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一向開朗爽快,大方厚道,很容易相處。在60 歲那年,他遭遇了一場車禍,命是保住了,但行動不便,生活自理困難。這場意外似乎改變了王叔的性情,常煩躁,愛嘮叨,動輒就發(fā)脾氣,甚至傷心落淚。家人千方百計求醫(yī)問藥幫他醫(yī)治,可血壓始終忽高忽低,病情時輕時重,恢復得很慢。
其實,王叔出現這種心理變化是正常的。尤其是一些有慢性病,生活自理差、長年拖累子女的老人,更容易出現焦慮、憂郁、煩躁、孤獨、失落、無助、恐懼、怕死等不良心境。這些心理上的病態(tài),往往是病人自己覺察不到或不能自我調理和控制的。面對勸慰,病人會說:“這也由不得我自己??!”
高血壓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同時也是心、腦血管病變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影響血壓的因素很多,有身高、年齡、遺傳、肥胖、血管狀況、飲食習慣、天氣變化、生活節(jié)奏等。實際上,心理因素、精神壓力是導致高血壓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壓力過大,往往會造成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從而引起心動過速,火氣增大,天長日久血壓就會升高;再如,人在煩惱不安、大發(fā)雷霆時,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會大量分泌,導致全身小動脈收縮痙攣,外周阻力增加,鈉潴留,最后導致持久高血壓。
生活中會有種種困惑和煩惱,如追求的失落、情感傷害、工作不順、傷病糾纏等等,都會導致憂郁、惱怒、哀怨之類的不良情緒,啃噬著人們的心靈,妨礙著正常的學習、生活、工作。
既然心靈不可能是一泓永遠寧靜的湖水,當翻涌著渾濁的波瀾時,需要的是正確的疏導和宣泄。持續(xù)的不良情緒得不到及時宣泄,很容易誘發(fā)各種疾病,特別是神經衰弱、冠心病和高血壓。
人的情緒活動受大腦皮層的調節(jié),并與丘腦、垂體及腦干網狀結構均有密切聯系,這些部位又恰恰是人體內臟器官和內分泌腺功能的控制中樞。因此,由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情緒變化,會直接刺激這些中樞部位,機體內會因受到這些刺激而產生相應的物質,如果刺激持續(xù),這些物質就會由量變到質變,導致疾病。
王叔的高血壓就是因為傷病纏身經常發(fā)生不良情緒所致。所以,親屬應當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懷,使其感受到關愛和溫暖,幫助他從心理和身體的病態(tài)中盡快解脫出來,增強戰(zhàn)勝傷病的信心。
在患者病情有所緩解,有意愿自己活動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應給予適當鼓勵。不要因其動作遲緩而阻止,這會使他增添無用感和自卑感。老人為兒女操勞了大半輩子,一旦因病而不能繼續(xù)勞作,反而要由別人來照顧,這種落差是其痛苦的根由。此時,他自己能做一點事,并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認可,其心理便會稍許平衡一些。
平時老人愛嘮叨,情緒稍有波動,家人也應該耐心聽,讓他有機會宣泄,減少孤獨感、寂寞感。
老人若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康復鍛煉,一定要積極支持,并盡量陪伴其左右,讓他有安全感和自信心。當病人對自己的病情疑慮重重,愛往壞里想,應及時正面疏導,耐心解釋病情。言語要分寸得當,讓他感到可信。用愛心和誠意進行心理護理,會起到藥物所達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