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遠,劉菊琴,王 宇,于海燕,晉 穎,元霄梅,孫璐璐,樊再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長并趨于年輕化,好發(fā)年齡在35~45歲及55~65歲之間,雖然青年乳腺癌(35歲)的發(fā)病率較低,但其具有侵襲性較強,惡性程度較高,預后較差的特點[1]。因此,本研究通過對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行手術治療的青年乳腺癌患者臨床特點進行分析,進一步對影響青年乳腺癌生存率的臨床及病理因素進行研究,并探討各因素之間的關系,為臨床更好的診治青年乳腺癌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對象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12月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手術切除,均經病理學證實為乳腺癌,并且資料完整的青年乳腺癌患者16例,發(fā)病年齡21~35歲,中位年齡29.5歲。腫瘤大小0.4~6.5 cm,中位大小2.85 cm,均為浸潤性導管癌,其中Ⅰ期3例,Ⅱ期8例,Ⅲ期5例,Ⅳ期0例;組織學分級1級1例,2級11例,3級4例。
1.2 方法 在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病案室查閱全部原始病案,并進行電話隨訪,分別記錄性別、年齡、病理診斷及免疫組化結果、腫瘤部位、淋巴結轉移情況、腫瘤大小、組織類型、組織學分級、臨床分期、分子分型、腫瘤標記物等信息。乳腺癌組織學分級根據(jù)病理標本鏡下腫瘤細胞腺樣結構、細胞異型性和核分裂像的不同程度分別賦予1~3分,三項分數(shù)相加,3~5分為1級,6~7分為2級,8-9分為3級[2]。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青年乳腺癌的臨床特征 納入本研究的1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以Ⅱ期到Ⅲ期為主,腫瘤最大可到6.5 cm,組織學分級2~3級所占比例達到90%以上,在分子分型中,提示預后不良的HER2陽性型和三陰性超過1/2以上,雙側均可發(fā)生乳腺癌,好發(fā)于外上象限,發(fā)現(xiàn)腫瘤時部分已發(fā)生腋窩淋巴結轉移。上述臨床特點均提示腫瘤惡性程度高,預后差(表1)。
表1 1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臨床特點
2.2 各臨床特征相關性分析 年齡與腫瘤大小呈負相關,臨床分期與淋巴結轉移情況呈正相關,腫瘤大小與腫瘤位于的象限具有相關性,分子分型與組織學分級相關(表2)。
表2 1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各臨床特征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shù)[r 值(P值)]
乳腺癌近年來已成為危害女性健康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病理類型、臨床分期、組織學分級、分子分型等是影響乳腺癌預后的主要因素[3-4]。隨著發(fā)病率的上升和逐漸趨于年輕化,青年乳腺癌腫瘤進展快、預后差,因此,進一步明確青年乳腺癌的臨床特征,對于改善青年乳腺癌的診治及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本研究通過對我中心過去10年間青年乳腺癌手術病例的回顧性分析,對青年乳腺癌的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明確各臨床特征間的相互關系。本研究因納入分析的病例數(shù)較少,進行相關性分析時,部分指標難以量化,但從中可初步分析青年乳腺癌各臨床特征間的相關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青年乳腺癌雙側均可發(fā)生,好發(fā)于外上象限,這與既往研究一致[5]。本組病例中,組織學類型均為浸潤性導管癌,因納入研究的病例均為手術病例,故無Ⅳ期病例,臨床分期以Ⅱ期及Ⅲ期為主,組織學分級以2、3級為主,更能進一步明確青年乳腺癌進展快,預后差的原因。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與腫瘤大小呈負相關,即年齡越小,腫瘤越大,目前鮮見相關的報道,考慮乳腺癌在發(fā)現(xiàn)初期以無痛性腫塊為主,年齡越小,細胞代謝旺盛,因此腫瘤細胞生長快速,腫瘤就越大,當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時,腫瘤一般較大。因納入的病例數(shù)較少,需擴大樣本量以進一步明確年齡與腫瘤大小的相關性。
乳腺癌臨床分期包括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情況和遠處轉移情況[6],最主要的轉移途徑是淋巴道轉移[7],淋巴結轉移直接影響臨床分期,即隨著淋巴結轉移個數(shù)的增加,臨床分期越晚,Ⅰ期乳腺癌沒有淋巴結轉移或僅有微轉移,Ⅱ期乳腺癌可沒有淋巴結轉移,但一旦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至少出現(xiàn)1~3個淋巴結轉移,大部分Ⅲ期乳腺癌均存在淋巴結轉移,且轉移淋巴結的個數(shù)也要比Ⅰ期和Ⅱ期乳腺癌多,這與本研究臨床分期與淋巴結轉移情況正相關相符。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大小與腫瘤位于的象限具有相關性,目前此類研究及相關報道鮮見,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的相關性,考慮外上象限是乳腺癌好發(fā)部位,因此女性自檢時更注重對外上象限的觸診,而對于內上、外下及內下象限的觸診不嚴格,導致在其他象限發(fā)生的乳腺癌增大到一定程度才發(fā)現(xiàn)乳腺腫塊,也考慮可能與青年乳腺癌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有關,這也許是青年乳腺癌的獨特特征,但因本就納入的病例數(shù)較少,但就本研究發(fā)現(xiàn)的腫瘤大小與腫瘤位于的象限具有相關性,還需要增加入組病例數(shù),進一步證明二者的相關性。
青年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與組織學分級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分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陽性型和三陰性[8],并提示按序預后變差[9],本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的相關性,即隨著分子分型的越差,組織學分級越高,提示預后越差。本研究入組病例分子分型以HER2陽性型和三陰性居多,組織學分級以2、3級占大多數(shù),均提示預后差,這與青年乳腺癌進展快,預后差的特點相符。
近年來對于青年乳腺癌發(fā)病危險因素的研究逐漸增多,青年乳腺癌作為具有獨特特征性的群體,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是改善預后,提高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的關鍵[10],本研究樣本量不大,故下一步將進行大樣本量的統(tǒng)計并且完善相關文獻中涉及而本研究未完成的統(tǒng)計,進一步明確青年乳腺癌的臨床特征,并進行隨訪以明確青年乳腺癌的生存時間及疾病進展時間,進一步證實影響青年乳腺癌預后的臨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