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民
年終歲尾,朋友見面倘若問:最近忙嗎?十有八九會回答:忙!忙得焦頭爛額,盡“瞎忙”!語氣表情,似沒閑工夫答理你。
一俟年底,身處基層,忙,不會有假。因為,上面千條線,基層就一根針,“針鼻兒”再小,有線就得紉上,豈能不忙?說“瞎忙”,謙虛的成分或許有,然“瞎忙”現象確實在一定范圍存在。有的是一層壓一層,層層加碼,到了底層,千頭萬緒,不忙,豈能交差?重復做,交叉做,應付做,走過場,沒轍,不得不“瞎忙”。
“瞎忙”這個詞,本身就意味深長。瞎者,盲也,失明;忙,心亡而成,事情多得不能用心思考,只能急迫不停地加緊做。沒有根據地忙,沒有來由地忙,沒有效果地忙,謂之“瞎忙”?!跋姑Α保蜗蟮孛枥L了基層的窘境。
那么,“瞎忙”究竟在忙些什么?平時,忙著開會,忙著念文件,忙著拍照,忙著拍視頻,忙著做臺賬,忙著填數據,忙著找材料,忙著答問卷,忙著寫匯報,忙著上報信息;上邊檢查監(jiān)督緊得很,每天要日報,每周要周報,每月要月報,季度要季報,半年須總結,年終要匯總,乃重中之重。歲末收口,更得加班加點“瞎忙”,各種總結、各種報告、各種自檢自評材料,一門門,一本本,須有圖有視頻,必須證據確鑿。不全怎么辦?補上嘛!于是,忙著補材料,忙著補拍照,忙著補視頻,忙著補記錄,忙著打卡簽到,直忙得點燈熬油、天昏地暗。同時,還必須接受方方面面的考評、調研、檢查、督導、抽查、測評,大多只見文不見人,想咨詢都難,今天來通知,當天或次日須上報,不“瞎忙”應對,如何過“年關”?
如此“瞎忙”,能忙出什么成果嗎?對基層來說,只增負擔,并無收效。但還必須表面做得漂漂亮亮,百驗無虞,因與績效掛鉤,利益攸關,不能白忙一年不是?對于上面來說,無疑是業(yè)績加碼,年終總結起來,可說的話就多啦。至于給基層是否增加負擔,有沒有收效,仿佛很少有人在乎。
倘若說上述“瞎忙”充滿無奈,那基層自發(fā)的“瞎忙”,便匪夷所思了。曾看到一篇《別開生面的斗雞賽》的特寫,描述得栩栩如生:“包括六名鎮(zhèn)領導在內的五十余位‘雞主,各自抱著好斗的雄雞步入賽場,將兩只陌生雞關進斗籠里,惡戰(zhàn)隨之而起。只見雙方飛騰猛啄,奮力撲擊,羽毛紛落,雞冠鮮血淋漓,場面驚險刺激......”還說參賽者“個個臉上樂開了花”。讀后,我是樂不起來。組織斗雞大賽,肯定要“瞎忙”好一陣子??墒?,斗雞能拉動經濟增長還是促進文明建設?似乎關系都不大。若說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據我所知,斗雞自古名聲就不大好。
《史記》載,春秋時期,魯國的奸佞季平子與郈昭伯經常斗雞玩,每日忙得腳打后腦勺,公事卻撂了荒,只把斗雞當正業(yè),尋雞、訓雞,還絞盡腦汁為雞制造“秘密武器”,羽毛撒芥末面,腳上置金距,為取勝不擇手段。古來斗雞一直被視為不務正業(yè)者的游戲。還有的地方,忙著斗羊、斗蛐蛐,忙著辦表面熱鬧的什么節(jié),這些,皆為無實際收益的“瞎忙”。
可以說,被逼得“瞎忙”和斗雞賽之類的“瞎忙”,均為百姓深惡痛絕的社會病。
這種“瞎忙”,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漠視實效,大有一拍腦門,“我的地盤我作主”,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味道。其實,就是扭曲的政績觀、權力觀,使官僚主義幽靈般出沒,并催生出形式主義的毒花,其害甚焉。欲清除毒花,須從根除滋生官僚主義的土壤下手,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摘自《諷刺與幽默》2020年12月25日? ?楊樹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