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剛,段世堯
目前關于殘疾人高山滑雪素質訓練的相關研究較少,更缺乏對于專項素質訓練方法的研究。在我國全力備戰(zhàn)2022年冬殘奧會的背景下,針對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素質開展相關調研,優(yōu)化專項素質訓練的指標和方法,以此促進競技運動水平的提升就顯得至關重要。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的個性化特點,決定了其殘疾程度、殘疾水平和比賽項目的不同。因此,既要把握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素質訓練的共性,又要根據(jù)身體形態(tài)與機能的特點和不同,結合素質訓練方式、手段、強度、負荷等指標體系,制定相應的專項素質訓練方案,否則較難把控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素質訓練的規(guī)律。為此,本研究立足促進殘疾人高山滑雪項目運動成績的提升,確定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的專項素質指標,并制定適合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的專項素質訓練方法,從而為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的專項素質訓練提供借鑒和指導。
課題組對我國備戰(zhàn)2022年冬殘奧會的殘疾人高山滑雪隊進行了實地調研。調查對象是殘疾人高山滑雪隊的教練組和運動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wǎng)、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 7.0、Web of science(SCIE,SSCI)文摘索引庫等網(wǎng)站檢索和收集關于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素質的相關文獻,了解我國殘疾人高山滑雪的現(xiàn)狀和相關發(fā)展、殘疾人高山滑雪成績專項素質影響因素等,為研究提供前期的理論準備。
1.2.2 實地調查法 在國家殘疾人高山滑雪隊訓練基地集訓備戰(zhàn)期間,對殘疾人高山滑雪國家隊進行了調研。對其素質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強度和負荷安排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系統(tǒng)地了解殘疾人高山滑雪隊的實際訓練情況,針對殘疾人素質訓練的相關問題與教練員進行了交流。
1.2.3 專家訪談法 根據(jù)研究目的,咨詢相關殘疾人體育、高山滑雪、專項素質訓練等領域相關的專家,為本研究提供更為有效的訓練資料和經驗支持;并及時與教練員和運動員進行交流,對訓練方法的內容進行修正和調整,確保高山滑雪專項訓練的科學性、有效性。
2.1 選材與訓練安排 通過對運動員的調查和測試,獲取運動員的各項運動能力指標,進行統(tǒng)計描述和定量分析,選拔適合高山滑雪運動的運動員?;蛘咭部蓮挠羞\動基礎的運動員中選拔,即跨項選材。站姿組可以從田徑項目中進行選材;坐姿組可從輪椅籃球、皮劃艇等項目中進行選材。一般在高山滑雪項目選材上,重點注意運動員的專項成績和理論文化學習。理論文化水平有助于對高山滑雪運動項目的理解,有利于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
通過調研和訪談了解到,現(xiàn)階段冬殘奧高山滑雪隊采用全年訓練的模式,為積極備戰(zhàn)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以冬殘奧會為目標制定階段性訓練計劃,對運動員的訓練時間、任務、內容,以及預期達到的目標進行合理規(guī)劃,以中小型的比賽劃分階段,通過以賽代練的形式來檢驗訓練效果。教練員參考健全人訓練,結合殘疾人運動員的特殊要求,根據(jù)不同運動員的身體傷殘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與方法。為了避免訓練形式枯燥單一,導致運動員產生厭倦情緒和抵觸心理,需要詳細地規(guī)劃每周每日的訓練課。以2019年1月14日至20日的周訓練為例:周一至周五上午8:00開始準備活動,8:45~12:25進行雪上技術訓練;下午穿插進行間歇訓練、循環(huán)訓練、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拉伸按摩和課堂教育研討。周末兩天進行調整放松。
在高山滑雪項目上,需要借鑒正常人雪上項目的相關素質訓練,并結合殘疾等級和項目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對于我國高山滑雪運動項目存在專業(yè)訓練隊伍較少、注冊運動員少、各大比賽戰(zhàn)績平平的客觀狀況,引進國外體能素質訓練理論方法,對我國高山滑雪專項素質訓練的現(xiàn)狀進行剖析和反思,加強素質訓練從而提高競技水平。針對不同殘疾程度要采用不同的康復和素質訓練。在身體素質各項要素中,運動員要有足夠的力量來對抗大負荷訓練和激烈比賽。專項素質訓練是增強運動員技戰(zhàn)術和專項能力的物質基礎,也能夠預防運動損傷和惡劣天氣帶來的種種疾病。高山滑雪對運動員的力量、速度、柔韌、心理各方面素質的要求都很高。這就需要明確高山滑雪運動的項目特征,研發(fā)滑雪專項訓練設備,對運動項目的細節(jié)深入了解和認識,配備專業(yè)的體能教練員。
2.2 專項訓練情況
關于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的專項素質訓練主要有力量、速度和柔韌??朔\動阻力的是肌肉力量。高山滑雪運動中大肌群的訓練是為了提高下肢移動速度。提高伸髖肌群力量從而縮短蹬地時間,加大滑雪步伐,增強肌肉收縮力量使運動員更好地控制滑行速度。在極端運動環(huán)境下的高山滑雪運動需要提高力量耐力。通過周期性訓練或高原訓練,提高運動員最大攝氧量,從而提高有氧耐力。高山滑雪在運動過程中具有較多的滑降和回轉,良好的身體柔韌性和平衡性,可保證運動員完成高山滑雪比賽的同時,減少運動員的受傷風險。教練員需要針對不同殘疾程度的運動員,設計不同的康復和訓練,保證運動員成績提升的同時,預防惡劣運動環(huán)境和運動損傷給運動員帶來的影響。通過對我國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專項素質訓練理論體系(訓練原則、專項素質訓練內容、方法和手段、訓練周期計劃安排和運動員個案)的研究發(fā)現(xiàn)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專項素質訓練的最大特征就是差異性與個性化。在日常訓練中,運動員因殘疾程度不同導致訓練難度增加,有些訓練動作無法正常完成,或忽視核心力量和柔韌性訓練,導致運動員肌肉發(fā)展不平衡,運動損傷發(fā)生的概率就會增大。
根據(jù)高山滑雪運動員的殘疾等級和比賽項目做出個性化評估,針對性地對運動員個性化特征進行專項素質訓練,重點對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的專項素質中力量、速度、柔韌、心理實施個性化訓練安排。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的殘疾情況、殘疾分級、比賽項目的不同,專項素質訓練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存在差異性特征。例如無雙腿的運動員無法進行下肢力量訓練,在比賽時只能采用坐姿滑雪技術,對其進行專項素質訓練時就要加強上肢和腰腹部的專項訓練,保證在滑行過程中回轉和保持平衡。在日常專項素質訓練中要根據(jù)運動員身體狀態(tài)做實時性的訓練調整,保持運動員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運動員特點進行功能性訓練和康復性訓練。
2.2.1 專項力量素質訓練 力量素質是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素質的核心。人體在進行高山滑雪運動時,會受到身體重力、空氣和雪的阻力、雪具裝備負荷等各種外力,以及肌肉粘滯性、對抗肌的牽引等內力的阻礙。這就需要人體肌肉收縮產生力量,克服內外阻力,完成身體活動。從殘疾人高山滑雪項目運動技術特征分析,不論是站姿或坐姿滑雪,為了適應不同坡面、轉彎、速度變化,需要不斷地改變和恢復滑降姿勢,身體重心高度、位置也需不斷地改變。為了保持平衡和發(fā)揮回轉技術,需要不斷改變身體動作和控制狀態(tài),而這些動作的實現(xiàn)大都依靠腿部、臀部及軀干部的肌群。另外在滑行過程中點杖時也必須要上肢和胸部力量。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所完成的技術動作也均是建立在核心力量基礎上。力量素質是影響滑降和回轉穩(wěn)定性的重要因素。運動員要想提高成績,使滑行更快、更穩(wěn)、更流暢,首先要有良好的肌肉力量做支撐,其次是技術動作和發(fā)力肌群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山滑雪速度來達到最佳效果。因此力量素質對于殘疾人高山滑雪項目而言十分重要,是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專項素質的核心指標。殘疾人高山滑雪項目專項力量主要以快速力量為主。就技術動作而言,不同殘疾程度等級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和主要工作肌群都不同。如高山滑雪坐姿運動員的下肢殘缺,主要肌群就是上肢和腰腹部肌群為主導。殘疾人運動員在滑雪時根據(jù)身體形態(tài)、殘疾類型等不同特征,所消耗的能量要比健全運動員更多,因此在專項力量訓練方面存在差異性、多元化、個性化要求。雪上與陸地的專項力量主要分為上肢、核心穩(wěn)定和下肢的力量訓練,以重復訓練法、間歇訓練法為主,根據(jù)肌肉收縮形式分為靜力性力量訓練和動力性力量訓練。
(1)專項上肢力量訓練。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上肢力量訓練是指對包括肩部、手臂、胸部和背部在內區(qū)域的肌群進行力量訓練,上肢力量肌群在高山滑雪運動中具有加速滑行、平衡重心等作用,對滑行中的轉彎技術和加速技術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雖然高山滑雪項目主要是通過重心移動進行轉彎加壓、用刃、回旋,但是上肢力量區(qū)域對于維持身體動作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需要重點專項訓練。上肢力量區(qū)域肌肉包括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胸肌、背肌和小肌群等。專項上肢力量訓練主要針對以上肌群,利用重復訓練法、間歇訓練法進行訓練。訓練過程中訓練強度保持在40% ~60%。
表1 專項上肢力量訓練主要方法
根據(jù)表1可知,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上肢力量訓練分為陸上訓練與雪上訓練。雪上上肢力量訓練常設置為小坡度或負重雪上點杖滑行練習,主要是坐姿訓練。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有效提高殘疾人運動員上肢力量和點杖雪感,使運動員在轉彎過程中上肢能更好地提供點杖引導的有效力量。
陸上上肢力量訓練內容需要對殘疾程度不同的運動員做出個性化調整:俯臥撐適合視力殘疾高山滑雪運動員的訓練;瑜伽彈力帶、飛鳥式拉力器是發(fā)展單雙臂上肢力量的訓練,坐姿和站姿運動員均適用,基本訓練強度為6組15~20次,每組間歇20~30秒,且每組次數(shù)根據(jù)重量做適當調節(jié);直立支撐、引體向上和啞鈴舉等動作,更適用于下肢殘疾的運動員上肢力量訓練,基本訓練強度4~6組10~15次/秒,每組間歇30~40秒。在做杠鈴或啞鈴訓練時,次數(shù)根據(jù)重量做適當調節(jié)。
(2)專項核心力量訓練。殘疾人高山滑雪核心力量訓練是指肩部到髖關節(jié)包括骨盆在內區(qū)域的肌群進行力量訓練。在高山滑雪運動過程中核心肌群具有穩(wěn)定運動員重心、傳導上下肢力量等重要作用,不管是站姿還是坐姿的高山滑雪運動員,都需要核心力量來平衡身體姿態(tài)和支撐身體技術動作。高山滑雪專項核心力量訓練是運動的基礎。回轉技術動作是高山滑雪項目的核心部分。運動員需要通過核心力量對身體的重心和動作進行有效控制,所以開展核心肌群的力量練習極為重要。核心肌群的肌肉包括腹直肌、腹內外斜肌、髂腰肌等。利用循環(huán)訓練法、間歇訓練法、持續(xù)訓練法等對其進行訓練。
表2 專項核心力量訓練主要方法
表2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核心力量訓練分為康復核心訓練和核心力量訓練。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因自身殘疾情況,多出現(xiàn)腰肌勞損和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伴隨運動協(xié)調障礙等一系列運動損傷,所以專項核心力量訓練要注重康復性的核心力量訓練。訓練目標是增加腹部核心肌肉力量的同時,減緩腰部疼痛。由于長時間屈曲,腰部韌帶、肌肉張力異常,通過康復性的核心力量訓練,放松緊張的核心肌群。而核心力量訓練內容需要對殘疾程度不同的運動員做出個性化調整。“拱橋式”訓練法是針對上肢存在損傷的運動員。若雙側上肢殘缺可以用頸背部作為支撐,運動時需要有專人在旁邊協(xié)助;針對單側下肢缺損的運動員,可以帶上假肢進行訓練。雙側下肢殘缺的運動員如果能夠帶上支撐器具完成該動作,則可進行該動作的訓練。
“飛燕點水式”訓練法是針對下肢單側缺損的運動員。訓練時可以將雙側下肢大腿綁住,降低訓練難度。如果雙側下肢都存在殘損的運動員,可以將雙側下肢固定在一起后使用彈力帶將雙側下肢懸吊起來,提供助力;也可由其他人員提供助力,幫助其下肢的向上運動,以降低訓練難度。雙側上肢殘缺的運動員,并不影響該動作的訓練。
(3)專項下肢力量訓練。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下肢力量訓練指對包括大腿、膝關節(jié)、小腿和踝關節(jié)在內區(qū)域的肌群進行力量訓練。下肢力量肌群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基本姿勢、完成技術動作。在高山滑雪運動中的起跑助滑、深蹲雙板平行轉彎、蹬踏式轉彎等技術階段給予雪面足夠的力量,便于身體充分獲得雪面的反作用力,提高滑降初速度和轉彎效果。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除了要對下肢肌群的股四頭肌和小腿三頭肌進行力量訓練,還需要設計膝關節(jié)附近小肌群的力量相關訓練。專項下肢力量訓練主要針對以上肌群,利用重復訓練法、間歇訓練法進行訓練。
表3 專項下肢力量訓練主要方法
表3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下肢力量訓練分為康復下肢訓練和下肢力量訓練,其主要針對站姿運動員的下肢力量訓練。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因自身殘疾情況,高山滑雪運動過程中瞬時變向和急減速,會使運動員的膝關節(jié)前十字韌帶和內側副韌帶損傷,所以專項下肢力量訓練要接受漸進性康復性功能訓練,訓練強度要由小到大發(fā)展,從無負重到負重,使殘疾人運動員在特定的運動技術能力表現(xiàn)出充足的下肢力量,預防損傷的同時減輕損傷,加強回轉穩(wěn)定性。專項下肢力量訓練內容需要對殘疾程度不同的運動員做出個性化調整,除下肢殘疾坐姿高山運動員,專項下肢力量訓練適用于站姿殘疾運動員。高山滑雪回轉表面上給人飄逸的感覺,實際上對下肢力量要求很高。
2.2.2 專項速度素質訓練 殘疾人高山滑雪的速度素質是建立在力量素質的基礎上。從高山滑雪項目技術組成分析,坐姿滑雪運動員雪仗點雪、站姿滑雪運動員蹬跨式轉彎都需要動作速度作為先決條件。運動員通過身體各環(huán)節(jié)完成技術動作,是評價高山滑雪運動員的重要指標。
表4 專項速度素質訓練主要方法
對于殘疾人高山滑雪項目而言,蹬伸動作越快、點杖動作越快,完成回轉的時間越快,越利于保持滑降時的速度穩(wěn)定性,能夠保障運動員發(fā)揮最佳技術動作。此外高山滑雪起步階段為了獲得較大的初速度,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出發(fā)應答的反應速度和起跑時的動作速度。因此,對于高山滑雪運動而言,專項速度的訓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科學的專項速度的訓練可以使運動員肌肉瞬時做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進運動員身體運動單位集合參與運動的水平,提高運動員神經傳導的穩(wěn)定性,有利于高山滑雪競賽成績的整體提升。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專項速度訓練在專項力量訓練中會得到有效提高,訓練內容、方法和手段在專項速度力量中也會得到有效發(fā)展。
2.2.3 專項柔韌素質訓練 殘疾人高山滑雪項目核心技術環(huán)節(jié)為滑降的同時進行連續(xù)轉彎環(huán)節(jié),要求運動員在快速滑行過程中完成雪板平行轉彎、深蹲平行轉彎、蹬踏式轉彎等各種技術動作。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在高山回轉中保持滑行速度才能提高成績,所以柔韌性對高山滑雪項目極為重要。運動員有良好的柔韌性不但可以增大動作幅度,完成較大難度的動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柔韌受關節(jié)結構特征、周圍軟組織延展性、中樞神經的協(xié)調功能等影響,因此在準備活動后和訓練結束前均應進行柔韌性的訓練,得以增加肌肉伸展性、增加關節(jié)活動幅度。
表5 專項柔韌素質訓練主要方法
表5為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柔韌訓練,是針對運動員因柔韌性不足出現(xiàn)的肌肉勞損情況。制定有基本的柔韌拉伸訓練,再根據(jù)殘疾人的殘疾類型和程度,制定適用其柔韌訓練的動作,在專人保護下完成柔韌素質的訓練。
2.2.4 專項心理素質訓練 影響殘疾人高山滑雪成績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運動員的心理能力。由于殘疾人的身體長期處于不健全的狀態(tài),就導致殘疾人運動員會出現(xiàn)不健康心理。緊張、自卑、焦慮等心理狀態(tài)都可能在殘疾人運動員中出現(xiàn)。這些不良心理狀態(tài)會影響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就高山滑雪運動項目而言,運動員不僅要承受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還要克服運動中高速的滑降和危險的回轉、對手成績、出場順序等一系列影響心理的因素。運動員的心理面臨著較大考驗。因此在殘疾人高山滑雪專項素質訓練中,要將心理素質訓練納入其中。通過科學的專項心理訓練,積極地對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的心理施加影響,確保運動員在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的心理問題主要是過度激動、緊張和畏懼心理。針對這些心理問題,需要對運動員進行心理干預訓練。(1)建立科學的心理檔案。通過訪談、問卷等多種形式,收集運動員的心理資料,再對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進行心理狀態(tài)評價,提出針對性心理訓練策略,幫助他們實現(xiàn)心理健康。(2)提高運動員感知覺能力。專項性感知覺能力是通過長期運動訓練形成的?!把└小睂τ跉埣踩烁呱交┻\動員是十分重要的。它影響著運動員的競賽成績。其次就是場地、天氣、溫度等因素。運動員整體對運動時的速度、加速度、回轉速度的感知能力也屬于專項運動感知覺范疇,常用訓練方法有表象訓練、瑞士球訓練等。(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活動。在幫助運動員進行心理緩解壓力時,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心理壓力問題。自信心訓練、放松訓練、意志力訓練、壓力訓練等都是培養(yǎng)殘疾人運動員基本的心理訓練。通過這些有效的心理訓練來實現(xiàn)心理健康和訓練價值的最大化。
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最關注的就是自身的參訓保障。當運動員來到國家隊訓練時,國家殘疾人聯(lián)合會除了負責運動員的衣食住行之外還會給他們一些生活補助。雖然運動員參訓基本條件已經得到基本保障,但是對于殘疾人運動員這一特殊群體,在參訓過程中還是會面臨許多問題?,F(xiàn)階段冬殘奧高山滑雪國家隊管理體制做到了職能分層。國家體育總局是決策層;競技備戰(zhàn)小組是指揮層;項目中心是執(zhí)行層;國家隊伍是操作層。處于初建階段的冬殘奧高山滑雪國家隊,復合型的教練團隊還需不斷磨合,需要具有專業(yè)背景的專家和管理人員參與隊伍建設,對訓練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繼而進行高質量訓練。
關于殘疾人高山滑雪項目的硬件保障,目前運動員的訓練基地正在快速發(fā)展。我國高山滑雪殘疾人訓練基地設立在張家口基地。根據(jù)文獻資料對比國內外雪上項目訓練基地的建設情況,分析得出我國訓練基地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首先是我國開展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的年份較晚、起步較低,缺乏設施完善的訓練基地;其次殘疾人雪上訓練場地都是依托現(xiàn)有資源,對其進行設施改造。雖然高山滑雪項目對于場地的要求并不高,可以實現(xiàn)殘疾人和健全人共享項目場地,但是對殘疾程度較嚴重的運動員來說,他們需要更好的場地設施。長久來看,如果日常訓練的滑雪場舒適度較低、設施不完善,殘疾人運動員會產生不良心理,可能還會發(fā)生不必要的運動損傷。由于冬殘奧項目的特殊性,殘疾人運動員對場地的要求比健全人更高,硬件設施上要在細節(jié)之處不斷完善。不同競技體育項目和不同殘疾等級的運動員對于硬件設施的要求也會具有差異性。
作為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參訓保障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教練員也是決定運動員訓練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面對同等素質的運動員,教練員素質的高低決定了運動員水平的高低。我國冰雪運動由于起步較晚、底子薄弱,與歐洲和北美冰雪項目強國還具有一定的差距。國外發(fā)展起步早,在訓練模式和訓練經驗上相對于中國要成熟,雖然我國正積極不斷地與國外進行交流,運動成績的提高也是有目共睹,但是國外教練員掌握的豐富經驗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轉化。我國冰雪運動各個項目都聘請了外教,但是受到殘疾這一影響因素的限制,外教和運動員之間還處在磨合階段,外教對殘疾人冰雪項目訓練的效果仍需在實踐中探索。
使用中國知網(wǎng)平臺以“殘疾人高山滑雪”為關鍵詞檢索到的中文核心期刊數(shù)量為零,以“高山滑雪”為關鍵詞檢索到11篇。其中2010年前的僅有2篇文獻,2010年至今發(fā)表9篇。對于高山滑雪研究運動損傷類5篇,競技賽事發(fā)展類3篇,其余分別為國外運動員特征、速度建模仿真、教學類。
通過文獻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關于高山滑雪的研究較少,研究還處于發(fā)展階段。高山滑雪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提高,需要科研、科技的助力與支撐。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化指標監(jiān)控、可穿戴設備開發(fā)等應用型研究對于高山滑雪項目至關重要。殘疾人高山滑雪項目科學技術的應用之處較多,相對于健全人來說,殘疾人運動員訓練比賽中的設備、假肢等應用,更需要科學技術作為支撐。精細化下的競技體育需要對運動員技術、心理、飲食、傷病和生理生化進行監(jiān)控。這些細節(jié)的管理和服務不僅反映在運動員的成績上,更能從側面反映出國家科研實力的發(fā)展情況和國家對于殘疾人體育的關注程度。加強冰雪項目的研究力度,以提升我國高山滑雪項目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由于高山滑雪按照自然地勢的雪道從高到低滑行,重力勢能為關鍵因素。在競技運動中的危險系數(shù)較高,傷病率也就相對較高。所以高山滑雪隊伍在訓練與比賽的全過程,必須配備專業(yè)的隊醫(yī)和康復專家。如果運動員受傷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尤其是嚴重傷病不能及時得到前期的處置,會對運動員的運動生涯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運動員出現(xiàn)輕微運動損傷時,如不能得到根本的治療,容易出現(xiàn)積勞成疾,最后導致無法訓練和比賽。隊醫(yī)的工作重點是幫助運動員消除疲勞,防止運動損傷的發(fā)生,促進運動員及時恢復,保證運動員的系統(tǒng)訓練可以順利進行。
隨著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的臨近和我國冰雪項目科學研究工作的開展,優(yōu)化冬殘奧運動員技能和關鍵技術成為研究的核心內容。從目前我國殘疾人高山滑雪項目隊伍的訓練現(xiàn)狀來看,科學訓練的理念和方法在隊伍中的貫徹和應用顯得尤為迫切。從運動訓練學的角度出發(fā),實地調研我國殘疾人高山滑雪隊,結合殘疾人高山滑雪的專項技術特點,基于隊伍專項素質訓練的現(xiàn)狀,將專項素質訓練中存在的問題與教練員、運動員、科研人員深入交流,構建更加適用于我國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專項素質訓練的體系,為訓練實踐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