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時鳳 夏大東 莫申玉 張世銀
摘 要:根據2019年國家農業(yè)部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chuàng)建示范行動項目建設要求,在廬江縣白山鎮(zhèn)開展了6個單季粳型雜交稻品種(系)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嘉優(yōu)5號、申優(yōu)26及天協一號等3個粳型雜交稻品種生物與經濟性狀、產量與效益均表現較好,可繼續(xù)示范推廣。
關鍵詞:水稻;單季粳型;品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2+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6-0094-0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田設在廬江縣白山鎮(zhèn)金沈村廬江解清植保專業(yè)合作社種植基地內,前茬為空茬。田塊形狀方正,面積0.15hm2,排灌方便;土壤為河流沖擊物發(fā)育形成的砂泥土,耕層土壤質地為砂壤土,肥力水平中等,肥力均勻。
1.2 供試品種 6個單季粳型雜交稻品種,分別為申優(yōu)26、常優(yōu)粳6號、嘉優(yōu)5號、9優(yōu)418、申優(yōu)1216、天協一號。
1.3 試驗設計 每個品種(系)為1個處理,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小區(qū)凈面積160m2(20m×8m);栽插密度22.233萬穴/hm2,行株距25cm×18cm,小區(qū)間寬40cm。試驗區(qū)四周走道寬40cm,四周保護區(qū)寬幅2m,機插8行。試驗區(qū)凈面積960m2。
1.4 栽培管理 播種育秧:播前曬種1d,每5kg種谷用25%咪鮮胺2mL對水6.5kg常溫下“日浸夜露”法浸種24h,浸種后瀝干水分用銳勝5mL拌種。采取稀播軟盤機插育秧,5月20日流水線播種,播種盤規(guī)格58cm×25cm,每盤播種谷4350粒左右(3粒/cm2)。秧田基肥用量45%復合肥600kg/hm2。秧苗1葉1心期用15%多效唑粉劑175g/hm2對水1500kg/hm2噴灑化控,2葉1心期施尿素75kg/hm2作斷乳肥,其他管理同常規(guī);秧齡25d。整田:栽前3d施基肥后旋耙整田,達到田平(高差不超過2cm)、泥糊、肥融的要求。基肥施46%(22-8-16)緩釋復合肥375kg/hm2、尿素75kg/hm2、硫酸鋅9kg/hm2。栽前1d留瓜皮水。移栽:6月10日機插8行,行株距25cm×18cm,每穴5.9個莖蘗苗,基本苗89萬/hm2。追肥:栽后5d追施分蘗肥(尿素75kg/hm2+氯化鉀75kg/hm2),第一節(jié)長定或主莖穗長1~1.5cm時施拔節(jié)壯稈促花肥(45%氮鉀復合肥225~300kg/hm2),破口前施保花肥(尿素30kg/hm2+氯化鉀60kg/hm2)。管水:采取淺水栽秧,淺水活棵,淺水和露田分蘗;每穴平均莖蘗數達11~12個時落水烤田,烤至田面人立不陷腳后復水。復水后濕潤管理至拔節(jié)。施促花肥后保持淺水層至收獲前7d斷水。除草:7月1日無人機飛防除草,除草劑品種為稻青青加斯科丹,施藥時及藥后7d內保持3~5cm水層,少量草害田塊進行人工除草。病蟲害防治:7月16日利用無人機飛防蟲害1次,主治二化螟和稻叢卷葉螟。全生育期沒有防治病害。收獲:11月8日采用機械分品種、分小區(qū)單獨收獲,單獨稱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各品種播種期、移栽期及出現高峰苗日一致,分蘗期一致,均于機插后8d開始分蘗,9優(yōu)418與天協一號拔節(jié)期早,比其他品種早1~4d,其他品種相差1~3d;孕穗期與始穗期、抽穗和齊穗除9優(yōu)418與天協一號提前7~10d外,其余品種基本相差2~3d;成熟期最早是9優(yōu)418與天協一號(10月15日成熟),申優(yōu)2126最遲(11月14日成熟),其他品種于10月30日至11月6日成熟;9優(yōu)418與天協一號全生育期最短(149d),其余品種全生育期在164~171d。各品種均在11月9日機收。
2.2 葉蘗動態(tài)及生物性狀 由表2可知,各品種出葉速度差異不大,總葉齡除9優(yōu)418與天協一號為16片,其余均為17片。由表3、4可知,各品種基本苗數、高峰苗數、有效苗數及成穗率差異很大。其中高峰苗最高的是申優(yōu)26(655.4萬/hm2),其次是嘉優(yōu)5號(642.6萬/hm2),其他品種在525.6萬~629.9萬/hm2;有效穗數最高的是天協一號(400.1萬/hm2),其次是申優(yōu)26(360.6萬/hm2),其他品種在311.1萬~351.2萬/hm2;成穗率最高的是申優(yōu)2126(60%),其次是申優(yōu)26(56%),其他品種在44.4%~55.0%;嘉優(yōu)5號、申優(yōu)2126、申優(yōu)26株高表現較矮,分別為118.1、118.8、119.4cm,其他品種均在120cm以上;谷草比與經濟系數以嘉優(yōu)5號、申優(yōu)2126、申優(yōu)26較高,其他品種均較低。
2.3 抗性 單季稻生長期間氣候較往年好,氣溫在18~37℃,晴日達98%以上,因此各品種耐低溫特性未表現出來。由表4可知,除9優(yōu)418與天協一號對稻瘟病、稻曲病抗性較差,且出現輕微倒伏外,其余品種抗性表現相差不大,尤其以嘉優(yōu)5號抗性最佳。
2.4 經濟性狀 由表5可知,各參試品種穗長以9優(yōu)418最長(22.72cm),其次為天協一號(22.27cm),其余品種在15~17cm;各參試品種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和結實率表現差異較大,其中申優(yōu)2126表現大穗型,平均每穗實粒139.5,結實率達91%,其余品種表現中穗型;千粒重以嘉優(yōu)5號表現最佳,達到30.4g。
2.5 產量與效益 由表6可知,產量表現最高是嘉優(yōu)5號(10845kg/hm2),其次是申優(yōu)26(10561.5kg/hm2),其余品種在8857.5~10203kg/hm2。經濟效益最高的是嘉優(yōu)5號,產值達30366元/hm2,扣除成本19800元/hm2,收益達10536元/hm2;其次是申優(yōu)26,收益達9772.2元/hm2。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嘉優(yōu)5號、申優(yōu)26及天協一號等3個粳型雜交品種的生物學性狀、經濟性狀、產量及效益均表現較好,可繼續(xù)示范推廣。
參考文獻
[1]韓俊.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J].農村經濟,2013(5):3-7.
[2]屈寶香,張華,李剛.中國糧食生產布局與結構區(qū)域演變分析[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11,32(1):1-6.
[3]吳周.廬江縣糧食生產現狀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7(7):152.
[4]段居琦,周廣勝.我國單季稻種植區(qū)的氣候適宜性[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2,23(2):426-432.
[5]凌勵.機插水稻分蘗發(fā)生特點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改進的研究[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5(3):14-19.
[6]顏鳳亞,陳潔.水稻機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探討[J].北方水稻,2014,44(5):47-48.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