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蘭 張幼莉 梁婉芬
1.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七人民醫(yī)院門診部,廣東佛山 528247;2.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七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廣東佛山 528247;3.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七人民醫(yī)院骨科,廣東佛山 528247
腦卒中是一種腦部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引起的疾病,由于該病涉及到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因而腦卒中存活患者有80%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礙,如肢體、語言、認知方面,導致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響,自我照顧能力明顯下降,需要照顧者幫助[1-2]。腦卒中照顧者主要為患者直系親屬,承擔照顧患者日常生活的重任。而家庭主要照顧者多缺乏專業(yè)知識,加上短期內無法適應角色轉變,導致其照顧能力較弱,直接影響患者康復過程和生活質量[3]。賦權指導是以賦權為基礎,由醫(yī)護人員和主要照顧者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和照顧者的現(xiàn)狀共同制定并實施康復照顧計劃,以提高照顧質量,促進患者康復[3]。目前,賦權指導已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并取得滿意效果。鑒于此,本研究探討長期住院腦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顧者應用賦權指導對照顧能力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6~12月在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七人民醫(yī)院長期住院的80例腦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顧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0例。納入標準:承擔患者住院期照顧工作,且出院后繼續(xù)承擔照顧工作,每日照顧時間>4 h;具備良好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溝通能力;年齡≥18歲;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理解能力存在障礙者;接受過相關培訓或有腦卒中患者照顧經(jīng)驗者。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7~55歲,平均(38.15±3.59)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5例,大專20例,本科及以上5例;照顧者與患者關系:子女14例,夫妻20例,父母6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28~54歲,平均(38.21±3.60)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4例,大專20例,本科及以上6例;照顧者與患者關系:子女15例,夫妻19例,父母6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給予心理干預、用藥指導、營養(yǎng)支持,同時向家庭主要照顧者健康宣教,告知其護理相關注意事項,發(fā)放健康宣教手冊,出院后定期給予隨訪及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賦權指導,主要措施如下。(1)成立賦權指導團隊:小組成員共8,名,包含康復科醫(yī)生及研究生各1名,神經(jīng)內科醫(yī)生、護士長、護理組長各2名,共同制定、評估、審核腦卒中健康手冊和賦權指導方案。(2)干預階段:由賦權指導團隊成員以團體結合一對一授課模式在病區(qū)對家庭主要照顧者實施健康宣教,30~45 min/次,2次/周。實施內容。①第一階段(入院1~2 d)。向家庭照護者講解腦卒中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癥狀、相關并發(fā)癥等,耐心解答其疑問,使其對患者疾病有一定了解。并告知其良好的護理對患者康復有積極的作用。②第二階段(入院2 d~出院前1 d)。由護理組長向照顧者講解腦卒中前兆、癥狀及康復鍛煉內容,告知對患者照護中癥狀觀察、預防并發(fā)癥及良肢擺放的重要性。具體流程:a.確定問題。采用開放式問題詢問照顧者照護中存在的問題,并向其分享病情相似患者預后良好案例,樹立照顧信心。b.表達情感。耐心傾聽、關注照顧者心理感受,鼓勵其宣泄不良情緒。c.制訂照顧方案。初步制定照顧方案,由照顧者實施,并提出護理中存在難點,護理組長對照顧者提出的難點再次進行示范和講解。d.實施方法。護理組長在每天下午就當天照顧情況進行交談,時間15~30 min,了解照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護理組長給予強化指導。如患者癥狀好轉,給予主要照顧者肯定,總結照顧經(jīng)驗。e.效果評價。出院前1 d 評估照顧者照顧能力和照顧準備,如照顧者仍覺得照顧能力和照顧準備不足,繼續(xù)向其講解護理要點,減輕其疑慮,再次對其進行鼓勵。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1次。③第三階段(出院當日)。向照顧者講解腦卒中復發(fā)危險因素、家庭緊急處理方案、用藥注意事項及康復鍛煉內容,使照顧者做好照護準備,樹立照護信心。
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的照顧準備度和照顧能力,分別采用照顧者準備度量表(CPS)[4]和家庭照護者照顧能力測量表(FCTI)[5]評估,CPS 包含8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測定,分值0~32分,評分越高,照顧者準備度越高。FCTI 包含適應照顧角色、調整生活滿足照顧需求等5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5個條目,采用Likert 3級評分法,每個維度0~10分,照顧能力與評分呈負相關。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的C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CPS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CP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CPS評分的比較(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CPS評分的比較(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12.25±3.06 12.31±3.15 0.086 0.931 18.22±3.79 22.36±4.37 4.527 0.000 7.751 10.285 0.000 0.000
兩組干預前的FCTI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FCTI各維度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FCTI各維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FCTI 評分的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FCTI 評分的比較(分,)
組別 應變及提供協(xié)助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適應照顧角色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3.75±1.28 3.81±1.31 0.207 0.836 2.65±1.02 2.24±0.71 2.170 0.036 4.251 6.664 0.000 0.000 4.19±1.48 4.20±1.46 0.010 0.992 3.30±1.04 2.08±0.87 2.029 0.049 3.112 7.889 0.003 0.000組別 處理個人情緒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調整生活滿足照顧需求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評估家人及社區(qū)資源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3.14±1.38 3.17±1.36 0.032 0.975 2.26±1.08 1.24±0.55 2.590 0.013 3.176 8.321 0.002 0.000 3.25±1.62 3.31±1.64 0.053 0.958 1.71±0.47 1.18±0.35 2.179 0.035 5.774 8.033 0.000 0.000 3.66±1.62 3.68±1.67 0.018 0.986 1.98±0.71 1.38±0.42 2.069 0.045 6.007 8.447 0.000 0.000
腦卒中患者康復是漫長的過程,家庭主要照顧者在患者康復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其照顧準備度、照顧能力等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6-7]。臨床常規(guī)護理以患者為中心,注重對患者心理、生理護理,而往往忽視對照顧者的干預,缺乏醫(yī)護與照顧者間溝通,導致照顧者照顧準備不足,照顧能力有限,最終影響腦卒中患者康復[8-9]。
賦權指導則以患者家庭為中心,在滿足患者需求時,重視照顧者的需求,由醫(yī)護人員協(xié)助其學習腦卒中知識及相關護理技能,并讓其參與患者的疾病管理,提高其主觀存在感,利于增強自身照顧患者的信念[10-11]。徐穎璐等[12]研究顯示,庭賦權方案應用于胃癌根治術主要照顧者,可有效提高其照顧準備度和照顧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CPS評分高于對照組,F(xiàn)CTI各維度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長期住院腦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顧者應用賦權指導能提高其照顧準備度和照顧能力,與上述研究結果相近。腦卒中患者照顧工作較繁重,照顧者承擔巨大的心理壓力,加上自身缺乏相關疾病知識和護理技能,得不到相應信息支持及幫助,導致其壓力和負擔加重[13]。賦權指導重視對照顧者的關注,照顧者難以承受親人生病的事實,該模式通過對其進行疏導,緩解其不良情緒,以良好情緒參與到照顧患者中,并使其認識到積極有效的康復訓練對患者康復重要性,幫助其提升疾病認知和照顧技能,提高其照顧準確度,使其有準備地對患者實施照顧。賦權指導以照顧者照顧問題為出發(fā)點,住院期每天詢問患者照顧中存在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操作性強的解決方案,不斷提高其照顧技能,為出院后照顧患者做好準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照顧者心理壓力,增強其信心,促進患者疾病早日康復[14-15]。
綜上所述,長期住院腦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顧者應用賦權指導能提高照顧準備度和照顧能力,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