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擅長用幽默和諷刺的手法表達紐約市中普通百姓充滿巧合和戲劇性的生活,并以此來揭露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贊美詩》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蘇比幾次嘗試被捕入獄而不能的荒謬故事和歐·亨利式的反轉(zhuǎn)結(jié)局讓人啼笑皆非又發(fā)人深思。主人公蘇比是一個矛盾的人,他的身上有善和惡的矛盾,有自信和自卑的矛盾,有進取和墮落的矛盾。這是他個人的荒誕故事,也是他所在的時代的悲劇。
關(guān)鍵詞:歐·亨利;贊美詩;矛盾;人格
作者簡介:劉心竹(1994-),女,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遼寧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6--02
威廉·悉尼·波特(1862~1910),以美國筆名歐·亨利(O. Henry)著稱,是美國短篇小說作家。歐·亨利出生于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斯伯勒,后來于1882年移居德克薩斯州。在那里,他遇到了妻子阿瑟·埃斯蒂斯(Athol Estes),并與他的兩個孩子在一起。1902年,在妻子去世后,歐·亨利搬到紐約,不久就在那再次結(jié)婚。正是在他到紐約的時候,歐·亨利才經(jīng)歷了最密集的寫作時期,歐·亨利撰寫了381個短篇小說。
歐·亨利的作品包括《麥琪的禮物》《最后一片葉子》等。他的故事以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和充滿幽默和智慧的敘述而著稱,除了短篇小說以外,歐·亨利也會寫一些非小說作品。歐·亨利留給后世很多令人玩味的小說,他的影響至今仍在。
一、作品概述和創(chuàng)作背景
《贊美詩》是歐·亨利1904年12月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它包含了很多歐·亨利小說的典型元素,如紐約市的大背景,對于底層,弱勢人群的移情,和具有諷刺意味的結(jié)局。
這篇小說只有一位主角——蘇比。在小說中蘇比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是下層階級的成員,他們是在二十世紀初涌向紐約市的可憐人。
短篇小說敘述了在深秋普普通通的一天。蘇比迫切需要在即將到來的冬天之前,找到某種庇護所。他在心理上將本地監(jiān)獄布萊克威爾的島視為冬季無家可歸者事實上的收容所,并試圖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促使執(zhí)法者把他當作罪犯抓捕。
蘇比的行動包括在一家奢侈豪華的餐館吃霸王餐,破壞一家豪華商店的平板玻璃櫥窗,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餐館在次重復在豪華餐廳的行為,性騷擾一名年輕女子,假裝在公共場所醉酒鬧事,以及偷走一位男士的雨傘。
但是,所有這些嘗試都很快失敗了。豪華餐廳看到蘇比的裝扮,拒絕為他服務。一名警官看到蘇比和被打碎的櫥窗,但決定追捕無辜的旁觀者而放過了蘇比。不起眼的小餐廳沒有叫執(zhí)法者逮捕蘇比,而是讓兩個服務員把蘇比扔到水泥路面上。蘇比未能如愿獲得逮捕。他試圖去騷擾一位年輕女子,但是女子遠未感到被騷擾,更像是有備而來等著蘇比的。后來,另一名執(zhí)法者看到蘇比冒充了一個醉漢,大嚷大叫,但認為這種行為是耶魯大學學生慶祝足球比賽中擊敗“哈特福德學院”的舉動,縱容了他。最后,雨傘盜竊的所謂受害者,并不是雨傘的真正主人,他想被捕的愿望再一次落空了。
蘇比無奈回到了他平時睡覺的公園,在路過一座小教堂時,他聽到了風琴師正在演奏贊美詩,他駐足傾聽,沉醉于音樂,會想起自己曾經(jīng)擁有的美好生活,經(jīng)歷了一種精神上的頓悟,他決心不再露宿街頭,結(jié)束自己失業(yè)的流浪漢的生活,并重拾自尊。他想要第二天去找一份工作。
然而,當蘇比在大街上考慮這個計劃時,一名執(zhí)法者輕拍了他的肩膀,問他在做什么。當蘇比回答“什么也沒做”時,他的命運被改寫了:他因游蕩而被捕。第二天,他在地方法院被審訊,并在紐約市布萊克威爾島監(jiān)獄被判處三個月徒刑。
二、主人公蘇比的內(nèi)心矛盾在文中的體現(xiàn)
開始蘇比在他平時露宿的公園長椅上輾轉(zhuǎn)反側(cè),想著如何度過這個冬天。他心里不是沒有想過去救濟站,領(lǐng)取免費的食物,住免費的床。但是蘇比認為去救濟站是非常沒有面子的事,在救濟站會被剝奪隱私,在救濟站要低三下四,他這種“靈魂高傲”的人是不能接受的。這時他客觀上需要救濟站的幫助,但是心理上又極其抵觸救濟站而產(chǎn)生的矛盾。在第一個矛盾后他最終放棄了救濟站這條路,選擇了“作法律的座上賓”,爭取進入布萊克威爾島監(jiān)獄,而且目標很明確只要在里面呆三個月,度過冬天就行。所以蘇比在后續(xù)的所有違法行動中,都始終努力掌控著違法的程度。
在第一次嘗試違法時,又出現(xiàn)了主人公心理的幾個矛盾。首先,蘇比是一個自信和自卑的矛盾體,看著自己馬甲最下面一顆紐扣之上的打扮,他認為餐廳不會趕他出來,也許別人送給他的領(lǐng)結(jié)也讓他自己信心倍增。但是他也深知,他如果進入餐廳得趕緊找個地方最下,不要讓別人看到他下半身寒酸的打扮。內(nèi)心的自信和自卑交織在一起,但是為了進入夢寐以求的監(jiān)獄,他還是鼓起勇氣走進餐廳,即使馬上就被趕了出來。在這次嘗試中,還有一個細節(jié),蘇比在進入餐廳之前幻想著吃各種大餐,再抽一根雪茄,不過他認為雪茄只要一美元的就行了。這反映出蘇比雖然想吃霸王餐,占便宜,但是心理還保有一些良知,認為不應該做得太過分,只要能有一美元的雪茄就知足了。在想要做一些不正義之舉時,蘇比心中還是有一絲愧疚的。
第一次嘗試失敗后,蘇比用鵝卵石打碎了一個玻璃櫥窗。蘇比并不是想盜竊里面的商品,他并非是一個強盜,他只是想犯點小錯。在執(zhí)法者趕到詢問他情況時,蘇比的內(nèi)心有著想要執(zhí)法者逮捕他的急切愿望,因此他故意招惹執(zhí)法者,但是他的內(nèi)心同時還存在對執(zhí)法者的畏懼,不敢對執(zhí)法者過度的挑釁,或者說粗魯?shù)脑?。一番心理斗爭之后,才用略帶諷刺卻有友好地和執(zhí)法者說話。這也是作者文中生活在底層的人民對執(zhí)法者的一種普遍心理,哪怕是為了讓執(zhí)法者逮捕自己,也要客客氣氣的才行。在執(zhí)法者決定追查一位旁觀者之后,蘇比的計劃又失敗了。
蘇比下一個目標是一個不起眼的餐廳,這次他沒有被趕出來,在飽餐了一頓之后,到了關(guān)鍵的時刻。蘇比表示沒有錢,讓服務員報警,不過他放不下他的高傲又愛面子的心理,他說不要讓我這個紳士等太久。這是他自信又自卑的又一次體現(xiàn),蘇比只能通過“紳士”這樣的詞勉強維持著自己內(nèi)心中的驕傲。這就好像現(xiàn)在的一句流行語“用最強硬的語氣說最慫的話”。蘇比內(nèi)心的矛盾再一次躍然紙上。這一次蘇比被直接扔出門外,路過的執(zhí)法者并沒有理會他,揚長而去。又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蘇比接下來試圖去調(diào)戲一位年輕女子,來吸引執(zhí)法者逮捕他。不過這位年輕女子好像非常愿意被他調(diào)戲,只要蘇比答應買東西給她。這次計劃又失敗了。這次行動中蘇比有一個引人注意的細節(jié),作者兩次描寫蘇比在偷看旁邊執(zhí)法者的反應。文中蘇比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一旦發(fā)現(xiàn)執(zhí)法者要逮捕他,他應該就會停止他的行為。這其中還是因為他的目的是被逮捕入獄度過“美好”的三個月,而不是真的想做壞事。在本次作案中,他也在小心翼翼地拿捏著程度,平衡著他既要做點違法的壞事,又不想多作過度的惡。蘇比內(nèi)心本質(zhì)上不能算是一個壞人,落魄街頭,也許是他失業(yè),酗酒,賭博而導致的墮落。
蘇比接下來跑到大劇院門前,試圖“擾亂治安”,計劃依舊沒有成功。他最后一次嘗試是去偷雪茄店里客人的雨傘。這里能看出蘇比并沒有想偷竊昂貴的東西或者錢財,只是想借偷竊讓自己入獄,所以他在把控自己的偷竊的物品價值。不過再幾次失敗之后,蘇比這次顯然有一點點失控,為了讓自己這次能夠順利被捕,他在偷竊的基礎上,還故意用語言侮辱被盜者。這是蘇比多次誘導執(zhí)法者逮捕他失敗之后,心理發(fā)生的微妙變化。既然每次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的違法行為的程度沒有用,那么何不大膽一點。這一次想要被捕的心理占了上風,暫時地壓制了他心中保有的一絲正義感。不過,雨傘的主人也不是這名被盜者,被盜者誤以為蘇比是這把傘的擁有著,蘇比還是沒有迎來執(zhí)法者對他的逮捕。
心灰意冷的蘇比,踱回自己露宿的公園路上,路過一座教堂,聽到風琴師演奏贊美詩。蘇比心中的希望和正義感再次燃起,這次被逮捕的欲望被壓制了,蘇比會想起自己也曾擁有美好體面的生活,他想要改過自新。這時故事達到高潮,蘇比內(nèi)心想要被捕的掙扎和心中尚存的希望和正義的博弈,最終導向了希望和正義一邊。
此時故事如果結(jié)束,那就是一個普通的墮落者在歷經(jīng)掙扎之后,自我救贖的老套故事。然而歐·亨利式的結(jié)局總讓人意想不到,就在蘇比心中的善戰(zhàn)勝惡,準備重新努力生活的時候,執(zhí)法者因為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蘇比。但是也許在那一瞬間,進監(jiān)獄已經(jīng)不是蘇比的愿望。第二年冬天來臨的時候,蘇比的愿望會是什么呢,沒有人知道。也許他在一番內(nèi)心掙扎后,重拾希望,迎戰(zhàn)坎坷的人生,也許他又期待回到那個冬季溫暖的庇護所布萊克韋爾島監(jiān)獄。
三、人性的善與惡
在蘇比的幾次嘗試違法被捕的過程中,都能看出蘇比內(nèi)心的掙扎。歐·亨利筆下的底層小人物有他們各自的缺點和局限性,但是在字里行間,讀者又能找到這些小人物身上那一閃而過的人性光輝。想吃霸王餐,想賴賬是惡,只便宜的雪茄就行是心中保有的一絲善;打碎櫥窗玻璃是惡的表現(xiàn),沒去拿任何商品是心中善的底線。人都是復雜的存在,純粹的善和純粹的惡都難以尋覓。更多的時候人們都在善和惡之間搖擺,有時善戰(zhàn)勝了惡,有時惡打敗了善。
回到《贊美詩》當中,作者在描述了蘇比在內(nèi)心和行動上一次又一次的掙扎后,最終還是讓蘇比在悠揚的贊美詩當中找回了自我。悅耳的贊美詩仿佛是照向蘇比心中的一道光,仿佛是向落水的求救者拋出的救生索,又仿佛是給剛?cè)计鸹鹈缣砩狭艘话迅刹瘛4藭r此刻蘇比回想了自己曾經(jīng)美好的生活,只不過這一切隨著執(zhí)法者對他的逮捕戛然而止。也許人性中的美好、希望和友善很多時候能夠戰(zhàn)勝人性中的丑惡,墮落和齷齪,不過有時人的決定不僅僅是受到自己內(nèi)心的左右,還受到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甚至擺布。就如文中蘇比雖然在贊美詩的感化下,站在了自己真善美的一面,但是外界的一點點影響,也許都會讓他回到善惡之間的搖擺中。也許他在第二天找工作的過程并不順利,他依然要餓著肚子露宿街頭;也許他找到了工作,卻在工作中無法適應,自暴自棄;也許他工作順利安定下來,就像他之前一樣,但是誰能保證不會出現(xiàn)下一個引誘他走向墮落,淪為流浪漢的事情呢,畢竟這種事情在他身上至少已經(jīng)發(fā)生過一次了。
總之,再渺小低微的人,也有人性中真善美的偉大之處,再偉大崇高的人,也免不了人性中的齷齪與墮落。人們在善于惡的矛盾中不斷前行,大多數(shù)時候善會占據(jù)上風,哪怕蘇比在想做一件又一件壞事的時候,他也沒有完全放棄心中的善。不過外部世界對人的一次又一次沖擊也許會扭曲人的心理,讓人們變成被這個是世界被無情的資本異化的人。最后,作者希望每個人心中都能常常響起那悠揚悅耳的贊美詩,在黑暗當中,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崔益華. 基督教人性視野下蘇比人物性格解析[J]. 《文學教育》, 2014.08.
[2]聶紅. 無奈的選擇 無力的抗爭——蘇比命運解讀[J]. 名作賞析,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