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正身陷牢獄并涉及多起案件的香港壹傳媒創(chuàng)辦人黎智英,旗下公司宣布正與獨立第三方磋商出售臺灣《蘋果日報》及當?shù)氐囊凰飿I(yè)。相較于9年前黎智英想要以175億元新臺幣的高價出售臺灣壹電視、《蘋果日報》與《壹周刊》,此次的價格恐怕不到10億元新臺幣,堪稱“甩賣”。
據(jù)香港《星島日報》20日報道,壹傳媒19日晚在港交所發(fā)布通告稱,與獨立第三方就磋商出售旗下AmazingSino訂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AmazingSino資產(chǎn)包括臺灣《蘋果日報》業(yè)務及位于臺灣的一所物業(yè)。壹傳媒稱,正式協(xié)議的最終條款須以和訂約方的進一步磋商結果為準,目前尚未落實。諒解備忘錄逾期一個月后自動終止,除非雙方以書面形式延長;備忘錄同時設有“禁止挖角條款”,即12個月內(nèi)訂約方均不得游說或誘使另一訂約方的任何人士離職,或以自身或第三方名義聘用該等人士。壹傳媒聲稱,出售旨在使集團理順資源,并將資源集中在有利可圖的業(yè)務,從而提升整體業(yè)務表現(xiàn)。
臺灣《聯(lián)合報》20日稱,雖然壹傳媒?jīng)]有披露買家,但據(jù)了解有意收購的買方至少有兩組。除歷次媒體交易都會被點名的富邦和旺旺兩個集團外,最受矚目的是19日被點名的三立。熟悉此次交易案的人士稱,成交關鍵除了價錢,政治考慮也很重要。臺媒分析認為,對黎智英來說,放棄臺灣《蘋果日報》有商場上不得不的考慮,因為母公司壹傳媒虧損不見起色,他又深陷司法爭議無法來臺,“棄臺灣、保香港成為他與壹傳媒的策略方向”。
官司纏身的黎智英及壹傳媒近年不斷變賣資產(chǎn),套現(xiàn)超過145億元新臺幣(約40億港元)。《東方日報》20日回顧稱,2018年11月,壹傳媒將臺北市內(nèi)湖區(qū)總部的兩幢辦公大樓物業(yè),以約4.54億港元賣給臺灣中信金控旗下的臺灣人壽;2019年2月底,以約7800萬港元把高雄市岡山區(qū)本工五路68號的所有地皮及其印刷廠物業(yè),賣給臺灣大鎪科技;2020年12月壹傳媒公布,以4.75億港元出售旗下位于臺北市內(nèi)湖區(qū)行愛路141巷39號的整幢建筑物。與此同時,黎智英本人也不斷出售臺灣家當。2019年1月,以2.26億港元出售其持有的臺北市內(nèi)湖區(qū)、原為“壹同樂動畫工作室”所在的辦公大樓;2019年3月底將其私人持有的內(nèi)湖區(qū)整幢壹電視大樓,賣給臺灣中國電器的子公司中電開發(fā),據(jù)報成交價格約3.6億港元;同年5月及8月黎智英又被傳放售其在臺北大安森林公園頂高麗景的多個單位。2020年7月,黎智英相關公司向臺灣上市的建筑商長虹建設,出售新北市土城區(qū)大安段土地及建筑物,作價約16億港元。根據(jù)香港壹傳媒先前公布的財報,集團凈利從2015年的1.69億港元一路虧損至今,營收也連年下滑,近年的減幅都高達兩位數(shù),累計近3年壹傳媒虧損已達12.29億港元。
黎智英本人更是官司纏身。就2019年8月18日及8月31日的兩次非法游行,他被控一項組織及兩項參與未經(jīng)批準的集結罪罪成,16日更被判監(jiān)禁14個月。19日,黎智英又就2019年10月1日的非法集結案到法院應訊,該案已排期到5月17日開審。他同樣被控組織和參與未經(jīng)批準的集結兩罪,每罪的最高刑罰為5年監(jiān)禁。此外,黎智英還涉及另外4宗案件,其中涉嫌隱瞞壹傳媒大樓所在地段租契條款的欺詐案,將于5月6日提訊;他被控2020年6月在維多利亞公園煽惑他人參與未經(jīng)批準集結案,6月11日再提訊;他被控違反香港國安法的案件,將于6月15日再提訊;他被控于2017年6月刑事恐嚇記者案,雖然裁判法院去年判他無罪,但律政司已就脫罪裁決提出上訴,案件將排期審理。日前,臺灣“總統(tǒng)府”和陸委會等就黎智英的判刑先后發(fā)言,大陸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批評民進黨當局假惺惺地喊著“民意”“對話”,實際目的是要撈取選票和做出亂港謀“獨”勾當。
《聯(lián)合報》20日評論稱,9年前,黎智英想要以175億元新臺幣高價出售臺灣壹電視等,這些年不只媒體景氣出現(xiàn)巨大變化,黎參與“反修例”也讓他深陷司法泥沼。9年后,出售臺灣《蘋果日報》的價格恐怕只剩不到10億元新臺幣,能否成交的關鍵是政治因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