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于麗霞,黃玲,龍昊,張月高,王曙光
(西南林業(yè)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云南箭竹(FargesiayunnanensisHsueh et Yi),又稱昆明實心竹,是禾本科(Gramineae)竹亞科(Bambusoideae)箭竹屬(Fargesia)內的一個合軸散生中型竹種,其竹筍味道鮮美、竹叢美觀、竹稈生物量高可造紙做稈具,其經濟價值極高[1],廣泛分布于中國西南地區(qū),主要分布在云南昆明、大理、楚雄等地市及四川攀西地區(qū)[2]。近年來學者們發(fā)現,隨著引種推廣和人工栽培,云南箭竹長期為適應不同的生境,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變異類型。根據易同培等[3]和王曙光等[2]報道,目前發(fā)現的云南箭竹有3種變異類型,即:云南箭竹原變型(F.yunnanensis)、“香筍竹”(F.yunnanensis‘Xiangsunzhu’)和“脫毛昆明實心竹”(F.yunnanensisf.detersa)。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間的形態(tài)特征差異明顯[2-3]。云南箭竹原變型的竹筍籜鞘呈現出明顯的紫色條紋,條紋能一直維持到筍殼脫落,筍殼被少量刺毛。昆明西山的云南箭竹變異類型“脫毛昆明實心竹”筍籜鞘被濃厚的黑色刺毛,不具條紋,幼稈節(jié)間靠近籜環(huán)處,往往具有一圈黑色刺毛,竹筍剝殼時刺毛極易扎手。大理雞足山的“香筍竹”從竹稈直徑、散生程度、幼竹稈型、籜鞘顏色和葉片形態(tài)更接近昆明西山的“脫毛昆明實心竹”,但其竹筍籜鞘帶黃綠色條紋,刺毛極少,易于采摘和剝殼處理。此外,云南箭竹原變型的葉片形態(tài)與另外2種變異類型相比,葉片較窄,葉色更綠。
目前,竹子不同變異類型間的辨別與區(qū)分主要依靠稈色、稈形、筍籜、幼稈被粉情況等特征[4]。葉片的解剖結構特征是禾本科植物分類的參照依據之一[5],明顯且特別的竹葉解剖結構特征,對竹子分類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錢領元等[6]根據不同種竹葉的解剖特征,編制了16個竹種的檢索表。丁雨龍等[7]對24種散生竹的葉片進行解剖結構觀察,認為竹子的系統(tǒng)分類不能單一依靠竹葉某個部位的解剖構造,但對竹子系統(tǒng)分類具有較大意義的是竹葉解剖構造的變化模式研究。趙惠如等[8]對21個屬的27種竹子葉片進行了解剖比較,初步討論了竹葉解剖特征對竹子的分類意義。同時,葉片是植物的關鍵營養(yǎng)器官,是進行光合和蒸騰的場所,它和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極為緊密[9]。竹類植物的光合和生長特性都與葉片有著密切聯(lián)系[10-11]。植物葉片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等調節(jié)著植物的生長和抗性等生理過程,是重要的調節(jié)物質[12-13]。近年來,關于竹類植物不同種源間差異的研究較多[14-15],而對單個竹種、種下不同變異類型間的差異研究鮮有報道。為此,本文對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葉片的形態(tài)特征、解剖結構、生理指標進行了測定與比較分析,探索竹葉特征在竹子種下層次上的分類價值,同時也為下一步系統(tǒng)地研究云南箭竹種質資源及開發(fā)育種工作夯實基礎。
采樣地均位于昆明市,云南箭竹原變型的葉片采自西南林業(yè)大學珍稀竹類植物園(102°78′E,25°06′N),“香筍竹”的葉片采自生命科學學院苗圃(102°77′E,25°06′N),“脫毛昆明實心竹”的葉片采自昆明市西山旅游風景區(qū)內(102°63′E,24°97′N)。昆明市地處亞熱帶低緯度地區(qū),屬季風型高原氣候,7—8月平均氣溫在17~27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93~1 233 mm,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
西南林業(y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苗圃內生長的云南箭竹變異類型“香筍竹”系2006年引自云南大理雞足山,從未施肥及噴灑農藥,植株生長良好。珍稀竹類植物園內生長的云南箭竹原變型,引種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白馬河林場,植株生長良好。云南箭竹變異類型“脫毛昆明實心竹”,在西山景區(qū)太華寺附近呈野生狀態(tài)分布,植株生長良好。
2019年7—8月開始采集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不同發(fā)育程度的葉片作為實驗材料。每種變異類型各選取3株2 a生健康竹稈,每株從冠層中部的向陽面采集長勢良好、無病蟲害的葉片。根據葉片大小、顏色和形狀,分為充分展開的幼嫩葉片、成熟葉片和衰老葉片,每種發(fā)育程度至少100片。將一部分采好的葉片裝入冷凍管液氮封存,放置于-80 ℃冰箱保存,另一部分采好的葉片立即放入FAA固定液中固定,固定的樣品放入真空泵抽氣24 h,于4 ℃冰箱中保存,待用。
1.2.1 形態(tài)特征觀察
葉片采摘后,立即用游標卡尺測量葉片最大長度(葉長)、葉片最大寬度(葉寬),后計算長寬比(葉長和葉寬的比值)。每種變異類型,每個發(fā)育程度葉片至少測量100片。葉面積用掃描儀(CID CI-202 Leaf Area Meter)掃描測定。用熒光顯微鏡(Nikon-ECLIPSE400)對葉片表面的氣孔分布進行觀察和拍照,同時測量氣孔長度、寬度及密度。
1.2.2 解剖結構觀察
采用常規(guī)石蠟切片法[16]切片。切片厚度7~10 μm,番紅-固綠染色,封片用中性樹膠,光學顯微鏡(鳳凰牌PH100-3B41L-IPL)下觀察拍照,并用二維測量軟件(DS-3000)測量以下指標:葉片和葉肉細胞厚度、上下表皮細胞和角質層厚度、泡狀細胞復合體和梭形細胞的面積、維管束面積和葉脈間距離。
1.2.3 生理指標測定
選取中部竹冠,展開的健康成熟葉片各100片,用便攜式光合作用測定儀(Top Cloud-agri 3051D),進行光合速率(Pn)和蒸騰速率(Tr)的測定,光照充足晴天連續(xù)測定3 d,每片葉讀取3次數據。葉片采摘后,立即用便攜電子秤稱取鮮重,帶回實驗室105 ℃烘箱內殺青1~2 h,烘干至恒重,用分析天平稱量干重,計算含水率。苯酚硫酸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與淀粉含量[17]。
用Exce1 2012錄入初始數據并統(tǒng)計,Origin 2016繪制圖表,SPSS 22.0對各個指標進行LSD多重比較方差分析。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葉片的形狀基本相似,均為條形漸尖的披針形,基部為楔形,上表皮平滑、無褶皺、無表皮毛,下表皮粗糙、具褶紋、表皮毛較多。葉片的形態(tài)特征指標進行分析(表1)后發(fā)現,3種變異類型之間,葉片的長度、寬度、長寬比和葉面積均存在明顯差異。
在幼嫩的葉片中,原變型葉片長度最大(9.92 cm),顯著大于“香筍竹”和“脫毛昆明實心竹”(P<0.05),“香筍竹”葉片寬度最大(1.24 cm),顯著大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P<0.05)。在成熟的葉片中,原變型葉片長度最大(18.99 cm),其次是“香筍竹”(17.75 cm),脫毛昆明實心竹”最小(17.05 cm);“香筍竹”葉片寬度最大(1.92 cm),其次是原變型(1.87 cm),“脫毛昆明實心竹”最小(1.79 cm)。葉片的長度和寬度在3種變異類型之間差異顯著(P<0.05)。在衰老的葉片中,“香筍竹”葉片長度最大(24.09 cm),其次是原變型(23.89 cm),“脫毛昆明實心竹”最小(23.01cm);“香筍竹”葉片寬度最大(2.67 cm),其次是“脫毛昆明實心竹”(2.24 cm),原變型最小(2.08 cm)。葉片的長度和寬度在3種變異類型之間差異顯著(P<0.05)。
所有不同發(fā)育程度的葉片,長寬比和葉面積在3種變異類型之間差異顯著(P<0.05),長寬比均表現為: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香筍竹”;葉面積均表現為:“香筍竹”>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表1)。與其它2種變異類型相比,“香筍竹”的葉片更寬、更短,且葉面積更大。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隨著發(fā)育程度的增加,葉片的長度、寬度、面積、長寬比均表現為:衰老葉片>成熟葉片>幼嫩葉片(表1)。
表1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形態(tài)指標比較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解剖基本結構一致,主要分為表皮組織、基本組織和維管組織3部分(圖1A、B、C,圖2)。葉片的解剖結構指標進行分析后發(fā)現,表皮組織、基本組織和維管組織各解剖指標在3種變異類型之間均存在明顯差異。
2.2.1 葉片表皮組織
竹葉表皮組織主要由表皮層、角質層和泡狀細胞組成。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上、下表皮細胞層數相同,均為1層,表皮細胞緊密排列,上表皮細胞較大,細胞外壁有平滑且連續(xù)的角質層,下表皮細胞較小,細胞外壁的角質層具有乳突(圖1、圖2)。在葉脈之間靠近上表皮的區(qū)域,有泡狀細胞復合體,一般由2個以上透明無色的泡狀細胞組成,兩側的細胞小而窄,中間的細胞大而圓,復合體形狀為馬蹄形,嵌入到葉肉的一半以上部位(圖1A、B,圖2)。泡狀細胞失水,外壁內縮,葉片沿主脈內卷,水分的蒸騰減少,泡狀細胞在葉片邊緣無分布(圖1D)。
圖1 云南箭竹原變型的成熟葉橫切面解剖結構
圖2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橫切面解剖結構
在幼嫩葉片中,上、下表皮細胞厚度、角質層厚度和泡狀細胞復合體面積大小均為:“香筍竹”>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表2)。上表皮細胞厚度,3種變異類型間差異顯著(P<0.05),下表皮細胞厚度,原變型與“脫毛昆明實心竹”和“香筍竹”差異不顯著(P>0.05),而“脫毛昆明實心竹”和“香筍竹”間差異顯著(P<0.05)。角質層厚度,3種變異類型間差異顯著(P<0.05),泡狀細胞復合體面積,“香筍竹”顯著大于“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P<0.05)。在成熟葉片中,上、下表皮細胞厚度、角質層厚度和泡狀細胞復合體面積大小表現為:“香筍竹”>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表2,圖2)。上表皮細胞厚度,“香筍竹”顯著大于“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P<0.05),下表皮細胞厚度,3種變異類型間差異不顯著(P>0.05)。角質層厚度,“脫毛昆明實心竹”與原變型和“香筍竹”差異顯著(P<0.05),而原變型和“香筍竹”間差異不顯著(P>0.05),泡狀細胞復合體面積,3種變異類型間均差異顯著(P<0.05)。在衰老葉片中,上、下表皮細胞厚度、角質層厚度和泡狀細胞復合體面積均表現為:“香筍竹”>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表2)。上、下表皮細胞厚度、泡狀細胞復合體面積,“香筍竹”均顯著大于“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角質層厚度,“脫毛昆明實心竹”顯著小于原變型和“香筍竹”(P<0.05)。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隨著發(fā)育程度的增加,上、下表皮細胞厚度、角質層厚度和泡狀細胞復合體復合體面積都在增大(表2)。
表2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的解剖結構比較
2.2.2 葉片基本組織
竹葉基本組織主由葉肉細胞和梭形細胞組成。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多為3~4層葉肉細胞,靠近上表皮的第1層葉肉細胞,細胞形狀為指狀,細胞壁單向內褶,細胞大而整齊;遠離上表皮的其它層葉肉細胞,形狀不一,放射狀分布(圖1A)。無色透明的大型梭形細胞分布于維管束兩側,梭形細胞在葉片邊緣無分布(圖1D)。
在幼嫩葉片中,葉片厚度、葉肉細胞厚度和梭形細胞面積大小依次是:“香筍竹”>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表2)。葉片厚度和梭形細胞面積,“香筍竹”顯著大于“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P<0.05),而“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間差異不顯著(P>0.05),葉肉細胞厚度3種變異類型間均差異顯著(P<0.05)。在成熟葉片中,葉片厚度、葉肉細胞厚度和梭形細胞面積大小依次是:“香筍竹”>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表2,圖2)。葉片厚度和葉肉細胞厚度,“香筍竹”顯著大于“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P<0.05),而“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間差異不顯著(P>0.05),梭形細胞面積3種變異類型間均差異顯著(P<0.05)。在衰老葉片中,葉片厚度、葉肉細胞厚度和梭形細胞面積大小依次是:“香筍竹”>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表2)。葉片厚度、葉肉細胞厚度和梭形細胞面積,“香筍竹”顯著大于“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P<0.05),而“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間差異不顯著(P>0.05)。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隨著發(fā)育程度的增加,葉片、葉肉厚度均逐漸變厚,梭形細胞面積也逐漸增大,各類指標均表現出衰老葉片>成熟葉片>幼嫩葉片(表2)。
2.2.3 葉片維管組織
竹葉維管組織主要由維管束組成。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葉脈均有主脈(圖2A、D、G)和兩側的平行脈,丁雨龍等[7]將主脈兩側的平行脈分為兩級,即:一級平行脈(圖2B、E、H),二級平行脈(圖2C、F、I)。葉脈均由維管束及其外圍的維管束鞘細胞組成(圖1A、B,圖2A、B、D、E、G、H)。主脈維管束較發(fā)達厚壁組織豐富,是復合維管系統(tǒng)由3個維管束組成(圖1A),主脈維管束鞘有2~3層,鞘細胞分為內層(1層薄壁細胞)和外層(1~2層厚壁細胞)。一級平行脈的維管束結構相對完善,由韌皮部、原生和后生導管及氣腔等結構組成,靠近下表皮的是韌皮部,靠近上表皮的是木質部。一級平行脈的維管束鞘細胞有2層(圖 1B),鞘細胞分為內層(1層薄壁細胞)和外層(1層厚壁細胞)。二級平行脈維管束結構相對簡單,由小韌皮部和具有小導管的木質部組成,二級平行脈的維管束鞘細胞僅1層(圖1C),為薄壁鞘細胞,鞘細胞大且排列規(guī)整,鞘細胞可見少數葉綠體的存在(圖1C)。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主脈維管束面積、一級平行脈維管束面積和平行脈間距離大小均為:“香筍竹”>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表2,圖2)。主脈維管束面積、一級脈維管束面積,在3種變異類型之間差異顯著(P<0.05)。平行脈間距離表現出“香筍竹”顯著大于“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P<0.05),而“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隨著發(fā)育程度的增加,主脈維管束、一級脈維管束面積及平行脈間距離均表現出衰老葉片>成熟葉片>幼嫩葉片(表2)。
2.2.4 葉片氣孔特征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氣孔在熒光顯微鏡下自發(fā)熒光,葉片具明顯的葉脈,氣孔平行排列于葉脈兩側,呈長橢圓形(圖3D、E、F)。葉片的上表皮未觀察到氣孔的分布(圖4A、B、C,圖3A、B、C),而葉片的下表皮氣孔分布密集(圖4D、E、F,圖3D、E、F)。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氣孔的排列的特點基本相同,幼嫩和成熟葉片多為2層排列(圖4D、E),衰老葉片零星出現3層(圖4F),且各層氣孔間呈交替排列。
圖4 云南箭竹原變型的葉片氣孔分布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單位面積內氣孔密度差異顯著(圖5A),“香筍竹”的葉片孔密度最大,顯著大于“脫毛昆明實心竹”和原變型(P<0.05),而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間差異不顯著(P>0.05)。從幼嫩葉片發(fā)育到成熟葉片,氣孔密度均表現出:幼嫩葉片>成熟葉片>衰老葉片(圖5A),隨著葉片面積的增加,氣孔密度均呈現出降低趨勢。對氣孔的長、寬測量后發(fā)現,在幼嫩葉片中氣孔長度和寬度大小呈現出: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香筍竹”,3種變異類型之間均差異顯著(P<0.05)。在成熟和衰老葉片中,氣孔長度和寬度大小呈現出:“脫毛昆明實心竹”>原變型>“香筍竹”(圖5B、C),在3種變異類型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對于同一變異類型,隨著發(fā)育程度的增加,氣孔長度和寬度均表現出:衰老葉片>成熟葉片>幼嫩葉片(圖5B、C)??傮w而言“香筍竹”的葉片氣孔形態(tài)最小,單位葉面積氣孔數量最多、氣孔密度最大。
圖5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的氣孔特征
2.3.1 凈光合、蒸騰速率日變化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單位面積凈光合速率(Pn),日變化規(guī)律相似基本一致,均表現出兩個峰值,中午均出現了光合“午休”的現象(圖6A)。原變型、“香筍竹”“脫毛昆明實心竹”單位面積凈光合速率均在上午11:00出現第一個峰值,分別為2.36、3.02、2.41 μmol/(m2·s)?!跋愎S竹”和“脫毛昆明實心竹”單位面積凈光合速率在下午13:00出現第二個峰值,分別為2.52、2.01 μmol/(m2·s),而原變型在下午14:00左右出現第二個峰值,為2.05 μmol/(m2·s)(圖6A)。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單位面積凈光合速率(Pn),“香筍竹”高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而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之間差異較小(圖 6A)。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單位面積蒸騰速率(Tr),日變化規(guī)律相似基本一致(圖6B)。原變型、“香筍竹”“脫毛昆明實心竹”單位面積蒸騰速率均表現出單個峰值,單位面積蒸騰速率日變化最大值均在中午12:00出現,分別為0.52、0.60、0.49 mmol/(m2·s),明顯高于其它時間段的單位面積蒸騰速率(圖6B)。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單位面積蒸騰速率“香筍竹”高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而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之間差異較小(圖 6B)。
圖6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葉片的單位面積凈光合速率(Pn)和單位面積蒸騰速率(Tr)日變化
2.3.2 含水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變化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含水率差異顯著(圖7A)。在幼嫩的葉片中,“脫毛昆明實心竹”含水率最高(63.86%),其次是原變型(62.92%),“香筍竹”最低(52.94%),“香筍竹”與其它2種變異類型之間差異顯著(P<0.05),而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成熟和衰老葉片中,含水率均表現為:“脫毛昆明實心竹”>原變型>“香筍竹”,3種變異類型之間差異顯著(P<0.05),香筍竹葉片的含水率最低。
圖7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的生理指標比較
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也存在差異(圖7B、C)。在幼嫩葉片中,葉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3種變異類型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香筍竹”葉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略微高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圖7B、C)。在成熟和衰老葉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表現為:“香筍竹”>原變型>“脫毛昆明實心竹”,“香筍竹”葉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顯著高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P<0.05),而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隨著發(fā)育程度的變化,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變化規(guī)律是:幼嫩葉片>成熟葉片>衰老葉片(圖 7A、B、C)。
目前有關竹類植物不同變異類型的研究報道相對較少[18-20],竹子葉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屬、不同種或同一種層次上,而各竹種的種下變異類型豐富,近年學者發(fā)現的新變型、新變種不計其數,但相關的研究卻罕見。本研究對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竹葉,形態(tài)、解剖和生理特征進行了比較,補充了在種下(變異類型)層次上竹葉的比較研究。
植物在對環(huán)境的適應過程中,葉片的可塑性是有利的,分布廣泛的植物其葉片可塑性更強[21]。植物的葉片對環(huán)境的適應表現形式豐富,其中葉片表皮和基本組織結構特征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變化尤其活躍[22]。因此,本文所觀察分析的云南箭竹的3種變異類型均引種在昆明市內,盡量排除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相同環(huán)境下3種變異類型均表現出較好的穩(wěn)定性,能為變異類型的差異分析提供較好的可靠性數據。竹子對生境有形態(tài)適應機制,即以葉長、葉寬、葉長寬比和葉面積等變化來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23]。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外部形態(tài)特征存在差異,“香筍竹”相對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葉片更寬,葉面積也更大,光合能力較強,這也是“香筍竹”在大理雞足山高海拔2 000 m以上仍然分布數量較多的一個原因。植物的光合能力與葉片解剖結構特征關系密切,植物葉片厚度的增加,提高了葉片對光能的利用效率[24]?!跋愎S竹”的葉片相對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更厚,對光能的利用率更高。植物葉片的表皮細胞厚度增加,有助于植物吸收光能和水分調節(jié),從而提高光合效率[25-26]。“香筍竹”的葉片表皮層較厚,適應能力強,其保水作用和光利用能力都強于其他2種變異類型。角質層具有機械支撐、調節(jié)和交換水分、恒溫及吸收光照,抵抗病菌的侵染等功能,與植物的逆境耐受性有關,即:抗鹽性、抗旱性,抗寒性等[27-28]?!跋愎S竹”的葉片角質層較厚,其分泌、機械支持和保水能力都較強,更易適應外界環(huán)境,抗逆性更強。泡狀細胞儲存水分的同時也參與葉片的運動,水分脅迫下泡狀細胞發(fā)生相應的收縮與膨脹,泡狀細胞還有利于光線進入葉肉細胞[29-30]。“香筍竹”的葉片泡狀細胞面積最大,伸縮性強,更利于儲存水分和控制葉片運動。梭形細胞的功能尚不明確,目前認為梭形細胞可幫助葉片更好的捕獲和分配光線[31]。“香筍竹”的葉片梭形細胞面積最大,這有利于光線透進葉肉細胞。竹子葉片的維管束面積與光合速率呈正相關。維管束的面積越大,水分運送效率就會越高,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運輸越快,凈光合的速率從而增加[32]。同時,維管束之間距離越大,維管束之間葉肉組織就越多,光合效率就會越高。“香筍竹”具有更大的維管束面積和維管束之間距離,這些優(yōu)點可能使“香筍竹”在光合能力方面要強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
植物葉片的解剖結構一直被分類學者所關注。在禾本科的分類中,Brown等[33]將竹葉型作為一個大類。Renvoize等[34]對禾本科竹亞科植物的葉片進行了系統(tǒng)的解剖,發(fā)現竹葉的解剖特征具有一定的分類學意義。龍春玲等[35]對同一種的不同品種竹子葉片進行了解剖學研究,發(fā)現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與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Pachyloen’)葉片不同年齡竹葉間各解剖因子差異顯著。劉培等[36]對筇竹(Qiongzhueatumidinoda)葉片進行了解剖學研究,發(fā)現筇竹相同稈齡的葉片形態(tài)特征沒用明顯差異。蘇佳露等[37]對6個竹種的竹葉進行了解剖,構建了葉片的三維形態(tài)結構圖,更準確且全面的描繪了竹葉內部結構,發(fā)現竹葉解剖結構對竹子系統(tǒng)演化和分類有重要借鑒價值。Judziewicz等[38]認為竹葉解剖結構中的葉肉指狀壁細胞具有重要的分類學價值。目前研究發(fā)現在竹亞科植物分類中,竹葉解剖結構中的梭形細胞特征可作為重要依據[39-40]。多年來,學者們不斷的探索竹類植物葉片解剖結構的分類學意義,在此基礎上,本文觀察分析了云南箭竹的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解剖結構,發(fā)現云南箭竹不同變異類型之間,葉片的形態(tài)指標和解剖指標之間存在差異,能反映3種變異類型之間的區(qū)別。其中形態(tài)指標的葉長、葉寬、長寬比和葉面積,解剖指標的葉片厚度、角質層厚度、泡狀細胞面積、梭形細胞面積、主脈維管束面積和平行脈間距離在3種變異類型之間差異顯著,這些特征可以作為云南箭竹不同變異類型間的分類學指標,但要將其廣泛應用到竹類植物的種下分類,還需進一步研究,做更多更細的工作。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最重要器官是葉片,光合作用作為植物重要生命特征,是植物有機物質合成、能量貯存與轉化的基礎,也是高光效竹種選育的關鍵[41]。在云南箭竹的3種變異類型中,“香筍竹”的光合能力最強,相較于其他2種變異類型是更好的高光效竹種。凈光合速率與葉片的厚度、主脈厚度、表皮細胞厚度、葉面積以及下表皮氣孔密度呈顯著的正相關[42]。凈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香筍竹”要顯著高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香筍竹”的葉片厚度、表皮細胞厚度、葉面積及下表皮氣孔密度都顯著高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蒸騰作用與葉片的氣孔直接相關,氣孔調節(jié)氣體出入和水分蒸騰[43]。原變型的蒸騰速率略高于“脫毛昆明實心竹”,但又低于“香筍竹”,這與3種變異類型之間葉片的氣孔密度大小關系一致。植物的蒸騰可以保護葉片免受高溫傷害,降低葉片溫度[44]?!跋愎S竹”的蒸騰速率較強,高溫環(huán)境下依舊能保持正常葉溫,維持其生理功能。植物葉片含水率低,則固形物質濃度大,從而導致葉片胞液濃度高,低溫下不易結冰,使植物越冬能力增強[45]?!跋愎S竹”的葉片含水率最低,在冬季低溫環(huán)境下,胞液濃度大,不易結冰,具有較好的抗寒性??扇苄蕴呛偷矸墼谥参锷L發(fā)育過程中,含量的多少,積累與分配的方式都存在差異,不論在新老葉片中,凈光合速率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存在一定的協(xié)調性[46]?!跋愎S竹”葉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大,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香筍竹”葉片光合能力較強,光合同化物合成和分解快,轉運效率高,進而導致葉片組織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升高,較高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強了“香筍竹”抗逆能力,使其能適應惡劣環(huán)境。
總體而言云南箭竹3種變異類型的葉片,“香筍竹”的葉片最厚,葉面積最大,表皮層和角質層最厚,泡狀細胞和梭形細胞最大,下表皮氣孔密度也最高,具有較高的光合效率和抗逆性,相較于原變型和“脫毛昆明實心竹”“香筍竹”是更優(yōu)良的變異類型,可優(yōu)先考慮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