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元勇 王 潔 陳伊笛 孫黃澍 向 文
國家一再強調要建構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卓越人才培養(yǎng)機制。音樂教育體系是我國教育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高質量的音樂教育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建構,首先需要一個良好的音樂師范教育的本科教育為基礎。高質量音樂師范教育創(chuàng)新性體系的構建,必須擁有明確的師范教育思想,在音樂師范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確立清晰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辦學定位,繼而進一步實施一系列實事求是、行之有效的實踐舉措。
教育事業(yè)人才培養(yǎng)最為突出的兩大難題,一是課程,二是師資,這也同樣屬于音樂師范教育不可回避的問題。課程,可以通過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和目標,以及一定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得到調整和改善。因此,課程設計、設置、建設,是高質量音樂師范教育創(chuàng)新性體系構建的第一項重要大事。而師資水平的提升則必須依靠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以及能夠觸及教育者根本利益的施教措施的制約。完善教學制度,創(chuàng)新施教措施和更新授課模式,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同時,對教師也是最好的制約,更是高質量音樂師范教育創(chuàng)新性體系構建的第二項重要事情。當然,一切所謂的指導思想和實踐舉措,都要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得到印證。高質量音樂師范教育創(chuàng)新性體系的指導思想和實踐舉措緊密圍繞課程建設、施教措施兩個方面展開。
專業(yè)“主課”的設置與實施,是專業(yè)音樂學院重要的教學模式。專業(yè)“主課”,不僅指聲樂、鋼琴、諸種樂器等技能型課程,而且也包括音樂學系、作曲指揮系的“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作曲技術”“指揮”“作品分析”“和聲”等課程,都是作為一對一專業(yè)“主課”進行的設置。這些技能、技術型課程是專業(yè)音樂學院人才培養(yǎng)最為重要的學習內容,是人才培養(yǎng)的必需模式,并且,經歷了辦學歷史的充分檢驗,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的教育和教學經驗。
在師范大學音樂人才培養(yǎng)中,一直照搬了專業(yè)音樂學院這種強調技能型課程教學的“主課”模式,設置了聲樂、鋼琴、諸種樂器等所謂技能型專業(yè)“主課”課程,但是,并沒有按照專業(yè)音樂學院“主課”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去做。第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這些所謂“主課”課程的學分設置嚴重不足,在本科四年150個總學分中,所謂技術型“主課”僅占6個學分,不足專業(yè)音樂學院的十分之一,從何而談為“主課”的意義。第二,師范大學所謂“主課”的專業(yè)配套課程基本沒有建立起來,與音樂專業(yè)學院那種緊密圍繞技能型“主課”相關課程的幾十個學分專業(yè)集群課程的設置相距甚遠。把專業(yè)音樂學院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課程設置稍加比較,能夠很容易發(fā)現(xiàn),兩種主課之間的巨大差別。第三,就人才培養(yǎng)根本性質而言,這種技能型專業(yè)主課,不適宜以培養(yǎng)中小學音樂師資為目標的師范大學音樂師范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因此,設置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主課”課程,并借助該課程實施全員教師音樂師范教育學業(yè)導師機制,改變仿效專業(yè)音樂學院技能專業(yè)“主課”的課程模式,讓技能型課程回歸到師范大學音樂普通課程之中,構建以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主課”為核心的新型師生關系,從根本上營造師范教育文化、音樂師范教育氛圍的教育人文環(huán)境。
音樂師范教育以“教育專業(yè)、音樂專長、教師職業(yè)、美育先鋒”為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目標和達成要求。因此,必須改革以技能型課程作為所謂“主課”的設置和認識。但是,建立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主課”課程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首先,要建設“主課”課程大綱,細化“主課”內容,明確“主課”課程教師的責、權、利等職責與義務。在音樂師范教育中,聲樂、鋼琴以及其他樂器的技能訓練只是專長課程,不是專業(yè)“主課”?;蛘邠Q句話說,專業(yè)音樂學院專業(yè)“主課”是技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專業(yè)“主課”是師范,是教育!那么,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主課”內涵是什么?根據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主課”授課最后達成的三個具體目標:1.畢業(yè)設計和論文;2.升學;3.學業(yè)、就業(yè)。因此,“主課”具體課程內容應該包括:1.德育;2.職業(yè)理想、道德、法律法規(guī);3.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思想精神和追求;4.研究生升學;5.就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及相關知識;6.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禮儀。這樣的“主課”老師才名副其實,才是值得學生們可以信賴的老師,這樣的“主課”機制才是音樂師范教育精神所在。
為了貫徹“為教而學”“學以致用”的音樂師范教育人才培養(yǎng)原則,必須系統(tǒng)建構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特性內容的課程群,統(tǒng)籌布局構建具有音樂師范教育特性的“主課”“主干課”“核心課”“基礎課”等。由于師范大學音樂師范教育與專業(yè)音樂學院諸多專業(yè),同屬于藝術學門類“音樂與舞蹈學”學科下的人才培養(yǎng)專業(yè),因此,在所設置課程的名稱、內容上都不免會有相同之處。但是,具體課程“師范化”指導思想,必須對所有課程內容實施改造和建設。充分認識到音樂師范教育課程內容與專業(yè)音樂學院課程內容的不同,導致課程名稱改變的依據是課程內涵的重新建構。譬如,改“音樂史”為“音樂史與史學基礎”,加強建構課程內容系統(tǒng)、體系的“師范化”進程。
在“以教為學”音樂師范教育思想指導下,音樂師范教育作為國家本科人才培養(yǎng)專業(yè),必須擁有其專屬的教育體系??傮w設計和建構符合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教育、教學規(guī)律,形成自我教育體系和教學系統(tǒng)特點和優(yōu)勢的課程設置。建設符合師范生源和畢業(yè)、就業(yè)實際的課程內容,即教師所教內涵與學生欲學內容的一致性,達成師生教與學的契合。革新施教措施,吸取辦學歷史中的經驗與教訓,依據不同時期教與學的不同時代背景,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作為。
任何一門人才培養(yǎng)專業(yè)的建設核心工程,主要所指就是設計、制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幾十年來,我國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無論在課程設置方面,還是在授課方式、考核機制等諸多方面,均沿襲了專業(yè)音樂學院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和做法。譬如,最為重要的技能性課程:聲樂、鋼琴、其他樂器等,均仿效了所謂專業(yè)“主課”的形式。再有,像被視為專業(yè)音樂學院重要的基礎性課程: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分析、復調等,也在師范大學課程設置上占有了很大比例的學分。而缺少以音樂師范教育密切相關的師范教育類課程,缺少了音樂師范教育集群的課程。因此,在“教育是專業(yè)、音樂是專長”的音樂師范教育特色人才培養(yǎng)思想指導下,課程體系的總體設計、設置與構建等,應該專屬于“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必須做到從課程名稱到內涵都符合音樂師范教育的特性,譬如,“中國音樂史與史學基礎”課程,就是一門具有音樂師范特色的課程。即,把中國音樂史的內容與史學“方法與手段”結合起來,有別于專業(yè)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史”那種只是講述音樂史內容、對象的課程?!包S鐘”“大呂”“八音”“六代樂舞”“樂懸”“陽關三疊”等音樂史的事項,是中國音樂史課程的重要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從何而來,依據什么標準選取,誰為選取這些內容負責等等,都屬于史學的學問。只有掌握了史學原理、方法之后才明白學習歷史的意義和價值。同樣道理,專業(yè)音樂學院“西方音樂史”課程,缺少西方音樂史學“教”的內容,“中國傳統(tǒng)音樂”缺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內涵,“和聲”“曲式”“復調”“配器”沒有與中小學教育“接地氣”的方式方法,等等。音樂師范教育課程需要的是把“教”的道理、“人文精神”的內涵、“接地氣”的方式方法等等,融入音樂學科的知識內容課程之中,生成名副其實的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特性課程。
“音樂專長”是音樂師范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學科屬性的知識內核,音樂與師范構成完整的專業(yè),缺一不可。盡管我們在“主課”設置上不強調音樂的技能型課程,但是,強化技能型課程學習的力度,對于技能水平標準的要求并不比專業(yè)音樂學院低。因此,改變曾經“一專多能”的技能型課程設置和更新培養(yǎng)模式就是破冰之舉。
為了貫徹培養(yǎng)學生音樂技能“一技之長”本領的指導思想,設置音樂技能型課程“一技到底”的內容,制定或鋼琴,或聲樂,或其他樂器的“專一”技能型課程,以及“一對一”授課模式。這既是專業(yè)音樂學院的特色,也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課程的必需?!耙粚6嗄堋薄叭f精油”曾經是人們對于音樂師范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最廣泛的認識,音樂師范生吹拉彈唱樣樣都會,但是,水平都不高,甚至,時常是羞于出手。師范大學必須徹底反省音樂師范教育初級階段,在“一專多能”教學指導思想下所實施的技能學習全面開花的歷史認識局限性;檢討技能型課程“萬金油”式的設置和培養(yǎng)方式,在當下所具有的嚴重危害作用。反省我們過去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得與失,建立新指導思想下的系列課程,不能再像原來那樣設置“一專多能”的課程?;蛘?,換句話說,人們曾經推崇的“一專多能”音樂師范特色已經過時,是一個落后的、錯誤的認識思想。尤其是那些以培養(yǎng)高學歷、高層次音樂人才為辦學定位的師范大學,必須堅決調整“一技到底”與“一專多能”技能型課程學習的關系?!耙粚6嗄堋笔且粋€歷史的產物,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們還沒有溫飽滿足情況下的無奈之舉。如今已是小康社會,向大康奔去,新時代很多學生在小時候早就接觸到了音樂,很多小孩已經掌握了音樂技術層面的東西,十幾歲的小朋友已經考級考過了鋼琴十級,等等。作為大學音樂教師不會彈鋼琴,怎么去教中小學師資,所培養(yǎng)之學子又怎么能夠勝任中小學教書之責呢?
音樂師范教育實施的“一專多能”課程,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滿足一些教師的“工作量”。這一功能腐爛了音樂師范教育的肌體,必須加以摘除。
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學生中心,能力導向,持續(xù)改進”,為了切實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對一些課程實施“分層次”教學模式。“分層次”教學模式的設置,是教育管理者緊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舉措。所謂全面發(fā)展理念,一方面要求我們確保學生人人得到發(fā)展,另一方面還要求我們讓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同時,這也是切實落實“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分層次”教學顧及到了本科生源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并綜合考慮國家對音樂學科專業(yè)區(qū)域布局等問題所導致的生源相異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師范學生的基本功和專業(yè)水平,大多數不可能與專業(yè)音樂學院生源相比。即使同樣是音樂師范生,其音樂素養(yǎng)和功底水平也存在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因此,“分層次”教學設置就是很重要的舉措,能夠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符合自己特點的發(fā)展,更是讓優(yōu)質生源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我們在“音樂專業(yè)英語”“視唱練耳”“自彈自唱”“即興伴奏”等課程上,都進行“分層次”教學設置。
分層次教學,尊重了每一位學生。譬如,學習民族樂器的學生,大多數不熟悉五線譜。加之,我國民族樂器律制結構與鋼琴十二平均律制的不同,造成這類學生在所謂“視唱練耳”課程“低”水平的表現(xiàn)。這類學生一到“視唱練耳”課程就緊張,都往教室后排就座,造成了學生壓抑的心理。事實上,這類學生是由于學習體系的不同,或者說是受音樂訓練的路徑不同,造成了所謂的“低水平”。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民族樂器學習者集中在一個班級,把不熟悉五線譜的同學集中在一個班級,依據這些學生整體的具體水平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就能夠很好地營造人才培養(yǎng)的良好環(huán)境。通過實施“分層次”教學措施,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護,學習專業(yè)的自信心更加充足,為高質量音樂師范教育人才培養(yǎng)奠定了基礎。
“小班化”教學是在控制一定學生人數的基礎上,通過高效的課內、課外組織而實施的,具有高度個性化和師生能夠充分交流的一種教學模式。歐美發(fā)達國家高等教育普遍推行這種教學模式。為了保障教師對于課程教授的把控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推行理論課程“小班化”(每班不超過30人)授課模式,既能創(chuàng)造優(yōu)良教與學的師范教育氛圍,又能達到監(jiān)督教學質量的目的。
普通的大學都是集體大課,原來所有的理論大課多則百人,少則五六十、七八十人?;緦儆凇胺硼B(yǎng)”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全程關注每位同學的學習狀態(tài),教學質量無法百分百得到保證。“小班化”教學為師生課堂互動提供了基本的時間、空間保障。教師在課程中可以很容易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學生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師的互動教學中?!靶“嗷苯虒W中的互動性,正是培養(yǎng)學生“師范思想”“師范特性”“師范文化”的主要方法與途徑。學生對于所教授內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同,需要老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小班化”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全員參與課內、課外的教學過程,教師更有可能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更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獲得長足的進步。
“小班化”授課模式,不同于傳統(tǒng)“一言堂”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全員參與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即使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表現(xiàn)不是很活躍的學生,也會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和討論中來,并在其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靶“嗷闭n程的開放、前沿性討論,充分的課堂展示和自由的討論機會,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理想條件?!靶“嗷苯虒W的過程性考核,如課堂筆記、課后作業(yè)、課堂答題表現(xiàn)等教學過程中的考核,能夠真正得以實施。每周課程的作業(yè)、課上表現(xiàn)等都成為平時分數的主要依據,也是降低期末考試分值權重的有效補充,是杜絕學生期末考試作弊的有效手段,是音樂師范人才培養(yǎng)堅定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
“小班化”教學能夠反作用于教師教學、科研,使之獲得提升,教學要求教師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技術,并擁有在課堂上有效掌控教學過程的組織管理能力,這可以促使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小班化”課堂上,教師在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時,可能會受到啟發(fā),獲得研究靈感,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
教學制度的完善、施教措施和授課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保障教學質量的根本。完善的教學制度和創(chuàng)新性的施教措施,不僅能夠加強對于學生有效性的管理,也能對教師加以最好的制約。為了強化人才培養(yǎng)“過程性”管理的重要意義,應革新、制定新的考查、考試等考核機制。建立理論型課程出勤20%,技能型課程出勤10%的分值,平??荚嚦煽?0%的分值,期終考試理論型課程30%,技能型課程40%分值的百分制課程考核分數分配機制。主要以師生互動的“課堂筆記”和技能型小課個性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教師備課教案”為抓手的課程改革模式,分別在理論型大課和技能型小課中,實施了“過程性”考核與教學質量監(jiān)控機制,這是兩個具有根本改變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
1.“課堂筆記”
作為學生,在課堂上記錄老師所講授課程內容,應該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學生記寫了什么內容,記住了哪些內容,教師并不一定知道。因此,為了促進師生教與學互動機制,相互督促、監(jiān)控,深化課程內容,在理論課程和理論與實踐課程中實施“課堂筆記”學生上交和教師評閱的制度,并以此課程促進考核改革方式。
“課堂筆記”是考核機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學”的考核,也是對教師“教”的考核。課堂筆記考核機制是在出勤率基礎上,首先保證了學生的到勤率。其次,有的同學可能在記筆記的時候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師講的內容,但是課堂筆記的記錄,給了學生一個“開竅”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復習課堂筆記,以及閱讀任課教師的批改,強化記憶、消化課程內容。
此外,除了直接的課堂教學內容,教師“不自覺”的帶有個人情感的話語也會被學生記錄下來,教師通過批改學生的課堂筆記,可以了解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態(tài)度等,并對教師本人的授課內容進行反思與調整。從而能夠凈化和健康課堂風氣,建立正氣課堂和更加專業(yè)的音樂師范教育,控制可發(fā)散性思維的教學內容等等。而對于教師的考評來說,“留痕”的課堂筆記也是考核教師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質量的有力證明。
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過程性考核可以回避學生曾經期末考試作弊的大問題。雖然教育部將作弊作為一個人格問題、品質問題,但是,教學的監(jiān)控過程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優(yōu)秀的教師、完善的機制,完全可以避免作弊情況的發(fā)生。作弊不能怪學生,而是考試制度是否健全的問題。從政治、專業(yè)、情感三方面質量監(jiān)控考核機制的改革,改變“一考定終身”的陋習。教師每一次課堂筆記批改成績構成了50%的平時分,最終構建良性的教與學和諧生態(tài)環(huán)境。
師生互動的“課堂筆記”,也是一份青春記憶的美好禮物。今天的莘莘學子,明天長大成才、結婚養(yǎng)育后代,與家人打開書架上各種顏色的大學課堂筆記,是人生中多么美妙、愜意的一件事情啊,這也正是師范教育人才培養(yǎng)所追求的美好愿景。
2.人文性、有效性、創(chuàng)新性技能型小課考核機制
無論是專業(yè)音樂學院,還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一對一”技能型小課課程教學管理,都是一項復雜性的工作。一方面,所謂“一對一”技能型小課,意味著師生具有教與學緊密的關系;而另外一方面,也正因為這一看似緊密的關系,形成了相對隱蔽、私密、不易管理的教學空間。因此,這里的教學問題和教學管理問題叢生,極大地影響了教學質量和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要制定完善的、系統(tǒng)的教學與教學監(jiān)督機制。
為了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教學氛圍,建立優(yōu)質的師生互動模式,必須制定并實施具有人文性、創(chuàng)新性、有效性的技能型小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監(jiān)督機制。我們的做法是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的要求:“一對一”技能型小課的任課教師,在一學期結束之前,提交下一新學期整個學期,每一位學生的“備課教案”,或者我們稱之為“個性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課程計劃。每一位任課教師針對所教授小課的每一位學生的水平和特點,完整寫出課程設計的內容和教學進度實施的措施,并提交給教學管理部門,“方案”要具體到每一周唱、奏哪些練聲曲、練習曲,布置哪些歌曲、曲目等作品,教學的目的和達成要求,以及施教的具體措施等細節(jié),尤其是要依據每一位學生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問題制定教學計劃。有了上述“備課教案”還必須要有堅定的監(jiān)督實施機制,因此,二是對管理者的要求:根據每一位教師的“備課教案”,實施“過程性”考核機制,檢查教師的施教過程。學院安排每六周舉行一次技能型課程考試,從教師六周的“備課教案”個性化培養(yǎng)方案計劃中,隨機抽選曲目進行演唱(奏),完成教學檢測工作。一學期中考試兩次,期末考試一次?!皞€性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既能創(chuàng)造優(yōu)良教與學的師范教育氛圍,又能達到監(jiān)督教學質量的目的。這就是制定、實施具有人文性、有效性、創(chuàng)新性的技能小課“個性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其監(jiān)督機制的舉措。一學期三次的檢測工作,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估,也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監(jiān)督,是教學進入一個有秩序、有質量、有監(jiān)督、有評價的良性循環(huán)。
我們這幾年對于音樂師范教育諸多問題有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思考,尤其是在音樂師范教育思想、課程改革方面體會很多,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形成文字不是為了進行所謂純粹理論性的研究,而是對于操作策略層面上的一個全面梳理和再規(guī)劃。這些實際運用的指導思想和舉措,嚴格地說來,比理論研究更深刻,更賦有現(xiàn)實的意義和價值,是在成熟的理性思考、理論研究前提下所做的實踐方面的謀篇布局、實踐運用?;蛘哒f,像我們這樣一群在教育戰(zhàn)線上熱心音樂師范教育的中青年教師,也應該擁有這樣使命擔當精神和戰(zhàn)略思考的貢獻。梁啟超先生曾經說“凡‘思’非皆有‘潮’,能成‘潮’者,則其思必有相當之價值,而又適合于其時代之要求者也?!薄胺病畷r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時代,必文化昂進之時代也。”①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13頁。。今天之時代,需要思考,需要有所作為,音樂師范教育需要注入精神和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