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當?shù)貗D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顯示了人們對賽龍舟的重視,突出了過節(jié)的喜慶和歡樂。民風淳樸,并帶有幾分神秘色彩,顯得虎虎有生氣)任何人家到了這天必可以吃魚吃肉。大約上午11點鐘,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把飯吃過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腳樓門口邊看,不然就站在稅關門口與各個碼頭上看。河中龍船以長潭某處作起點,稅關前作終點,作比賽競爭。因為這一天軍官、稅官以及當?shù)赜猩矸莸娜耍辉诙愱P前看熱鬧。(兩個“莫不”相當有分量,充分體現(xiàn)了端午日賽龍舟這個傳統(tǒng)活動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劃船的事各人在數(shù)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了若干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練習進退。(準備充分,一點不馬虎,突出競爭的激烈)船只的形式,與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著朱紅顏色長線,平常時節(jié)多擱在河邊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時,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個到十八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jié)拍,把船向前劃去。帶頭的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地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jié)拍。(賽龍舟時,作者運用一系列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寫出槳手、帶頭的、鼓手、鑼手有特征的動作,表現(xiàn)了賽船場面的熱烈氣氛)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運用想象,進一步渲染龍舟競賽的激烈程度)凡是把船劃到前面一點的,必可在稅關前領賞,一匹紅布,一塊小銀牌,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去,都顯出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榮。好事的軍人,當每次某一只船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500響鞭炮。(描寫軍人放鞭炮慶賀的情景,從側面襯托歡樂的氣氛。這一段描述全茶峒人在端午日這天,爭相到長潭觀看賽龍舟的歡樂場景)
賽船過后,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jié)日的愉快起見,便派士兵把30只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脖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于泅水的軍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趕鴨子。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于是長潭換了新的花樣,水面各處是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這一段剛開始就交代了把鴨子放入河中的目的,“綠頭”“紅布”形容色彩鮮艷,與喜慶氣氛相應,根據(jù)最后的敘述可以想見追趕鴨子熱烈、歡樂的程度不亞于賽龍舟)
船與船的競賽,人與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表明端午日全民同樂時間很長)
(選自沈從文《沈從文小說選·邊城》,人民文學出版社,有刪改)
賞析
沈從文的這篇短文,按照時間順序,有詳有略地描寫了端午日這天人們賽龍舟和趕鴨子的場面。作者將寫作的重點放在對賽龍舟的場面描寫上,至于趕鴨子的情況,則一筆帶過、點到為止。
在第一段中,作者主要寫了河邊看劃船、河上賽龍舟和勝利者領賞三個場面。這三個場面又是按照賽龍舟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順序來記敘的,顯得脈絡清楚,條理分明。第二段記述賽龍舟后人們下水追趕、捕捉鴨子的情景。第三段簡述人們對劃船競賽和追鴨競賽戀戀不舍,歡樂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但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端午日這一天留給人們的快樂是韻味無窮、難以忘懷的。
作者憑著對湘西端午民俗的細致觀察和深切感受,展現(xiàn)了茶峒人同慶端午的淳樸民風,表現(xiàn)奮發(fā)向上、合作爭先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