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征
(沙河市文化館,河北 沙河 054100)
文化在人類歷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構成。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下,人們的文化生活得到進一步的突破,很多基層群眾也會主動地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總體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質。然而,為了組織真正有價值的群眾文化活動,相關人員還要采取有效的組織和輔導方式,為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開展創(chuàng)造條件。
在我國,很多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以應付完成任務為目標,具有較大的被動性特點。同時,群眾文化活動的目標不清晰,組織者誤以為能讓基層百姓快樂即可,不能對群眾的精神層面給予豐富,以致于無法正常地傳播中央的理念和號召,甚至失去了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意義。此外,有的文化館受到商業(yè)的制約,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直接和利益聯(lián)系起來,導致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活力減弱[1]。
目前,很多基層的群眾文化活動主要以大眾自發(fā)組織為主,活動組織缺少資金支持,形式不夠規(guī)范,活動組織規(guī)模小,無法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學習與生活需求,降低了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水平。本地的有關部門忽視了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舉辦,群眾文化活動未得到有關機構的有力支持與指導,缺乏舉辦資金以及精神鼓勵,不利于群眾文化活動的正常舉辦。此外,有的區(qū)域的基層管理單位也未能正確認識基層群體的內心需求以及活動開展方向,難以發(fā)揮文化活動的舉辦價值。
在先進的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的時代下,普通大眾自身的認知水平、實踐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基層人們也開拓了文化視野,對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分析基層文化活動舉辦過程了解到,大部分基層百姓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依然比較保守,不愿主動參與地區(qū)組織的文化活動,引發(fā)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難的問題,同時,群眾文化思想、方式比較落后,基層群眾自身對文化活動沒有形成有效的認識,導致文化活動質量下降,未能緊跟政府對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要求,總體而言,基層文化活動的組織不盡人意[2]。
為了保障文化館更好地參與地區(qū)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相關人員必須增強自身對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與輔導工作的重視,意識到文化館的第一職能是加強與基層群眾的聯(lián)系。對于“春晚”、“元宵”、“國慶”等晚會及各種演出、比賽活動,是目前流行的群眾文化形式,可是,一般情況下這種活動主辦單位是黨委政府部門,由于公信力較高,導致個別文化館人員對群眾文化活動形成思想誤區(qū),以為活動只要有人參與,辦得火熱就達到目的,沒有致力于挖掘活動中的高層文化。為了讓文化館更好地為基層群眾提供精神和文化層面的服務,文化館負責人員一定要重視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輔導,而且,還要根據基層文化建設的“群眾性”特點,在組織與輔導群眾文化活動時必須密切貼近群眾的真實需求。具體而言,活動的開展要依托于方面方便人民群眾,采取有效的宣傳手段,激發(fā)基層群眾對活動的參與度,工作人員還要通過基層調查的方式,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內容、模式細節(jié)加以分析,提升群體的貫穿性,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大力支持[3]。
伴隨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越來越高。為了讓我國廣大基層群眾樹立文化自信,相關的基層部門應以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為主導,最大化地發(fā)揮相關部門領導的作用,輔助廣大基層構建完善的文化活動制度,全方位提升人們的思想意識。在 習近平總書記與中央對文化工作的指導下,我國農村是基層文化活動組織的主要區(qū)域。相關的基層部門應積極地更新工作思想,推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迅速發(fā)展,大范圍提升群眾的精神文化素質?;鶎咏M織人員也要加強基層文化設施、綜合文化站的建設,設定特定的文化活動場所,為基層百姓帶來高效、優(yōu)質的文化活動支持,幫助基層群眾在親自體驗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思想,有效地貫徹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工作。例如:基層單位應設置相應的音樂活動室,為基層群眾提供免費的音響、樂器等設施,不斷提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創(chuàng)辦質量。
在創(chuàng)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期間,以往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舉辦方式已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相關的基層部門工作人員應強化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組織策劃、輔導方面的創(chuàng)新,提升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推動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獲得全方位地提升。文化館需要充分地根據本地基層群眾的具體情況,樹立全局思想,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意識,有效地利用堅固的群眾基礎,向基層人群宣傳活動的文化內涵,提升基層大眾的思想、行為認知能力。同時,基層部門還要不斷地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舉辦水平,有效地組織群眾參與活動,激發(fā)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幫助當?shù)鼗鶎尤藗冊趯嶋H的群眾文化活動中收獲樂趣,提升人們的活動能力,有利于提高基層人群的文化素養(yǎng)。例如:組織機構領導可結合本地的文化特色,組織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一方面?zhèn)鞒挟數(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另一方面促進文化活動內容的創(chuàng)新,全面提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水平[4]。
有效地宣傳是組織與輔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先決條件,文化館工作人員應不斷地強化宣傳力度,更新宣傳內容、手段,促進基層百姓的思想得到進一步啟發(fā),強化對群眾文化活動內涵的理解,形成基層文化意識,進行自主學習,提升思想文化的滲透性。伴隨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各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不僅提升了基層部門組織活動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基層人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例如:每逢某些重大節(jié)日的時候,當?shù)氐幕鶎硬块T需充分地結合節(jié)日特點,引入信息技術,組織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引導基層群眾踴躍參加,進而感受節(jié)日文化的氛圍,提高群體文化活動的互動。如中秋、春節(jié)、元宵晚會中,基層部門工作人員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展開現(xiàn)場直播活動,召聚廣大基層人群前往觀看,還可以舉辦茶話會,增加也群眾之間的交流,強化基層人群的向心力,提升廣大基層的認知能力,自發(fā)地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密切關注,提升群眾的精神文化內涵。
總之,組織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從某種意義上滿足了基層人們的精神需求,豐富現(xiàn)代人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相關基層部門工作人員應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給予高度重視,提供必要的活動設施,加強輔助與引導,相關人員還要強化宣傳力度,創(chuàng)新活動內容和方式,促進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健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