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君子“慎獨”是一種人性的品格美。君子“慎獨”的美中蘊含了潛在的強大文化力量,包括了以“琴棋書畫”為樂,與“梅蘭竹菊”為友等高雅的活動氛圍。他們抬頭便是“日月風云”、“花鳥蟲魚”之景,低頭便是“詩詞歌賦”、“筆墨紙硯”之趣。君子的“慎獨”與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形成了相對應的坦然、豁然、淡然的文化場域,釋放了文化力量,進而引發(fā)和激活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文化思維,使文人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文學作品。本篇論文將簡單地從幾部典型的文學作品例子來重溫當時的文化場域氛圍,進一步深究君子的“慎獨”之美。
關鍵詞:君子“慎獨”;品格美;文化場域
作者簡介:董泉清(2000-),女,漢族,廣東省南雄市人,華南師范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6-0-02
君子多為“慎獨”者。在沒有他人的視線下,高雅的君子依舊琴棋書畫、流觴賦詩;克己的君子依舊兢兢業(yè)業(yè)、正正直直;自律的君子依舊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君子將這種“慎獨”渲染在自己的周邊環(huán)境中,以自己為中心形成一個文化場域。在中國的儒家思想中,慎獨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從個人而言,“慎獨”是高尚的品質。為了更好地研究君子“慎獨”之美,本文簡單地引入“文化場域”,去通過文學作品研究這種“文化場域”中的“慎獨”,那美就不言而喻了。
一、君子之“慎獨”
“慎獨”一詞出現較早,且“慎獨”一詞往往是與“君子”這個詞一起出現,所以本文探究的就是君子身上的“慎獨”之美。首先,通過不同文人的詮釋,“慎獨”意義不同,主要大致為兩種意思。
第一種即于儒家經典之一的《禮記》。[1]①《禮記·中庸》中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弊詈笠痪浯笠鉃榫右獓烂C面對自己,是謂對自己實事求是,乃為“誠身”。[2]《禮記·大學》中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痹谶@里直接指出誠其意者必慎其獨,而勿自欺?!吨杏埂泛汀洞髮W》里的“慎獨”釋為誠其意,君子獨處時返歸自心,本色生活。
第二種相對較為普遍和具有現代化的直義,釋為獨處時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在無人監(jiān)督之下依然保持自我的高尚品質,不斷地自省反思。這種“慎獨”較為普遍,從字面上較好理解與接受,所以此“慎獨”世俗人很難做得到。在“誠身”的基礎上多了一層“克己”,是思想道德的進一步深化。曾國藩在《君子慎獨論》中寫道:“慎獨則心泰,……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問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盵3]君子慎獨時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而無悔,則心泰。
所以,君子克己,往往會被貼上“慎獨”的標簽。一個君子獨處時的言行不過恰好是誠其意、感其悟、淡其欲,本色地保持自我繼續(xù)生活而已。
二、“慎獨”與“文化場域”
“場域”表示的是“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布迪厄語)。社會空間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場域,而文化場域是文學生產的重要場域。[4]文化場域具有潛在的強大文化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發(fā)文人的文學新思維,從而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文學作品。
比如以《蘭亭修禊圖》為例,圖畫中文人高雅地流觴賦詩,與周圍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古樸的建筑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氣場,這就是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場域”。從作品中模擬當時情景的文化場域,透過文學與讀者的想象和感悟產生出來,并起到陶冶情操,拓展精神世界的效果。
君子“慎獨”以心靜,靜能生慧。君子在“慎獨”之中往往能產生高雅的文化場域。君子“慎獨”的美也正是通過“文化場域”而體現出來。
三、君子“慎獨”的品格之美
(一)“慎獨”,所以君子坦然而誠其意
“慎獨”在早期的意思便是“誠身”,對自己坦誠,讓自己本色生活,保持人前人后的一致性。歷史上有關于古代楊震“四知”之事:王密為報答楊震,以好禮相送,楊震“慎獨”保持自我便拒絕了,還留下來流傳至今的名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5]從《后漢書·楊震傳》這篇文學作品中,可以透過文字去想象千年前楊震“慎獨”拒賄賂的場景。楊震和王密人物之間的互動,與周圍的事物連成了相應的關系網絡。而在這個關系網絡中,楊震和他的“慎獨”就是網絡的中心,他的言行與人物活動就形成了文化場域。
翻開《后漢書·楊震傳》,進入楊震的文化場域,就可以感受到楊震是一位君子,他“慎獨”,所以大大方方,坦然誠其意。
《論語》有言:“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盵6]②“慎獨”即為真誠,知行合一。在任何時候,君子保持他的“慎獨”,坦坦蕩蕩地實事求是,達到一般人所達不到的境界。在古代亂世之中,君子依然“慎獨”處其中,正如一朵亭亭玉立的菡萏出淤泥而不染,泛著“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人性清高之美,令人傾佩。
君子“慎獨”而坦誠,若偽君子則不慎自咎。[7]《桃花源記》里漁人不誠不慎獨。世外桃源的百姓叮囑:“不足為外人道也?!比欢?,最終漁人不誠,在沒有百姓的視線里,他會“處處志之”,告訴太守,以搏世人的贊美名譽和獎勵的財富。這是從“慎獨”的反面之丑來明確“慎獨”的界限。以偽君子之“不慎”大大陪襯了君子美的價值,豐富和激活了“慎獨美”的價值。
(二)“慎獨”,所以君子豁然而靜其悟
叔本華在《關于獨處》中寫道:“在獨處時,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盵8]所以“慎獨”的君子也會處于自己的豐富的思想中。對于“慎獨”的君子而言,他的每分每秒都可以處于靜悟之中:感悟天地、感悟生活、感悟自己。對于自己的思考,《論語》有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君子在“慎獨”中靜悟自己,實際上是克己內省。同時,君子在“慎獨”中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在靜謐的時光里領悟天地的一草一木,形成一種歲月靜好的意境之美。
獨處時的君子往往會進行很多高雅的活動,他們喜歡琴棋書畫、喜歡梅蘭竹菊、也喜歡詩詞歌賦。故君子“慎獨”就常常與這些文化活動聯系在一起。
古之君子多為清高人士,他們的思想境界非一般人所達,知己更是難得,在君子失意或是突然起興,往往都是獨自一人前行。故古人的獨處并不少見,最難得可貴的是君子“慎獨”,若能豁達而靜其悟,那才是有“美”可言?!逗耐た囱防铩坝嗒毻耐た囱?,[9]雖有同行的仆人,可仆人未知君子心,亦是“獨自”一人。人鳥聲俱絕的寒冷之中,作者還是出發(fā)了。他看見了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樣的安靜,這樣的景象,讓深陷其中的作者引發(fā)“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米”的感悟。從《湖心亭看雪》這篇文學作品中去想象那個雪白的世界,給人一種意境美和作者人格的“慎獨”之美。
(三)“慎獨”,所以君子悠然而淡其欲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薄@句詩句出自“不為五斗米折腰”故事的主人公陶淵明之手。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鼻祖,在黑暗的朝廷統治之下,他選擇了獨善其身,“復得返自然”。他“慎獨”之中,淡然如菊,悠然生活。在這個過程中,陶淵明淡化了他對名利的追求,最終擦亮了自己的初心。正是在“慎獨”中,君子明白了內心真正的大志,他們遵從本心,淡泊名利,慢慢悠悠地度過這一生。君子“慎獨”而淡其欲,即使眼前是金碧輝煌的城堡,君子也依舊不改其色,一笑而過。君子選擇“拾金不昧”,絕不選擇“渾水摸魚”。
當君子看向遠方時,就放下了利益的包袱?!恫烁T》里有言:“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盵10]君子在“慎獨”中,拂去繁華與利欲,慢下來去真實生活,是詩意人生的美。
四、讓“慎獨”之美融進生活
綜上而言,以文化場域的角度,從文學作品可以更好分析君子“慎獨”之美?!吧鳘殹币蕴谷徽\意生活,以豁然靜悟生活,以悠然淡欲生活。君子“慎獨”正是反映了君子對人生的真誠之美,對生活的熱愛之美和對世界的頓悟之美。
目前,古代的君子已經漸行漸遠。希望 “慎獨”之美能留在現代化的城市中繼續(xù)發(fā)展它的一片天地。在快節(jié)奏的現代化互聯網發(fā)展之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我們無時不刻被消息占據著,需要更多“慎獨”的時間。希望我們能夠以坦然面對人生的不美滿,以豁然面對工作的壓力,以悠然面對社會的欲望。最終,讓君子“慎獨”的品格之美融進我們的生活。
注釋:
①本文所引用的《中庸》和《大學》皆出自《禮記譯解》,2016年中華書局版.
②本文所引用的《論語》皆出自《論語譯注》,2009年中華書局版.
參考文獻:
[1]王文錦.禮記譯解[M].北京:中華書局,2016.
[2]康敏.《中庸》“誠身”之路及道德啟示[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22).
[3]曾國藩.曾國藩詩文集[M].王澧華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4]吳玉杰.文化場域與文學新思維[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5]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6]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7]邵國華.《桃花源記》里外的“慎獨”文化[J].語文教學之友,2020,39(04).
[8]叔本華.人生的智慧[M].華中科技大學,2016.
[9]張岱.陶庵夢憶西湖夢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0]洪應明.菜根譚[M].蔡世忠譯注.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