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前,過冬的蔬菜不外乎“老三樣”:白菜、蘿卜和土豆。如今,冬儲菜的概念已經(jīng)淡去,人們隨時可以吃到各種新鮮蔬果,卻感覺沒了過去的香甜味道。從育種到種植,再到采摘,其間涉及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存在造成“果蔬變味兒”的因素。
全球變暖。墨爾本大學理查德·??ǖ赂苯淌谘芯空J為,隨著全球變暖,許多食物的味道都可能發(fā)生變化,比如不喜炎熱、干旱的胡蘿卜和甜菜,前者味道可能變差,后者顏色可能變淺。
溫度不夠。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博士史軍表示,大棚果蔬的風味有時確實不如戶外農(nóng)田里的同類,其主要原因在于溫度。實驗證明,在27℃左右條件下生長成熟的西紅柿,果糖和蔗糖含量較高,而很多大棚西紅柿的生長溫度都不夠。
光照不足。光照充足不僅可提高果實含糖量,隨著光照增強,蔗糖還會向果實中心轉(zhuǎn)移,讓人吃著越來越甜。而大棚西紅柿往往曬不夠太陽,越吃越酸。辣椒品質(zhì)也受光照強度影響,當實驗光照降低為夏季自然光照的55%時,辣椒素含量明顯下降,吃起來沒什么辣味。
未熟先采。過去,果蔬都是成熟時才被摘下,風味正好。如今,果蔬基地往往離城市較遠,在果實沒有全熟的情況下采摘以避免運輸中軟爛,所以味道不如從前。
忽視風味品種??蒲泄ぷ髡咭恢痹谧龉叩钠贩N改良,為了提高單位產(chǎn)量,方便運輸和儲存,努力讓它們“結(jié)得更多、長得更硬”,卻很少考慮果蔬的風味。
由此可見,當?shù)亍竟咴陲L味上或具有明顯優(yōu)勢,消費者可酌情優(yōu)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