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談及弘一大師(李叔同),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這首常聽的歌詞;但也有你可能不了解的,他的“一生兩世三重天”的傳奇,以及與溫州十二年的結(jié)緣修行之路。
弘一大師(1880—1942),法號法名演音,號弘一,俗名李叔同,祖籍平湖,世居天津。1898 年,戊戌變法失敗,因受“康黨”之嫌,避禍上海。1901 年春入南洋公學特班,于上海文壇初露頭角,與畫家任伯年等組織上海書畫公會。后去日本留學,學習西歐油畫,并學鋼琴。他在東京演出話劇《茶花女》和《黑奴吁天錄》時,為了扮好女主角,剃光了胡子,花了100 多元自費做了一件女裝,演出成功,轟動了東京。日本報紙說:“演歐美劇,日本人自愧不如。”1914 年加入南社,與柳亞子等人以詩文宣揚民族主義思想,宣傳革命。1912 年以后的七年時間里,他培養(yǎng)造就了一批美術(shù)、音樂人才,其中有著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zhì)平等。1917 年1月,去杭州虎跑定慧寺拜了悟為師,取名演音,號弘一,受居士戒,遁入佛門。次年8 月,正式在定慧寺削發(fā)出家。受戒后,應范古農(nóng)之邀到嘉興精嚴寺小住,檢理大藏經(jīng),為之標簽,并書寫佛經(jīng)語贈人。1921 年,來到溫州駐錫十余年。期間寄跡于蘇、浙、閩寺宇之間,孜孜不倦研究佛學,弘揚佛法,遂成一代名僧,人稱弘一法師。1942 年在福建泉州不二祠圓寂。他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遺世獨立的通才、奇才、天才人物,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擅演藝,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nèi),在多個領(lǐng)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shù)之先河。
1942 年弘一致劉質(zhì)平遺書
12 月27 日,為紀念弘一大師誕辰140 周年,來溫駐錫100 周年,“碧天芳草——李叔同與溫州”“碧天芳草——護生畫集特展”在溫州博物館順利開幕,展覽匯集浙江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西泠印社、杭州博物館、杭州李叔同紀念館、平湖市博物館、平湖李叔同紀念館、慈溪市博物館、慈溪市弘一書畫院、溫州市圖書館、瑞安市博物館、甌海區(qū)博物館、溫州博物館理事會、溫州博物館之友協(xié)會等全國不同收藏單位及藏家有關(guān)弘一大師書法、信札、印章、水彩畫、古籍、碑帖、民國報紙、文房用品、與豐子愷合作護生畫集等展品共計257 件,以期帶領(lǐng)觀者從中探尋弘一大師不被世人所知的故事。
碧天芳草——護生畫集特展
碧天芳草——李叔同與溫州
展覽時間:2020 年12 月27 日-2021 年1 月27 日 2020 年12 月27 日-2021 年3 月27 日
展覽城市:浙江- 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