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鋒,林少輝
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白云分院 廣東廣州 510405
直腸癌為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手術為早期治療直腸癌的有效手段,局部切除術可最大程度避免手術所致的并發(fā)癥,在直腸癌治療中具有一定優(yōu)勢[1-2]。臨床上中醫(yī)可用于輔助及支持直腸癌患者,可最大程度改善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3-4]。近年來中藥與全身化療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逐漸廣泛用于直腸癌患者治療中,并取得較好效果。本研究將君子扶正湯用于行經(jīng)肛門局部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中,旨在觀察其應用效果。
從2019年5月~12月抽取60例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7例,女 13例,年齡 51~ 78歲,平均(63.52±3.46)歲,體 質 量 指 數(shù)(BMI)18.6~ 26.3kg/m2,平 均(22.45±1.97)kg/m2,高分化18例,中分化12例,腫瘤直徑 1~3cm,平均(2.01±0.84)cm。對照組男 18例,女12例,年齡52~77歲,平均(63.48±3.41)歲,BMI 18.4 ~ 26.5kg/m2,平均(22.47±1.95)kg/m2,高分化19例,中分化11例,腫瘤直徑1~3.5cm,平均(2.04±0.87)cm。兩組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2.1 納入標準 均經(jīng)手術病理、MRI確診為T1期直腸癌;腫瘤下緣距肛緣距離≤8cm;預計生存期>6個月;患者臨床資料均完善,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2.2 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潰瘍性結腸炎者;有治療禁忌癥者;對研究應用藥物過敏者;精神疾病者。
對照組行經(jīng)肛門局部切除術,行骶管麻醉,取截石位,擴肛滿意后對平滑肌進行松弛,牽拉肛管將腫瘤充分暴露在術野中,于腫瘤外1cm處四周各縫合4針,并以此為標記,將腫瘤外1cm處腫瘤及全層腸壁完整切除,之后行全層縫合處理。術后常規(guī)行抗感染治療3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君子扶正湯治療,藥方:人參30g,黃芪25g,當歸、白術、白花蛇舌草、茯苓各20g,半枝蓮15g,炙甘草10g。以涼水浸泡0.5h,初煎30min,濾除藥液后加水煎煮30min,濾除藥液并混合兩次藥液,放置在70℃水浴中濃縮至煎液濃度為含有生藥相當于1.5g/mL,分裝,每日早晚各溫服1次,50mL/次,持續(xù)治療1個月。
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5ml,應用電化學發(fā)光儀及配套試劑對血清CEA水平進行檢測,檢測方法為電化學發(fā)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使用儀器為貝克曼DXI 800型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分析儀,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A724水平,應用流式細胞儀對兩組免疫細胞因子水平進行檢測,包括 CD3+、CD4+、CD8+。
兩組治療前血清CEA、CA724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治療后CEA、CA724水平與對照組相比,相對更低(P<0.05),見表 1。
表1 2組血清CEA、CA724水平差異()
表1 2組血清CEA、CA724水平差異()
分組 CEA/ng·mL-1 CA724/IU·m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0) 7.25±0.853.91±0.61 6.12±1.074.01±0.78對照組(n=30) 7.27±0.815.13±0.74 6.15±1.125.24±0.94 t 0.093 6.967 0.106 5.515 P 0.926 0.000 0.916 0.000
兩組治療前括CD3+、CD4+、CD8+各指標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治療后上述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直腸癌為發(fā)生在直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發(fā)病率,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多數(shù)患者可獲得長期生存[5]。臨床對直腸癌多采用綜合治療,外科手術為首選治療手段,術后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放化療或分子靶向治療,但手術創(chuàng)傷及化療毒副作用可導致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明顯下降,而細胞免疫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有重要關系[6-7]。
目前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方式廣泛用于直腸癌中,大量研究表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直腸癌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機體免疫力,積極改善預后[8-9]。中醫(yī)理論認為,直腸癌屬“腸積”“便血”等范疇,發(fā)病病因主要為腎虧脾虛、正氣不足、精血虧虛、飲食不節(jié)、濕毒久蘊、邪氣侵襲所致,可表現(xiàn)出營衛(wèi)不固、肝脾腎虛等癥狀[10-11]。本次研究所用君子扶正湯方中人參有補脾益肺、復脈固脫、生津養(yǎng)血之效,黃芪有益氣固表之效,白術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之效,白花蛇舌草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之效,茯苓有健脾止瀉、利水滲濕之效,半枝蓮有活血祛瘀、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效,炙甘草可調和諸藥[12-13]。人參為君藥可大補元氣,黃芪、當歸二者相配可大補脾胃之氣,白術、茯苓相配可使健脾祛濕功效顯著,四者均為臣藥,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兩者為佐藥,炙甘草益氣和中,諸藥合用可共奏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之效[14-15]?,F(xiàn)代藥理亦證實,黃芪、人參等成分可激發(fā)增長細胞免疫功能,對免疫力低下者可促使脾淋巴細胞轉化率上升,進而增強吞噬細胞清除速度[16-17]。半枝蓮可有效抑制大腸桿菌,在腹痛、腹瀉中治療效果較理想,白術可增加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吞噬功能,進而提高淋巴細胞及免疫球蛋白,促使機體免疫功能提高[18]。
表2 2組免疫功能分析()
表2 2組免疫功能分析()
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0) 61.32±2.34 56.78±2.17 53.26±3.71 45.16±2.85 35.69±1.98 31.28±1.75對照組(n=30) 61.28±2.31 40.39±1.25 53.32±3.75 32.15±1.79 35.73±1.95 22.31±1.31 t 0.067 35.847 0.062 21.173 0.079 22.475 P 0.947 0.000 0.951 0.000 0.937 0.000分組 CD3+CD4+
CEA為一種特異性較高的腫瘤相關抗原,其水平可對直腸癌復發(fā)及轉移進行有效評價,A724為腫瘤相關的糖蛋白,隨腫瘤進展其水平可明顯升高[1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CEA、CA724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君子扶正湯在直腸癌圍手術期中應用價值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T淋巴細胞亞群可有效反映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其中CD3+、CD4+、CD8+各指標水平高低可有效反映細胞免疫功能強弱,其水平越高提示機體免疫應答能力越強[2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CD3+、CD4+、CD8+各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與李明[21]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君子扶正湯可有效改善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免疫功能,分析原因可能為君子扶正湯可抑制腫瘤生長,有效清除腫瘤細胞,進而促進機體免疫功能恢復,提升免疫力。
綜上所述,君子扶正湯用于直腸癌圍手術期中應用價值較高,可降低血清CEA、CA724水平,促進機體免疫功能盡快恢復,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