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國雄
( 1.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2.莆田學院 基礎教育學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
福建省莆田市三清殿文物保護管理所藏有明代萬歷十五年(1587) 《庶祖妣王氏壙志》 碑(見圖1), 為莆田洪氏族人洪斐志石。 此方碑石高0.60 m, 寬0.34 m, 左下方有小部分殘缺, 但不影響碑文辨識。 碑首篆額 “皇明” 二字, 碑文為小楷, 豎行, 19 行, 522 字, 字高 0.015 m。碑文記述洪斐庶祖母生平及其去世45 年后遷葬莆田新興里等事宜。 洪斐 《庶祖妣王氏壙志》碑, 是研究明代莆田洪氏家族不可多得的珍貴石刻實物資料。
皇明
庶祖妣王氏壙志
庶祖妣, 燕人也, 王姓, 生于宦門, 少穎敏, 不為嬉嫚。 稍長, 習女紅, 遂擅其技。 父母/愛之甚, 為擇所歸。 會先王父京兆公時官戶曹, 以側室之禮納焉, 年始及笄, 溫/良謹樸, 與物無忤。 事先大母, 得其歡心, 御諸女獲, 翕然安之。 慨世風日靡, 一意/節(jié)縮, 裳服璣瑱之屬無所增, 辟纑紉緝拮居, 每至夜分。 性仁慈, 非有故不殺, 乃/時, 粥物之可生者而釋之。 凡數(shù)乳,皆非丈夫子。 與先伯叔輩咸曲盡恩愛。 先君/子幼, 失所恃, 以王父命, 視猶己子,獲念煦育, 蓋百心焉。 先君子嘗語: 不肖等心/識之, 顧以無祿, 蚤世未能伸一日之報爾。 生正德己巳(1509)三月廿七日子時,卒于/南京兆官署, 實嘉靖 (1542) 壬寅三月十一日亥時也, 享年三十有四。 女二, 長適山西/左布政使林公應標, 子烶章, 歷官廣東左布政使, 累封恭人; 次適工部左侍郎/黃公廷用, 子槐, 俱卒。 外孫林塤、 林升、 黃輝, 俱庠生; 外孫女二, 適國子生柯燫、 庠/生俞近臣, 俱林出。 斐等將營先君子佳城, 凡七竁。 中為庶祖妣朱氏壽藏, 左即/庶祖妣竁, 右吾生祖母唐氏竁; 左之左,叔考于海府君竁及嬸朱氏壽藏; 右之/右,先君子薇江府君竁及母方氏壽藏也。 經始之役, 塤、 升來相其兆而善之, 慮/其物力而廣其貲用, 以畢先恭人之志。 工既告成, 則以是年正月二十日窆焉。 墓在新興里之后楓, 位丙向壬。 嗚呼, 行可紀于彤史而壽不至于頤期; 仁可孚/于梱內而祥不兆于熊羆。儻所謂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者, 吾又安能以無疑。 姑/次其生平之概如此, 勒之堅珉, 令異日有考云。
圖1 《庶祖妣王氏壙志》 碑
萬歷丁亥(1587)春正月二十日, 不肖孫洪斐謹志。
據(jù) 《庶祖妣王氏壙志》 所記, 洪斐庶祖母生于京城王氏官宦之家, “年始及笄” (古稱女子滿15 周歲為 “及笄”)嫁為洪斐祖父側室, 后隨夫赴任南京, 終 “卒于南京兆官署”, 享年34歲(虛歲)。 洪斐借修其父之墓之機將庶祖母的遺骸從南京遷回莆田故里, “以畢先恭人之志”。洪斐之所以如此用心, 是因為其父幼年失恃, 庶祖母 “視猶己子”。 洪氏祖父輩、 父輩壽藏在明代興化府城西南 “新興里之后楓”, 《八閩通志》卷之十六 “地理·鄉(xiāng)都·興化府” 記: “新興里、 文賦里……上二里在府城西南二十里?!盵1]即今莆田市城廂區(qū)華亭鎮(zhèn)后楓村境內。
據(jù) 《庶祖妣王氏壙志》 所記, 生于正德己巳(1509)的洪斐庶祖母 “年始及笄” 即成其祖父側室, 也就是嘉靖三年(1524)洪斐庶祖母十五周歲在京城成婚, 其祖父此時在京城任 “戶曹”,累官至京兆尹。 查閱莆田洪氏族譜, 并對照記載明代莆田洪氏族人的有關史料、 方志及詩文等, 莆田洪氏族人洪珠即此碑志洪斐所言之 “先王父”。
洪珠, 生卒年不可考, 明興化府莆田縣連江里人(今莆田市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 《明史》 無傳?!睹髟娂o事》 錄其 《題畫》 詩一首, 并附有小傳: “洪珠, 字玉方, 莆田人, 正德辛巳(1521)進士, 除戶部主事, 歷官應天府尹?!盵2]正德辛巳即正德十六年。 洪珠于正德十六年(1521)中進士后除戶部主事, “戶部主事” 即 《庶祖妣王氏壙志》 所言 “戶曹” 一職。 洪珠于嘉靖七年(1528)外任紹興府知府[3], 這是洪珠的第二個官職, 在此之前, 其一直在京城, 這亦與 《庶祖妣王氏壙志》 所言王氏嘉靖三年(1524) “年始及笄” 在京城成洪珠側室事合。 洪珠于嘉靖十七年(1538)十月由云南按察使升任廣西右布政使[4], 于嘉靖十九年(1540)為貴州左布政使[5], 于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癸丑升 “應天府府尹”[6], 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五月丁未被黜, “冠帶閑住”[7], 故洪珠最高及最后官銜是“應天府府尹”, 應天府即南京城。 明朱棣始遷都北京, 南京為留都, 故洪斐敬稱其祖父 “應天府府尹” 為 “京兆尹”。 洪珠能得以勝任應天府尹, 為政能力自然不俗, 《紹興府志》 有載:
洪楷, 字學膺, 莆田人。 初為御史, 出知紹興。 儉勤廉慎, 賦寬刑平。 成化辛卯(1471), 歲饑, 瀕海多盜。 (洪)楷令防守要隘, 盜遂屏息。 復勸富家出粟以貸貧弱,由是歲不為害。 從子(洪)珠, 字玉方。 嘉靖初, 復知紹興, 寬厚文雅, 崇尚名教, 建忠臣劉耠、 先賢尹焯祠, 封耆儒羅頎墓, 表節(jié)孝, 聘遺逸王墊、 王琥輩, 皆躬造其廬,一時士氣稍振。 尋遷本省右參政, 人謂“大洪小洪, 先后同風” 云。[8]
可見洪氏家族家風甚佳, 盡出能吏, 叔父與侄子一樣能為官一任, 造福與民。 洪珠另一叔父洪創(chuàng)是成化二十二年(1486)林棨榜舉人第六。 此外,洪珠還是位書法能手。 《書史會要續(xù)編》 稱其“號西淙山人……善行草”[9], 《全閩詩錄》 稱其“善擘窠書”[10]。 杭州西湖岳飛廟 “精忠報國”四字、 杭州鳳凰山摩崖題刻 “高大光明” 四字皆出其手, 今桂林陽朔碧蓮峰也還存有其楷書“碧蓮峰” 摩崖題刻, 桂林市七星區(qū)月牙山龍隱巖有其 《游龍隱巖詩》 草書題刻。
《庶祖妣王氏壙志》 稱洪斐父字薇江, 洪斐叔字于海。 據(jù)與洪珠同朝為官的莆邑人林俊(1452—1527)為洪珠父撰寫的 《贈承德郎戶部主事洪君墓志銘》 云: “孫應奎、 應壁、 應參、應心凡四?!盵11]這墓志銘所言洪珠父親之 “孫”即是洪珠之子、 洪斐的父輩。 《庶祖妣王氏壙志》 為洪斐所立, 其當是嫡長子, 故其父名應奎, 字薇江。 壙志所言 “叔考于?!?不知謂誰,其余二位叔父亦不可考。
其庶祖母兩個女婿倒皆為明代嘉靖年間名宦。 長婿林應標(1499—1554), 興化府莆田郡城內烏石山(今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英龍社區(qū)東山巷)人, 生于弘治十二年(1499), 字君儀, 嘉靖二年(1523)進士。 徐觀瀾 《山西左布政使林公應標傳》 云:
林應標, 字君儀, 嘉靖癸未(1523)進士, 授禮部,……后出江西僉事, 累升至廣東按察使,……轉江西右轄, 遷左轄?!钦{山西, 時晉府以子錢蠶食諸王子祿,諸王子至不能厭糠核。 應標至, 召教授, 庭讓之, 曰:……。 詞色俱厲, 教授蒲伏謝,無所容。………晉府積空券無所舒憤, 乃摭他事誣訟闕下……遂可其奏。 應標嘆曰: 吾獨不念主客時尚能激昂, 置不辯事乎? 遂趣裝歸, 年五十六卒于家。[12]
次婿黃廷用(1500—1566), 弘治十三年(1500)生于興化府莆田郡城內東里巷(今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英龍社區(qū)東里巷), 字汝行, 號少村, 晚號四素居士, 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 累官工部右侍郎。呂本撰 《工部右侍郎少村黃公廷用墓志銘》 云:
少村黃公廷用, 閩中士夫。 有為予言者曰: 少村, 莆名士也。 十歲能屬文, 弱冠舉于鄉(xiāng)?!雷谟娜A殿, 親灑宸翰試, 進士一一, 去取出圣裁。 改庶吉士若干人, 而君與焉……三年以才授翰林檢討, 辛丑(1541)會試同考試官, 甲辰(1544)為廷試掌卷官, 丁未(1547)為廷試受卷官, 己酉(1549)為應天鄉(xiāng)試考試官, 庚戌(1550)為會試同考試官, 所至公明能舉其職。 乙巳(1545)擢之修撰, 辛亥(1551)擢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 皆久次而后轉, 知者方以為非, 所以待異才。 乃黃給事中論之, 調南京兵部員外郎, 未任。 甲寅(1554)陶御史又論之, 調衡州府通判。 既而當?shù)勒呦Ь闊o罪, 稍遷太仆丞, 以侄孫懋官為卿改尚寶司丞。 是冬升本司少卿, 丁巳(1557)升南京太仆寺少卿, 戊午(1558)升本寺卿,己未(1559)升光祿寺卿……庚申(1560)擢工部右侍郎, 李給事中又論之。 君曰: 出處, 命也; 功名外物, 安能囂囂與人較曲直留戀為哉? 吾自茲長往矣。 遂投劾, 奉旨閑住去。 還莆未幾, 而倭賊圍城, 幸參將戚公領兵剿逐之……新賊繼至……城陷, 君被賊執(zhí), 居賊中五月……更號四素居士……丙寅(1566)十月初十日一疾竟不起, 距生弘治庚申年六十有七耳?!M廷用, 字汝行, 號少村, 世為莆田人, 唐御史滔之后,宋狀元公度十二世孫。[13]
可知黃廷用是晚唐五代閩國御史里行、 著名學者黃滔的后裔, 宋紹興八年(1138)進士第一黃公度(1109—1156)的第十二世孫, 并有文集 《少村漫稿》 傳世[14]。
據(jù)上考論可知, 在明代中后期, 莆田洪氏家族與當時的莆田望族林氏、 黃氏聯(lián)姻, 可謂是門當戶對。 官宦世家的血統(tǒng)與名門望族的交往聯(lián)姻, 必然會對各自家族的詩書傳家等文化教育活動產生積極影響, 洪斐能為庶祖母遷墳立碑本身就是一個明證。 據(jù) 《贈承德郎戶部主事洪君墓志銘》 (現(xiàn)存于黃石鎮(zhèn)林墩村戚公祠內凌星閣)記, 莆田洪氏原居涵江寧海(今莆田市涵江區(qū)白塘鎮(zhèn)鎮(zhèn)前村), 自洪珠祖父始遷黃石林墩(今莆田市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林墩村), 后稱林墩洪氏。《庶祖妣王氏壙志》 立志者洪斐即出此譜系, 且洪斐署名前無任何官職、 身份。 據(jù)碑志所言諸事, 得知自洪珠始, 這支顯赫的林墩洪氏漸漸沒落。 《明世宗實錄》 記洪珠在應天府任上因貪污被彈劾, 應該是這個家族衰落的起始。 洪珠當年為其父立墓志請刑部尚書致仕的邑人林俊撰文、侍經筵致仕的邑人鄭岳篆額、 書法大家文征明書丹。 而 《庶祖妣王氏壙志》 碑志不論撰文篆額者名氣、 石刻書法藝術造詣和碑石尺寸規(guī)模, 都較 《贈承德郎戶部主事洪君墓志銘》 遜色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