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邵正斌
1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安徽合肥 230000
2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安徽合肥 230031
冠脈微循環(huán)障礙(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是指由于冠狀動脈微小血管功能失調或結構障礙導致類心絞痛癥狀,而冠狀動脈造影正常、心電圖可顯示有ST 段缺血性改變的一類臨床綜合征,常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與生活[1]。資料表明,約40%的冠心病患者有缺血性心絞痛,而冠脈造影檢查未見明顯狹窄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存在CMD[2]。除了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和血管痙攣性疾病外,CMD 逐漸被認為是心絞痛和心肌缺血的另一種機制。糖尿?。―M)是大家所熟知的慢性病,糖尿病通過影響冠脈微循環(huán),加重不良心血管事件。二者常相伴存在,互相影響。近年來,冠脈微循環(huán)障礙合并糖尿病越來越受重視,關于二者的研究也逐漸增多。CMD 合并糖尿病中醫(yī)證型復雜,邵正斌主任通過查閱文獻及大量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中氣陰兩虛、痰瘀互結者較多。導師在多年臨床實踐及觀察的基礎上,總結出了益氣養(yǎng)陰、化痰通絡方,應用于臨床多年,解決了諸多病人的痛楚?,F(xiàn)將導師治療CMD 合并糖尿病經(jīng)驗作如下介紹。
CMD 屬于中醫(yī)之“胸痹心痛病”范疇,糖尿病屬中醫(yī)之“消渴病”。微循環(huán)類似于中醫(yī)中的“脈絡”。絡分陰陽氣血,別浮纏孫,吳以嶺提出了“孫絡—微血管”的觀點[3]。孫絡是絡脈最小的分支,與微血管極為相似。根據(jù)中醫(yī)絡脈的分類方法,冠脈微血管系統(tǒng)屬中醫(yī)“心絡”,并起到儲備和輸布血液、調節(jié)血流量的作用,為人體心臟和組織提供必需的血液和養(yǎng)分[4]。中醫(yī)認為消渴主要與肺、胃、腎有關,其中腎尤為重要。心為“君主之官”,主血脈,當冠脈微循環(huán)障礙時,心之功能受到抑制,不能很好濡養(yǎng)全身,肺、胃、腎失養(yǎng),故易導致消渴的發(fā)生。而消渴日久,陰損及陽,導致氣陰兩虛,推動乏力,脈絡空虛,不能充盈于心絡,心絡失養(yǎng)則發(fā)生CMD。此外,消渴久病入絡,血脈瘀滯,最終形成毒、痰、瘀等病理產(chǎn)物阻塞脈道致痰瘀互結,心絡痹阻則不通而痛,亦可發(fā)生CMD。CMD 與糖尿病各自的病因復雜,兩者都受飲食、情志、勞欲、傷腎的影響,故兩者常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加速疾病的進展。
冠脈微循環(huán)主要由微動脈(直徑<0.1mm)和前小動脈(直徑0.1 ~0.5mm)構成,正常情況下提供重要的血管阻力,控制心肌血流和代謝,維持心肌灌注[5,6]。CMD 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變之一,作為糖尿病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備受關注[7,8]。CMD 發(fā)病機制復雜,主要有冠脈微血管結構、功能異常,內皮細胞功能障礙、血流儲備功能下降、自主神經(jīng)調節(jié)及疼痛感知異常等,這些異常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加明顯[9]。糖尿病是CMD 的危險因素[10],糖尿病可導致冠脈微血管基膜增厚、毛細血管增生、血管痙攣等一系列改變,逐漸引起心肌細胞肥大、壞死,心肌膠原纖維沉積,最終影響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功能[11],誘發(fā)心絞痛。因此,糖尿病往往可導致CMD,而CMD 反過來又可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故兩者常同時出現(xiàn),相互影響。
CMD 合并糖尿病中醫(yī)證型復雜,其治法也不盡相同。董麗等[12]認為“玄府閉塞“是冠脈微循環(huán)障礙合并糖尿病的基本病機,主張“風藥開玄”。蔡正銀等[13]則認為其基本病機為“痰瘀互結”,倡導運用化痰化瘀通絡法。邵正斌主任通過大量查閱文獻以及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雖然CMD 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醫(yī)證型多變,但其中氣陰兩虛、痰瘀互結者居多。導師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了益氣養(yǎng)陰、化痰通絡方,并對其進行一系列臨床研究[14-16],證實該方治療CMD 合并糖尿病患者頗有療效。
益氣養(yǎng)陰、化痰通絡方的組成:黨參20g,黃芪20g,黃精20g,瓜簍30g,丹參20g,川芎15g 等。
主治病證:適用于CMD 合并糖尿病,符合氣陰兩虛、痰瘀互結證型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糖尿患者病心絞痛頻繁發(fā)作,而冠脈造影未見明顯狹窄,同時心電圖檢查有缺血性改變,或心臟磁共振、PET 等顯示可逆性的心肌灌注缺損;舌暗,苔少或薄白,脈細弱或澀。
方義分析:方中黨參性味甘、平。歸脾、肺經(jīng)。具有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的功效,適用于肺脾氣虛、氣血兩虛、內熱消渴證[17],為君藥。黃芪性溫,味甘,歸脾、肺經(jīng),為補脾氣要藥,尤善中氣下陷,適用于脾胃氣虛、血虛、氣血兩虛證。黃精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jīng),具有補氣養(yǎng)陰,平補肺脾腎三經(jīng)的功效,與黨參配伍配伍適用于氣陰兩虛證,黃芪、黃精共為臣藥,使黨參益氣養(yǎng)陰功效更宏[18]。丹參性味苦、微寒,歸屬心、肝經(jīng)。且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活血而不傷正,為“活血化瘀要藥”,可用于血瘀胸痹心痛。瓜萎性味甘、微苦、寒,歸屬肺、胃、大腸經(jīng)。具有寬胸散結之效,為“治胸痹要藥”,適用于胸痹心痛、結胸痞滿,此二者共為佐藥。川芎性味辛、溫, 歸肝膽經(jīng)、心包經(jīng)。能活血行氣止痛,為“血中之氣藥”,適用于血瘀氣滯諸證,為使藥。上方簡短,臨床需根據(jù)患者癥狀,結合舌脈,辨證施治,靈活加減。若患者胸痛胸悶、痛如針刺,氣短神疲,舌暗有瘀點,脈澀,為血瘀明顯,可加用桃仁、紅花等活血藥。若患者且痰多,神疲乏力,舌胖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滑,為寒痰者,可加瓜萎皮、薤白、半夏等豁痰宣痹[15];偏痰熱者,加竹茹、玉竹、蒲公英等以清熱祛痰。若患者心悸氣短,失眠多夢,或汗出,便結,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無力,為陰虛明顯者,可適當加知母、麥冬、生地、玉竹等滋陰生津,酸棗仁、柏子仁、遠志等養(yǎng)心安神[15]。若患者食少,納呆便溏,心悸乏力,為脾胃虛弱,可加白術、陳皮、山藥、茯苓等健脾益氣,谷芽、麥芽消食和胃。若患者神疲氣短,乏力自汗,動則益甚,為氣虛明顯,可重用黃芪,同時加人參、桂枝等大補元氣藥物。
黃某,男,70 歲,初診:2020 年6 月29 日,主訴:反復胸悶1 年余,再發(fā)1 周?,F(xiàn)病史:患者1 年前開始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胸悶,位于心前區(qū),持續(xù)幾分鐘至十幾分鐘不等,經(jīng)休息可緩解。2020 年患者行冠脈造影:冠狀動脈造影未見明顯異常?;颊? 周前上述癥狀再發(fā),性質部位同前。偶有胸痛,無反射痛,伴有氣短乏力,口干口苦,喜嘆息,無惡心嘔吐,無呼吸困難,納一般,寐差,大小便正常。舌暗淡,苔薄白,脈細澀。既往史:2 型糖尿病病史5 年,長期口服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齊特,血糖控制可。輔檢:心電圖提示ST 段呈缺血性改變。初診處方:黨參15g,炙黃芪25g,丹參12g,川芎10g,當歸12g,桃仁12g,紅花12g,茯苓15g,茯神15g,陳皮10g,木香10g,柴胡根12g,牛膝12g,生地12g,桔梗12g。7 劑,內服,每日一劑,每劑水煎2 遍,每煎200ml 左右藥汁,早晚各一次。二診:2020 年7 月8 日,患者胸悶緩解,疲勞乏力明顯,納差,舌暗,邊齒印,苔薄白,脈細弱。處方:上方去川芎、桃仁、牛膝、桔梗,加大黨參、黃芪用量,同時加用白術12g,山藥12g,谷芽25g,麥芽25g,砂仁3g,雞內金12g。7 劑,煎服法同前。三診:2020 年7 月20 日,患者胸悶明顯緩解,疲勞乏力好轉,納差,便干,舌暗,邊齒印,苔薄白,脈細弱。處方:上方去茯苓、柴胡根、雞內金、生地,加建神曲15g,肉蓯蓉15g,火麻仁12g,肉桂4g。7 劑,水煎服。四診:2020 年7 月29 日,患者偶有胸悶,疲勞乏力明顯減輕,納差便干情況好轉,舌暗,邊少許齒印,苔薄白,脈細澀。處方:上方去肉桂,加桃仁10g。7 劑,水煎服。五診:2020 年8 月5 日,患者無明顯不適主訴。
近年來,CMD 逐漸進入更多人的視野,糖尿病也引起了足夠重視。CMD 合并糖尿病患者,從中醫(yī)角度講就是同時有“胸痹心痛病”和“消渴病”的患者。邵正斌主任經(jīng)過多年臨床觀察及先前研究發(fā)現(xiàn),CMD 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機多樣,故其中醫(yī)證型也復雜多變,但其中多數(shù)患者在氣虛、陰虛的基礎上,伴有痰濁、血瘀等病理產(chǎn)物,故氣陰兩虛、痰瘀互結是其主要證型。該類型患者在臨床上多表現(xiàn)為胸悶、胸痛頻繁發(fā)作,而冠脈造影卻未見明顯狹窄。導師認為從中醫(yī)角度解釋,因患者因氣虛、陰虛,不能很好發(fā)揮濡養(yǎng)、滋潤功能,不榮則痛;同時因痰濁、血瘀病理產(chǎn)物阻塞脈道,不通則痛。從西醫(yī)角度來說,冠脈造影主要檢查的是心臟大血管的血供及有無狹窄,而CMD 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病變血管在微動脈和前小動脈,而這些血管在冠脈造影時往往無法顯影,故該類型患者往往冠脈造影正常。在中醫(yī)治法上,導師主張運用益氣養(yǎng)陰、化痰通絡法。導師在多年臨床實踐經(jīng)驗的指導下,自擬了益氣養(yǎng)陰、化痰通絡方,方中黨參為君,補脾益肺、生精養(yǎng)血;黃精、黃芪為臣,增強黨參益氣養(yǎng)陰之功效;瓜蔞、丹參為佐,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川芎為臣,活血行氣止痛。該方嚴格按照君臣佐使配伍,共奏益氣養(yǎng)陰、化痰通絡之功效。從現(xiàn)代藥理角度來說,黨參具有減少心肌凋亡、治療心力衰竭、抑制血小板聚集[19]、延緩造血干細胞衰老[20]等作用;黃芪能保護心肌、強心、降壓[21]、改善微循環(huán)[22]等;黃精具有降糖調脂、抗動脈硬化、保護心肌的作用。丹參、瓜蔞、川芎三藥合用具有抗栓、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16],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在臨床實際運用上,導師遵從辨證論治的原則,以該方為基礎,根據(jù)患者的氣虛、陰虛、痰濁、血瘀的不同,臨癥加減,收效甚好。鄙人在跟隨邵正斌主任學習期間,見證了此方對CMD 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療效,特為此方做了如上總結,以便于更好的學習導師的經(jīng)驗,同時也為了以后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