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1965年4月5日,河南林縣(今林州市)紅旗渠總干渠建成通水,徹底改變了林縣缺水的歷史。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評價,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另一個就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是一個傳奇,更是一個美麗的中國故事。它記錄的不僅僅是那段艱難的歲月,更是新中國人民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精神。
紅旗渠紀念館新館里,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年三十,一老漢起五更爬上黃崖泉,挨到天黑才接滿一擔水。新過門的兒媳婦出村接時天黑路滑被石頭絆倒,水灑了個精光。兒媳婦又羞又愧,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上吊自盡了。
“家住在山間,用水真作難。擔水要翻山,吃水似油鹽?!边@曾是林縣人用水的真實寫照。為了改善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為了改變因缺水造成的窮困,林縣組織數(shù)萬民工,從1960年2月開始動工修建紅旗渠(原稱“引漳入林”工程)。
1960年,紅旗渠開挖不到4個月就遇到了大麻煩。炸過的懸崖,山石松動,不時掉下的石頭造成人員死傷,有人提議渠不修了。
以任羊成為首的凌空除險隊站了出來,修渠得以繼續(xù)?!俺U英雄任羊成,閻王殿里報了名?!币淮?,吊在半空的他被飛石砸到門牙,他掏出手鉗一把拔掉,繼續(xù)除險。
鑿?fù)ㄇ嗄甓词羌t旗渠的咽喉工程,洞中巖石非常堅硬,錘一次鋼釬只能留下一個白印。沒有大型施工機械,300余名青年勇挑重擔,擔當起鉆挖青年洞的艱巨任務(wù)。他們喊出了自己的口號:“石頭再硬,也硬不過我們的決心,就是鐵山也要鉆個窟窿”。
苦戰(zhàn)17個月,他們終于鑿?fù)碎L616米、寬6.2米、高5米的青年洞,譜寫了一曲艱苦奮斗的壯美詩篇。林縣人一錘一釬建成了紅旗渠。
紅旗渠工程動工時,正逢我國困難時期,物資匱乏,甚至連鋼釬、鎬頭、抬筐、抬杠等簡單工具也很缺乏。但紅旗渠工程建設(shè)過程中,林縣縣委明確提出:“自力更生是法寶,眾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國家,全靠雙手來創(chuàng)造?!?p>
“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跡”——紅旗渠。
林縣人自己燒石灰、制水泥、造炸藥,主動出工出力、自備生產(chǎn)工具,自帶口糧、自建營房、自搭爐灶。據(jù)統(tǒng)計,修建總干渠和三條干渠所用的資金共4236萬多元,其中79.8%是自籌的;劈山開渠需要大量炸藥,修渠過程中共使用炸藥2740噸,其中林縣人民自己就制造了1215噸;共用水泥6705噸,其中自己制造5170噸;共用石灰14.5萬噸,全部由各工地民工自己燒制。
紅旗渠修建歷時10年,林縣50萬人,有30萬人參加了修渠工程。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修渠工地上先后涌現(xiàn)出舍己救人的共產(chǎn)黨員李改云、把一生奉獻給水利事業(yè)的林縣水利局技術(shù)人員吳祖太、帶頭實干的五好連長石文祝、長期堅持在工地奮戰(zhàn)的五好民工鄭文鎖等。其中,81名修渠民工為實現(xiàn)夢想,無悔血灑太行,年齡最大的60歲,最小的才17歲。
正是憑借著“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林縣人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fù)?11個隧洞,架設(shè)152個渡槽,壘砌1515.82萬立方米土石方,一座包括總渠、干渠、支渠、毛渠在內(nèi)的全程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蜿蜒在太行山上。
紅旗渠建成后,林縣410個村受益,徹底改變了干旱缺水的命運。林縣人靠自己的雙手實現(xiàn)了“劈開太行山,引來漳河水”的夙愿。
1990年3月,紅旗渠總干渠通水25周年時,林縣縣委、縣政府發(fā)出《關(guān)于宣傳、繼承和發(fā)揚紅旗渠精神的決定》,紅旗渠精神濃縮為16個字——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
一渠繞群山,精神撼天下。在當?shù)匕傩招闹?,紅旗渠是生命之渠、希望之渠。紅旗渠精神,更是林州人的“傳家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林州人奮發(fā)圖強。
張益智出生在紅旗渠全面建成的第二年,耳濡目染之下,他的身上也流淌著紅旗渠精神的血液。16歲出門打工的的他,始終艱苦奮斗、敢為人先,苦了10年,終于開辦建筑公司獨當一面。
2012年,在當?shù)乇Wo生態(tài)、發(fā)展旅游的號召下,張益智接手家鄉(xiāng)幾乎廢棄的萬泉湖景區(qū)。沒想到的是,投入5000多萬元后,一場洪水讓前期投入化為烏有。張益智沒有自暴自棄,他很快接受了現(xiàn)實,發(fā)動所有力量,大戰(zhàn)一百天后,景區(qū)煥然一新。
現(xiàn)在,景區(qū)修了30多公里山路,綠化2萬畝荒山,還建有高標準民宿,一片光禿禿的石頭荒山真正變成了湖清林秀的風景區(qū),每年迎接數(shù)十萬游客的到來。
李廣元是從農(nóng)村鐵匠鋪起家的林州鋼鐵大王,做鋼鐵生意起家的他,卻在年過六旬之后,又進軍電子級玻璃纖維制造。“干就干世界最先進的、最好的,要跑到國家和世界的前列?!边@正是紅旗渠精神在這個鋼鐵漢子身上的傳承。
浩浩蕩蕩的修建紅旗渠隊伍。
僅用4年時間,李廣元就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當然,這還不夠,李廣元的目標是超越。
這些林州人的事跡,是紅旗渠精神在當代的延續(xù)。
2019年9月16日,習(xí)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開展主題教育,要讓廣大黨員、干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守初心、擔使命,把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偉大事業(yè)奮力推向前進。
作為紅旗渠精神的發(fā)祥地,林州從1990年起,對紅旗渠進行改造,使之從一個單純的人工建筑轉(zhuǎn)變成一個具有歷史文化氣息的文化景區(qū),吸引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友人來此地參觀。紅旗渠貫穿兩岸的村落,不僅脫了貧致了富,有的成了“網(wǎng)紅村”,有的還是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
日本訪客深谷克海曾先后12次造訪紅旗渠。他認為,紅旗渠精神加上西方發(fā)達的科學(xué)技術(shù)就是世界發(fā)展的方向。不少來自國外黨政機構(gòu)的學(xué)員到這里,希望找到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為什么行的秘訣。
毫無疑問,紅旗渠承載著歷史和初心,而一釬一炮錘煉出的紅旗渠精神,則照亮我們民族的未來。
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guān)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fā)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天安門廣場建成。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延續(xù)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宣告覆滅。
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1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制和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
1945年4月25日,聯(lián)合國大會在美國舊金山開幕。隨后,宋子文、董必武分別代表國民黨政府和解放區(qū)簽署了《聯(lián)合國憲章》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