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華醫(yī)院內分泌科
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以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最為常見,在糖尿病患者中約占50%~90%,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其發(fā)生率隨之增加。糖尿病周圍神經病一般都是慢性或隱匿性起病,典型表現為足部及踝部感覺異常;部分患者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對稱性遠端周圍神經病,一開始以腳踝多見,然后逐漸向上發(fā)展至小腿及上肢。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疼痛,包括自發(fā)性疼痛及刺激誘發(fā)性疼痛,前者以持續(xù)燒灼樣痛、間斷性刺痛或電擊樣痛為典型特征,可伴有手套-襪套樣感覺障礙;部分患者有直立性低血壓、排汗異常、便秘、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自主神經病變癥狀;少部分患者有肢體無力的問題。早期控制和治療糖尿病,是預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有效方式。患者一旦發(fā)現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且有肢體麻木或刺痛等表現時,就要去篩查神經傳導速度,包括感覺神經傳導和運動神經傳導,以便確診。
目前,尚無藥物能夠有效逆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進展,但是可通過治療達到緩解癥狀、延緩從神經感覺異常到神經痛的過程。其治療藥物目前有3類:
第一類是針對發(fā)病機制的,包括具有抗氧化應激作用的α-硫辛酸,改善代謝紊亂的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如依帕司他)以及各種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物(如前列腺素以及前列腺素的類似物、胰激肽原酶)等;
第二類是針對神經營養(yǎng)修復的藥物,臨床一般選用B族維生素類藥物,如甲鈷胺等;
第三類是針對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即發(fā)生明顯神經痛的,如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
另外,對于自主神經病變引起的各系統(tǒng)受累癥狀,可根據情況分別治療:胃腸道排空功能減退者,可適當選用胃腸道動力藥物;存在明顯直立性低血壓者,可使用彈力襪,且注意下肢血液循環(huán)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