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高質量”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關鍵詞。
但高質量的教育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對這個問題,業(yè)界有很多探討。在多年的辦學中,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校長劉維朝也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
日前,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劉維朝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高質量的教育,應該是涵養(yǎng)生命的教育。
執(zhí)掌一所百年名校,劉維朝身上有很多光環(huán),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教育部首批領航名校長、“徐特立教育獎”獲得者……在這些光環(huán)之下,是他對高質量教育的孜孜追求。
20年前接任雅禮中學校長時,劉維朝便面臨一個選擇,把學校往哪里帶?當時,他選擇是“要辦一所‘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關注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學校?!?/p>
“高質量的教育,應該是涵養(yǎng)生命的教育?!眲⒕S朝說,“因為學校實際上是一個生命場,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的地方?!?/p>
他認為學校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樹立一個信念:珍惜生命,健康第一。
圖/CFP
近年來,我國學生的近視率逐年上升。教育部去年公布的對9個省區(qū)市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在疫情期間視力變化情況的調研結果顯示,半年多來,被調查學生視力不良發(fā)生率從59.2%上升到70.6%。
學生的健康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也讓人擔憂?!?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體育與健康監(jiān)測結果報告》顯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的肥胖率為8.8%和9.7%,比2015年分別上升了1.9和2.2個百分點。
“如何增強學生的身體健康,這是學校很重要的工作?!痹趧⒕S朝看來,雖然學校有體育課,也有課外活動,但最重要還是要讓孩子們形成鍛煉的習慣,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終身發(fā)展。
他發(fā)現(xiàn),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呈現(xiàn)一種上升的態(tài)勢。而學生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樣的,它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也不能完全歸結于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
“實際上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來自家庭及社會,家庭對孩子過高期望、社會過度競爭都會影響到孩子們?!?劉維朝說,教育本身應該減負,但學生的心理問題需要全社會來關注,需要家校社合力解決。
比如,學校要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對社會的責任感。但這種培養(yǎng)不是通過說教完成,而是在活動中形成。學校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或者在校內組織一些群體活動,通過大量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德智體美勞,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五育并舉”的要求。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高考為王”還是主流,學校對“智育”的追求遠遠大于其他方面。
“一個人的發(fā)展是需要各種養(yǎng)分的,就像人體一樣,各種微量元素都不能少,哪一種少了身體都會出問題。”劉維朝指出,學生的成長需要德育,也需要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這些都是必要的養(yǎng)分。
在他看來,基礎教育就是給孩子未來打基礎的,各種養(yǎng)分都要給足,這樣孩子在未來才會發(fā)展得更好。
學生上大學后,會傾向于學習某一個方面的知識,或者某一項技能,但學習這些專業(yè)的基本素養(yǎng)是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形成的,錯過了時機就很難彌補。
因此,劉維朝強調:“高質量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學校一定要重視這一點?!?h3>以素養(yǎng)為核心
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知識的獲取越來越便捷,社會需要的是能在各種情境下解決問題的人。
“教育應該從知識本位轉到素養(yǎng)本位?!眲⒕S朝提出,學校不能再“滿堂灌”,機械地傳輸知識,而是要不斷地去改革,關注學生的素養(yǎng)。
劉維朝很推崇傳統(tǒng)教育中的兩句話,是“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指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論貧富、貴賤、智愚、善惡。而“因材施教”是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
“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教室里的50個孩子是50個不一樣的生命體,每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都不一樣,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就是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的個性能夠得到很好的發(fā)展?!眲⒕S朝說。
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而人的發(fā)展?jié)撃?、興趣愛好也是多元的,只有幫助學生發(fā)展個性,釋放特長,才能滿足未來社會的需要。然而,在高考的壓力之下,有些學校已經把高中辦成了“高考沖刺班”,3年的學習就是為了最后兩天的考試。
作為湖南省的重點中學,雅禮中學也面臨這樣的壓力。但劉維朝一直要求自己和老師們保持平和之心,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
“高考是一個自然生成的過程。”劉維朝說,“現(xiàn)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普及化了,學生考上大學并不難。在這個階段,高中的使命應該更多地面向學生的培養(yǎng)。
但家長們依舊焦慮,學生們負重不堪,問題的癥結在哪兒?在劉維朝看來,這是因為大家都去追求“985”大學,甚至追求清華北大。而社會也有一些不好的導向,比如招聘的時候偏愛重點大學畢業(yè)生。這樣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教育“內卷”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