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愛英,闕墨春,郭惠敏,葉 蕾,陳友國,黃 沁
1.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江蘇蘇州 215006;2.蘇州大學,江蘇蘇州 215006
分娩疼痛是婦女一生中所經歷的最痛苦的事件之一[1],不僅會造成產婦身體的不舒適及情緒障礙,還會造成產婦和胎兒低氧,影響母乳喂養(yǎng)[2-4]。此外,有負面疼痛經歷的女性可能會推遲下一次妊娠的時間,更有可能在下次分娩中要求剖宮產結束妊娠[5]。關注產婦分娩感受,減輕分娩疼痛感知是產科工作人員的職責。國內目前常用視覺模擬評分法[6]評估產婦的疼痛強度,但由于分娩疼痛不是病理性的疼痛,而是分娩過程的正常反應,且是一種深刻的主觀體驗[7],因此視覺模擬評分法無法真實表述產婦個性化的主觀疼痛體驗。Yadollahi等[8]基于東方文化背景編制分娩疼痛感知量表(Perception of Labor Pain Questionnaire,PLPQ),可針對性評估產婦分娩疼痛的身體和心理反應。本研究旨在對PLPQ進行漢化及信效度檢驗,為臨床評估我國產婦分娩疼痛感知提供有效的測量工具。
PLPQ主要用于測量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感知。該量表包括疼痛反應、疼痛不耐受、疼痛深度及疼痛接受程度4個維度,共2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5分分別表示“完全錯誤”至“完全正確”,總分2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越疼痛,個體的痛覺容忍度或耐受性越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 sα系數為0.832,4個維度的Cronbach’ sα系數分別為0.830、0.781、0.740和0.624。
研究者通過郵件取得原作者同意翻譯和使用量表的書面授權后,遵循Brislin[9]的雙人翻譯-回譯-文化調適模式對英文版PLPQ進行漢化。翻譯:分別由2名具有中英文雙語背景的護理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將英文版量表翻譯成中文,由1名從事助產工作25年的主任護師和1名心理護理和護理教育專業(yè)的雙語專家比較英文版和中文版兩份量表,針對不同之處進行討論、修改,確定形成一份中文版量表初稿?;刈g:由1名不熟悉原量表但具備雙語能力的護理專家和1名高校英語教授將中文版量表初稿回譯成英文,并與原量表進行比較,對有差別的內容進行討論、修改,有疑問或難以確定的內容聯(lián)系原作者,直至達成內容和語義上的一致。文化調適:邀請與本研究領域相關的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和豐富臨床經驗的8名專家,組成專家小組,召開專家討論會,參照20個條目的英文及其英文解釋內容,與翻譯的內容進行反復比對,結合中外語境和語義差異,修改條目措辭,使之更貼近中國國情,同時評價量表各條目的內容效度。專家意見:在分娩中,疼痛會導致產婦情緒不穩(wěn)定而發(fā)怒,不僅僅表現(xiàn)為撕扯東西,還可以出現(xiàn)其他行動上的異常,故將條目2“疼痛令我想撕扯任何東西”改成“疼痛使我變得非常易怒”;為符合我國的文化及宗教背景,將條目20的“我反復地說疼,并禱告給我力量”改為“我一再地說我很疼,并且祈禱快點結束分娩”。語義分析:將文化調適后的量表發(fā)放給20名分娩后住院的初產婦,以了解產婦對該量表的理解程度,并評估填寫時間等,根據反饋結果進行修改,以提高量表條目語言表達的清晰度及可理解性。
沿襲PLPQ的計分方式,最終確定的中文版PLPQ依舊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5分分別表示“完全錯誤”至“完全正確”,20個條目的內容見表1。
表1 中文版PLPQ條目內容
1.4.1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產科行陰道自然分娩的初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初產婦,經陰道自然分娩。排除標準:雙胎妊娠,入院已臨產且宮口≥2 cm,中途轉剖宮產者;分娩過程接受無痛分娩或其他藥物性鎮(zhèn)痛者。樣本量根據條目數5~10倍計算,本研究共包括20個條目,所需樣本量為100~200,考慮15%的流失率,最終確定樣本量為115~230。
1.4.2調查工具
調查工具為產婦一般資料調查表以及中文版PLPQ,一般資料包括產婦的年齡、身高、體質量、學歷、職業(yè)情況、家庭月收入、戶籍、產后2 h出血情況、新生兒體質量等。
1.4.3資料收集
研究者在產婦產前住院期間說明研究目的并獲得其配合,產婦在產后2 h由助產士指導完成中文版PLPQ和一般資料調查表的填寫,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
數據由專人核對后錄入,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臨界比值法和相關分析法進行項目分析;通過召開專家討論會檢驗量表的內容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數、分半信度系數檢驗量表的信度。
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461份,回收問卷461份,有效問卷440份,有效回收率95.44%。440例產婦年齡18~39歲,平均(27.93±3.57)歲;身高150~158 cm,平均(160.52±13.57)cm;體質量35~84 kg,平均(57.28±11.97)kg;孕周35~42周,平均(39.16±2.10)周;本科及以上218例(49.5%),大專及以下222例(50.5%);在職353例(80.2%),非在職87例(19.8%);家庭月收入1萬元及以下386例(87.7%),1萬元以上54例(12.3%);城市戶口265例(60.2%),非城市戶口175例(39.8%);產后2 h出血量1 000~1 050 ml,平均(249.70±121.41)ml;新生兒體質量2 300~4 500 g,平均(3 355.91±372.52)g。
本研究通過相關分析法和臨界比值法進行項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中各條目與總分相關系數為-0.126~0.831(P<0.001)。將量表總分按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得分前27%者為高分組,得分后27%者為低分組,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高低兩組總分及各條目得分的差異。結果顯示,除條目10外,其余條目在高低兩組上的得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中文版PLPQ的項目分析結果
2.3.1內容效度
由8名專家對量表的內容效度進行評價,要求專家就每一條目與相應內容的關聯(lián)性做出選擇,采用Likert 4級評分,1=不相關,2=弱相關,3=較強相關,4=非常相關,被評為1分或2分的條目統(tǒng)計為0,評為3分或4分的條目統(tǒng)計為1[10]。結果顯示,總量表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912,各條目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833~1.000。
2.3.2結構效度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究量表的結構效度。結果顯示,KMO=0.906,Bartlettx2=2 481.320,df=171,P<0.001,表明相關矩陣不是一個單位矩陣,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經正交旋轉,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要求每個公因子所屬條目的載荷量至少大于0.4,每個公因子必須至少包含2個條目,某個條目不應同時在多個公因子上有較大的載荷。結果顯示,共提取3個公因子,條目15、20在3個公因子上具有接近的因子載荷,故將這2個條目刪除。然后再次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共提取3個公因子,第3個公因子只包含1個條目19,故條目19也予以刪除。再次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共提取2個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42.149%,條目2、3、4、5、6、9、11、16、18進入第1個公因子,將其命名為疼痛反應,條目1、7、8、12、13、14、17進入第2個公因子,將其命名為疼痛耐受性,見表3。
表3 中文版PLPQ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48,2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775、0.746;總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數為0.821,2個維度的分半信度系數為0.793、0.766。
相關分析法結果顯示,量表各條目與總分的的相關系數為-0.126~0.831(P<0.001),均大于0.3,說明各條目與量表整體的測定內容具有較好的一致性。臨界比值法結果顯示,除條目10外,其余條目在高低分組上的得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刪除條目10,剩余19個條目能區(qū)分不同水平的初產婦分娩疼痛感知程度,進行下一步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通過召開專家討論會對內容效度進行評價,結果顯示,總量表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912,各條目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833~1.000,均大于0.8,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對19個條目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正交旋轉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刪除載荷量小于0.4、存在雙載荷現(xiàn)象的條目,或只包含1個條目的公因子,最終析出2個公因子,條目2、3、4、5、6、9、11、16、18進入第1個公因子,命名為疼痛反應,條目1、7、8、12、13、14、17進入第2個公因子,命名為疼痛耐受性,累計方差貢獻率42.149%,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系數和分半信度系數評價量表的信度。Cronbach’sα系數和分半信度系數都是用來評價量表內部一致性程度的方法,系數值越大提示內部一致性越好。一般認為Cronbach’sα系數大于0.7,分半信度系數大于0.7,可認為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11]。本研究中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 0.848,2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775、0.746,總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數為0.821,2個維度的分半信度系數為0.793、0.766,說明各因子的條目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
對分娩疼痛的評估目前沒有特殊的標準,PLPQ是基于對產婦的臨床訪談和助產士在分娩過程中的經驗及其解釋,可以評估分娩疼痛體驗的動態(tài)性和極端性,獲得產婦對分娩疼痛心身感受的多維性[12],能彌補視覺模擬評分法單項評估分娩疼痛強度的缺陷。本研究對PLPQ進行漢化,最終形成了2個維度、16個條目的中文版量表,并對其在我國行陰道自然分娩的初產婦中的分娩疼痛感知進行信效度檢驗,證明中文版PLPQ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為評價行陰道自然分娩初產婦的分娩疼痛提供良好的測量工具,以進一步采取相應的產時管理措施,減輕產婦的疼痛感知,為改進分娩體驗提供參考。但本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僅限于蘇州市一家三級甲等醫(yī)院產科的初產婦,樣本量較少,調查范圍較局限,可能無法代表全國產婦分娩疼痛感知情況;且量表評估耗時長,可能導致部分產婦配合度不佳,不能即時評估分娩疼痛程度,及時調整護理措施。今后研究考慮將條目文字描述制作成視頻或圖片形式,縮短初產婦評估時間,同時考慮將本量表與其他疼痛測量工具結合使用,以得到更全面、更符合產婦心身體驗的臨床疼痛評分,為改善初產婦分娩體驗提供評估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