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璟,聶玉鍇
(江西省贛州市霈云醫(yī)療美容門診部,江西 贛州 342800)
乳房具有哺乳,健美及參與性活動等重要生理功能,一旦發(fā)生乳房下垂,乳房肥大癥等問題,對于女性自信心、日常生活及家庭和諧均會產(chǎn)生嚴重影響?,F(xiàn)階段,乳房縮小整形術是治療上述問題的最佳手段,但對于其雙環(huán)法、垂直雙蒂法等常見術式的應用效果仍有爭議[1]。本研究基于此,選取46例在我院行乳房縮小整形術治療的患者進行研究,對比并分析了雙環(huán)法和垂直雙蒂法在乳房縮小整形術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研究具體時間范圍是2017年03月至2020年03月,共收錄在本院行乳房縮小整形術治療患者的分析資料46例,并依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將雙環(huán)法分設為實驗組(n=23例),垂直雙蒂法設為參比組(n=23例)。實驗組年齡20~39歲,平均(29.49±1.23)歲;已婚已育8例、已婚未育6例、未婚未育9例。參比組年齡21~39歲,平均(29.92±1.27)歲;已婚已育10例、已婚未育5例、未婚未育8例。納入標準:①乳房過大且與身體比例嚴重不符者;②乳房過度下垂,乳頭位于乳房最低者;③乳房過重引起駝背或肩頸部疼痛者;④被乳房覆蓋處皮膚發(fā)炎紅腫者;⑤因乳房因素而出現(xiàn)明顯焦慮或抑郁情緒者[2]。排除標準:①合并內(nèi)分泌疾病、活動性感染及瘢痕體質者;②臨床資料不完整及拒絕隨訪者。組間資料比較對研究無影響(P>0.05)。
1.2 方法
1.2.1 雙環(huán)法:①患者取坐位,設計并標記雙環(huán)形切口。②全身麻醉或高位硬膜外麻醉,沿術前設計的雙環(huán)形切口患者乳房表面皮膚,并小心剝離去除雙環(huán)內(nèi)表皮層組織,并注重保留真皮層組織以避免或減少乳頭乳暈缺血壞死的可能。③將剩余腺體組織重塑呈半球形,并縫合固定在胸大肌筋膜上,注意不要縫合過緊,以免影響乳房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④縫合雙環(huán)間皮下組織,將創(chuàng)口縮小至乳暈周圍。并叮囑患者術后應避免劇烈上肢活動,降低瘢痕增生風險。
1.2.2 垂直雙蒂法:①患者取坐位,設計并標記新乳頭乳暈及切口位置。②全身麻醉后,沿設計位置切開患者乳房表面皮膚,并分離內(nèi)外側皮瓣。③通過止血帶扎緊患者乳房基底部,切除多余腺體組織,制作保留上、下蒂的垂直雙蒂腺體組織。④移動乳頭乳暈至鎖標記的新位置,將保留腺體縫合至半球狀。清除血腫后,壓迫包扎。
1.3 觀察指標。①溫哥華瘢痕量表(VSS)從色澤(0~3分)、血運情況(0~3分)、瘢痕厚度(0~4分)、皮膚柔軟度(0~5分)4個角度對術后瘢痕恢復程度進行評估,最高分為15分,得分與術后瘢痕恢復效果呈反比。②乳房術后滿意度量表(BREAST-Q)最高分為100分,得分與患者術后滿意度呈正相關。③視覺模擬疼痛(VAS)最高分為10分,得分與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呈正比。④治療有效率[3]。治愈:乳房豐滿有彈性,形態(tài)健美,創(chuàng)口愈合良好;好轉:乳房外形基本恢復至正常形態(tài),兩側形態(tài)大小較為對稱,創(chuàng)口基本愈合;未愈:無上述表現(xiàn)。⑤統(tǒng)計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包含脂肪液化,瘢痕增生,乳暈缺血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通過t檢驗及卡方檢驗處理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 21.0,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不同組別患者術后指標對比。術后,實驗組患者VSS及VAS量表評分相較參比組明顯降低(P<0.05);BREAST-Q量表評分相較參比組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表1 VSS、BREAST-Q及VAS量表評分對比(±s)
表1 VSS、BREAST-Q及VAS量表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VSS BREAST-Q VAS實驗組 23 2.74±0.88 91.76±6.43 2.35±0.79參比組 23 4.12±1.03 86.42±6.38 3.46±1.12 t - 4.8852 2.8272 3.8840 P - 0.0000 0.0070 0.0003
2.2 不同組別患者乳房縮小整形術治療有效率對比。實驗組患者乳房縮小整形術治療有效率相較參比組顯著提高(P<0.05),見表2。
表2 不同組別患者乳房縮小整形術治療有效率對比[n(%)]
2.3 不同組別患者乳房縮小整形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實驗組及參比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術后并發(fā)癥(P>0.05),手術療效較為安全可靠,見表3。
表3 不同組別患者乳房縮小整形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乳房縮小整形術多適用于乳房肥大癥及乳房下垂患者,二者在臨床中均屬于較為常見的乳房疾病。正常女性乳房體積約在200~350 cm3之間,女性乳房肥大癥又稱為巨乳癥,主要表現(xiàn)為單側或雙側乳腺過度發(fā)育,乳房體積最高可達1500 cm3以上,不僅導致患者身材比例嚴重失調(diào),影響女性正常曲線美,同時也會加速乳房皮膚松弛,加重對于患者胸部、頸部、肩部及背部的負擔,使患者日常生活、勞動及運動能力均受到嚴重干擾及限制[4]。過度節(jié)食,胸衣穿戴不正確,日常不良習慣等均會導致乳房下垂,輕度乳房下垂不會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明顯影響,但乳房過重下垂會對乳房下皺襞區(qū)造成長期刺激,易導致局部皮膚瘙癢、紅腫或潰爛[5]。
雙環(huán)法和垂直雙蒂法均屬于常見的乳房縮小整形術式,兩種方法各有利弊。雙環(huán)法最大優(yōu)勢在于能夠將手術創(chuàng)口隱藏于乳暈周圍,疤痕更小,術后恢復快,使患者術后乳房整體美觀度較高,尤其適用于較為年輕的,對于乳房外形要求高的患者。并且,雙環(huán)法能夠盡可能保留患者乳腺組織,從而對患者泌乳功能進行了良好保護,不會對患者日后妊娠及母乳喂養(yǎng)造成嚴重干擾,適用于仍有生育需求的年輕女性患者。但相對而言,雙環(huán)法切除的乳腺組織量較少,且縫合時對雙環(huán)皮膚牽拉較為嚴重,有可能對乳頭乳暈處血運情況造成影響,并不適用于中、重度患者?;颊哌x擇應用垂直雙蒂法進行治療,術后患者乳房處可見兩條明顯的T型疤痕,瘢痕恢復效果及整體美觀度遠不如雙環(huán)法。同時,垂直雙蒂法乳腺組織切除較為徹底,患者術后無法保留相應泌乳功能,多需應用于年齡偏大且已無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但垂直雙蒂法對于乳頭乳暈的移動更為靈活,乳腺組織切除更充分,對于中、重度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術后塑形效果明顯更佳。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VSS及VAS量表評分相較參比組明顯降低;BREAST-Q量表評分及治療有效率相較參比組顯著升高(P <0.05);且兩組患者均未產(chǎn)生嚴重術后并發(fā)癥(P >0.05)。綜上所述,雙環(huán)法和垂直雙蒂法作為兩種常用常見的乳房縮小整形術式各有其優(yōu)勢,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應充分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及治療需求進行靈活選擇,但雙環(huán)法在美觀效果中更具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