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堃成,李毅堅,趙學峰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東佛山 528200
肝衰竭是肝細胞損害后導致機體代謝嚴重紊亂而引發(fā)的臨床綜合征,該病以極度虛弱、食欲減退、上腹部悶脹不適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1],且病情發(fā)展速度快,可對患者生存構成嚴重威脅。目前,臨床醫(yī)護人員主要是根據(jù)患者癥狀表現(xiàn)、既往病史、凝血功能檢查等情況診斷。血清免疫球蛋白是反映人體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標之一,對肝衰竭患者進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有利于了解其機體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2],對病情嚴重程度做出判斷?;诖?,本文就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在肝衰竭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探究。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肝衰竭患者作為肝衰竭組,均符合《肝衰竭診療指南》[3]中相關診斷標準。另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100例作為健康對照組。排除標準:(1)合并認知障礙或嚴重障礙疾病者;(2)合并惡性腫瘤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肝衰竭組男100例,女80例;年齡35~78歲,平均(58.35±10.32)歲;體質量53~75 kg,平均(60.12±1.57)kg;其中,早期68例,中期67例,晚期45例。健康對照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36~78歲,平均(58.39±10.48)歲;體質量53~75 kg,平均(60.35±1.48)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受試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在晨起空腹狀態(tài)下分別采集兩組受試者靜脈血5 mL,保存于生化抗凝管中,離心分離血清后,使用松原西門子bn2全自動蛋白分析儀(河北慧采科技有限公司)及免疫比濁法對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進行檢測。
2.1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肝衰竭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2.2不同病情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 肝衰竭組晚期患者血清IgG、IgA、IgM水平高于中期、早期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情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肝臟是機體負責代謝的主要器官,若肝細胞受損,肝臟功能將會隨之受到影響,降低代謝與解毒能力。肝衰竭是以肝性腦病、腹水、黃疸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該病可由單因素或多因素所致,其中常見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藥物刺激、肝炎病毒及肝毒物質等。由于肝衰竭普遍發(fā)生于有肝病史群體中,若不及時治療,患者病情極有可能迅速發(fā)展,危及生命。
免疫球蛋白水平與肝衰竭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3-4]。本研究結果顯示,肝衰竭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且肝衰竭組晚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中期、早期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蘇金花等[5]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肝衰竭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與健康人不同,并且肝衰竭患者病情越嚴重,其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實施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有利于醫(yī)護人員了解與評價患者免疫功能。分析原因,免疫球蛋白需要在人體體液中進行合成[6],并且與補體共同分布于機體血清中,在肝衰竭患者病情發(fā)展過程中,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將會隨之產生波動,反映病情嚴重程度。同時,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衰竭的主要病理類型,該類患者病情在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的過程中,肝臟Kupffer細胞功能發(fā)生障礙[7-8],無法充分發(fā)揮吞噬作用,導致抗原、抗體的清除減少,對應性抗原、抗體水平增加,進一步加重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的現(xiàn)象。IgG、IgA、IgM抗體結構與功能并不相同,IgA屬于黏膜免疫主要分泌型抗體,而IgM、IgG則分別屬于主要的初次、再次免疫反應抗體[9]。IgA水平是機體體液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直接反映,在免疫缺陷、感染等疾病診斷上具有重要意義;IgM主要存在于人體血管中,在血清免疫球蛋白總量中占6%,是抗原刺激機體后首先產生的抗體,其不僅具有細胞溶解活性,而且能夠發(fā)揮“先鋒免疫”作用[10];IgG分布于人體血清與組織中,其具有保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若肝衰竭患者肝細胞受損至一定程度,則會導致IgG水平顯著升高。
綜上所述,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有助于有利于臨床醫(yī)護人員了解肝衰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訂或調整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