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
油畫藝術的發(fā)展真正地使得油畫成為大眾欣賞的產物主要依賴于歐洲。人是現(xiàn)實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人,于是,藝術家將筆下的神像逐漸趨向于自身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與感悟刻畫成作品。
自畫像作為人物肖像畫的一種,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一直深深地吸引著觀賞者的目光,這種目光最為重要的是在沒有影像技術的年代深深地留下了藝術大師的面容,而針對藝術家自身來講,生活于不同的國度與不同的年代,其自身所遵循的藝術理念與藝術風格也同樣會存在差異,所以藝術大師的自畫像作品在現(xiàn)當代美術中的價值也是有目共睹的。
談及到自畫像不得不說影響二十世紀的藝術大師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也正是這樣的自述促使梵高的自畫像做到了生活與創(chuàng)作、人生與藝術旅程的真實記錄。
梵高自身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藝術家,而梵高自小就屬性格孤僻并在其生長中的“流言”更是壓迫梵高的性格,從與家人關系的破裂到后來的失望與自責讓梵高備受掙扎,從割下耳垂到選擇自殺?!八聛怼K嫯?。他死去。麥田里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狈▏娙瞬ǖ氯R爾便把37 年的梵高生命總結得淋漓盡致。
作為哥哥忌日的1853 年3 月30 日,梵高的出生為藝術的世界增添了色彩也影響了整個19 世紀以后畫壇。作為傳奇畫家,其家庭因素更能促進藝術靈感的渲染,梵高有三位叔叔是美術商人,不僅如此,梵高的弟弟提奧在畫廊工作,還有他的表哥從事于繪畫,這些前后遞進的關系與內外因素為梵高在藝術道路的發(fā)展上奠定了基礎。
梵高最早的藝術教育是幼年到古皮爾美術公司的六年工作,而正是這六年對藝術的初識使梵高接下來在巴黎對拓展視野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提及巴黎,我們無可否認這是一座從古至今的藝術之都,包容的巴黎使得梵高在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結識了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并交往,充滿夢想與希望的梵高在巴黎不單是早期印象派大師的結識,更為重要的是對日本浮世繪美術作品的觸及讓梵高的眼界大開。
梵高厭倦繁華的巴黎生活,不滿印象派和點彩派的畫風,決心離開巴黎去南方小城阿爾,在阿爾他寫道:“為了更真實地表達我見到的東西,我更自由地運用色彩,使其更具有表現(xiàn)力?!?/p>
從離開巴黎開始的梵高藝術生涯的巔峰期到1890 年,37 歲的梵高在阿爾的金色麥田里把藝術與生命全部奉獻給了這個時代。豐子愷毫不吝嗇地評價其:“全生涯沒入在藝術中。他的各時代的作品完全就是個時代的生活記錄。在以藝術為生活的藝術家中,可說是一個極端的例?!?/p>
梵高正是依靠著自己獨有的畫風來表述自己的孤獨內心。近40 幅的自畫像時而戴上草帽、時而叼著煙斗、時而衣裝革履,面對這些風格迥異的藝術作品我們不難看出作品的表情都是千篇一律的莊嚴與猙獰、呆滯,本應是燦爛如花的年紀臉上卻不見微笑與欣喜,而這,我們不由回想起梵高在對自我的救贖。
“神經(jīng)本來不健全的梵高經(jīng)不起生活中的種種挫折,非??鄲篮统翋?,有一天在恍惚中用剃刀割去了自己的耳朵;梵高在精神錯亂中自殺而死?!?7 年的曇花一現(xiàn)是梵高的匆匆而去,雖然梵高活了37 歲,真正作畫的時間只有七八年,但是梵高的藝術作品是給我們留下的財富,他對西方現(xiàn)代繪畫有著很大的影響。毫不避諱的說,藝術家與精神病的頭銜戴在梵高的頭上我們也是可以顯而易見的,但正是這樣的精神與疾病并沒有使得梵高迷失自我,創(chuàng)作正是在對世界沒有迷戀之余又對自我價值充滿了激情。
輾轉多地、自學成才的梵高并不是倉促的模仿而是在對內心“掙扎”后的靈魂救贖,這種理性的追尋是梵高對自然的渴望,但并不是真正的救贖自己內心的靈魂,短暫歲月的多幅自畫像藝術作品中,梵高眼神的深邃是精神疾病下的真實狀態(tài),縱觀梵高的藝術作品,從起初的灰冷色的低調到后來藝術作品的明亮色彩,我們不可否認在藝術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友人陪伴會促進精神良性發(fā)展,所以在這個階段的梵高自畫像的整體色彩都是呈現(xiàn)出來鮮明的色彩來對抗現(xiàn)實的悲涼,以光亮的色調充分表達強烈的期望。
“梵高使用一道一道的筆觸,不僅使色彩化整為零,而且傳達了他自己的激情,梵高的筆觸也能告訴我們他的一些心理狀態(tài)?!辫蟾咦陨硎菍ψ匀幌蛲募兇獯髱?,梵高的藝術作品始終也在傳遞著單純的內心感悟,在梵高渴求情誼又可望而不可即之際,從激烈地瘋狂到詭秘的安靜,梵高采取的是極端的手法,這也可以看出梵高在后期的自畫像藝術作品中呈現(xiàn)出來的是過分的暗淡。藍色的冷靜、血紅的沉淀和對生命的釋然,作品沒有光,臉上沒有了希望,孤獨的人生在最后的藝術作品中展現(xiàn)出梵高的無奈。
梵高的生活充滿著戲劇性,但是梵高的藝術作品始終遵循著后印象主義的價值理念,“我并不力求精確地再現(xiàn)我眼前的一切,我自如而隨意地使用色彩是為了表現(xiàn)我自己”。從這簡短的梵高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能夠讀懂梵高作品中的變形意義,梵高的藝術理念受精神的影響,也正是這種的藝術風格奠定了梵高的藝術價值。
梵高的藝術作品不單單是簡單色彩的運用,更多的是彌補內心的傷病,梵高自畫像呈現(xiàn)出來的鮮艷是在每一幅作品可以看出來的,梵高的內心儼然已被摧殘到面目而非,但是對日本浮世繪追求直接而又強烈地效果給梵高予以最后的救命稻草,并融入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是自身的作品給予了所有的人快樂和安慰。
梵高的生前寂寥與死后榮耀。梵高作為藝術大師享受的名譽是實至名歸的,作為為藝術獻身的梵高把生命終結在自己作品創(chuàng)作的麥田中,無私而偉大的藝術匠師在生前未能得到社會認可并沒有感到惋惜,在當時社會對刻板的追求光與色進行歧視而鼓勵藝術作品注重抒發(fā)藝術家本身情感之際,理性的梵高并沒有盲目地屈服于社會現(xiàn)狀,更重要的是堅持自我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作。
我們不可否認后印象主義在藝術中重要的價值,“弗萊這樣來解讀后印象主義:藝術家自身是作為一個自覺的人來創(chuàng)作的,他們背離了印象主義的狄隘視覺技法”,梵高藝術作品中的色彩使用在與梵高疾病本身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lián),梵高在色彩明度與亮度的借鑒中達到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是在對比之后產生光亮明快的裝飾美感,梵高曾號召畫家不要害怕用強烈和鮮亮的色彩,所以我們在欣賞梵高自畫像作品的時候無論是早期的鮮艷明快還是后期的墮落失望,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梵高油畫作品高明度、高純度、高亮度的鮮亮。
“后印象主義的風格特征十分鮮明:堅持色彩是意義的情感/審美載體的信念,堅持形式和構圖的獨立性;對畫面中的人為性的贊同;致力于輕巧的架上繪畫?!闭沁@樣的創(chuàng)作堅持奠定了梵高后印象主義的先鋒派大師和表現(xiàn)主義的先驅,也為后來的野獸派和德國表現(xiàn)主義鋪墊了基礎。
梵高不平凡的一生鑄就了他獨有的藝術風格,我們從梵高的藝術作品看到的是激情向上的色感,但是這種充滿希望的色彩顏色是內心極為孤單的藝術大師用自己的凄涼刻畫出來。我們去品味梵高的自畫像,我們很難去發(fā)掘梵高孤傲的內心世界,但是“梵高《割掉耳朵后的自畫像》,表達出了自己那種抑郁、消沉的精神狀態(tài)。他既不追求光的逼真,也沒有追求形狀的逼真,肖像畫是最令敏感的梵高激動的一種藝術表達方式?!闭窃谙麡O的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藝術作品仍然具有激情向上的色調,筆者認為這種色調更多的是表達梵高自身對消極狀態(tài)的憤懣不滿與渴望脫離消極追求美好生活的光與熱。
“梵高沒有病。他很正常,精心地雕琢、低聲的吟唱,不畫畫時便會無聊,的確在他的心里也默默忍受,同可憐人一樣,痛苦而扭曲,但他從未抱怨過。他的確是在忍耐,但快樂才是他與生俱來的天賦,當他領會了畫法技巧時幾乎立刻便擺脫了僵硬的身軀和關節(jié),捕捉到了這份神奇的喜悅?!痹诠P者看來,梵高的狀態(tài)并不是病態(tài)的,而是作為藝術家真正做到了無懼梵高是不畏于名銜與贊賞的,更何況梵高的藝術作品又做到了這些,我們在為梵高活著未能獲得應有的稱贊感到惋惜,但我們更能體會到梵高在受時代束縛后做出的劃時代意義。
我們在為英年早逝猶如一顆自爆的流星、燃燒自己照亮全球之際,我們更應該從梵高的藝術作品中感受梵高窘迫與精神的壓迫,坎坷的經(jīng)歷和孤獨的求索是不曾想觸碰但又無可奈何的選擇,那藝術的創(chuàng)作是梵高最后自我救贖的火焰,這個火焰點亮藝術之路。
梵高 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