善的生活水平,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與運動方式,使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激增,限制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水平[3-5]。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近年來正呈遞增趨勢發(fā)展,其中多以2型糖尿病為主。糖尿病患者如果并未接受良好的治療與控制,則易引發(fā)眼底病變、腎衰竭、腎衰竭、心臟病及足部壞疽等嚴重并發(fā)癥,給患者個人帶來巨大身心壓力,給家庭帶來沉重經(jīng)濟負擔[6-9]。為此,加強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發(fā)現(xiàn)與治療,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糖尿病是由患者機體內糖、蛋白質及脂肪等代謝發(fā)生紊亂引起的,受胰島素分泌或失常等因素影響,導致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紅蛋白明顯升高,如未加以有效控制,則易增加患者致死致殘率,不僅影響患者身體健康水平,還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10-12]。
阿卡波糖作為一種假性四糖,對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其是由一種生物合成的。阿卡波糖具有降低人體腸道內寡糖、多糖及雙糖作用,一方面降解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葡萄糖,另一方面使吸收入血速度變緩,降低患者餐后血糖指標,使血糖值處于穩(wěn)定水平。
二甲雙胍是以鹽酸二甲雙胍為主要成分的藥物,將其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中,其通過結合胰島素與受體,對胰島素抵抗、高血脂、高血壓、改善血小板聚集及粘附具有減輕與預防作用。
本文分析結果可知,觀察組經(jīng)治療,空腹血糖(8.3±2.5)mmol/L、餐后2h血糖(10.2±3.5)mmol/L、糖化血紅蛋白(8.07±3.69)%、尿糖(2.08±0.09)g/h,較對照組低,t=2.678,3.245,2.142,4.325,P<0.05。觀察組患者經(jīng)治療,病情好轉、顯效患者共37例,總有效率94.9%,較對照組高,χ2=4.254,P<0.05。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阿卡波糖同二甲雙胍治療,對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具有明顯改善作用,穩(wěn)定控制了患者的病情進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