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字分別為所在期和頁碼)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美國內(nèi)戰(zhàn)和波蘭獨立斗爭:馬克思與解放政治學 馬塞羅·默斯托 / 文 張福公/譯...............................1-33
阿甘本“生命—形式”范式的建構邏輯 劉 黎.........1-42
馬克思主義法學視角下美國女權主義運動的流變與異化 王保民 袁 博.................................................................3-33
埃及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百年歷程及經(jīng)驗教訓 趙丁琪...3-44
受眾商品、數(shù)字勞動之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與批判理論 克里斯蒂安·??怂?/ 文 汪金漢 潘璟/ 譯..........4-17
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生活觀研究 張 卨.........4-32
后疫情時代的歐洲重塑與左翼戰(zhàn)略 沃爾特·拜爾 / 文 李 鑫 于海青/ 譯....................6-43
批判性綜述: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日本 加文·沃克 / 文 馮英子/ 譯.....................................6-51
空間轉(zhuǎn)向的敘事變革與空間正義的理論重構:基于都市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理論 任 政...........................................7-23
馬克思探究與表達的教學法:過去與現(xiàn)在 德里克·福德 / 文 余維海 師 偉/ 譯.....................7-34
馬克思主義視角下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和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再思考 奈杰爾·沃爾頓 巴巴尼·尚卡爾·納亞克/文 楊 雷/譯....................................................................11-52
恩格斯的社會謀殺理論與法西斯主義景觀:對數(shù)字勞動及其異化現(xiàn)象的批判性探究 艾??恕に_哈/文 肖玉飛/譯.............................11-64
中外哲學前沿
人工智能對家庭倫理的沖擊與解構 張之滄...................1-3
心智多樣性與技術多樣性:建立在理論計算機科學基礎上的新經(jīng)濟的諸要素 貝爾納·斯蒂格勒 / 文 陳明寬/ 譯..........................1-15
法官薪酬制度的美國經(jīng)驗與借鑒 涂龍科......................2-4
論《易經(jīng)》哲學與榮格分析心理學之間本體生成論的貫通 張文智................................................................................4-3
勾勒姆與渾沌:瘟疫背景下中西醫(yī)學的通約可能 張樹劍...............................................................................5-3
個體與共同體:對兩種共同體主義的批判性考察 肖恩·塞耶斯 / 文 易佳樂/ 譯.................................5-25
美德倫理學者和積極組織學者眼中的美德一樣嗎? 劉 云 王麗娜 王萬力.................................................5-36
實踐智慧作為一種認識論策略:基于麥克道爾和德雷福斯之爭的探討 周 靖.................................................5-52
超越邏輯推理的直觀和想象:在風險社會中看因果關系 張康之...............................................................................6-3
G. 埃文斯對莫利紐問題的答復及其改造方案探究 駱長捷.............................................................................6-31
論藝術、生物學和選擇美學:一種批判的視角 馬修·蘭普利 / 文 孟凡君 盧幸妮/譯..................6-62
自然審美的想象力問題辨析 孫 偉 李慶偉.........6-76
自由主義思潮歪曲改革開放史的方法論揭析 姜迎春7-3
科技變革背景下哲學能否堅守文化烏托邦? А.А.古謝伊諾夫 / 文 杜宇鵬/ 譯............................7-42
當代“洞”論題的本體論新探 陳常燊 李 威.........7-50
赫施“保衛(wèi)作者”的詮釋學理論 王鍾陵..................8-3
康德摧毀了上帝本體論證明嗎? 馬 彪................8-22
信念倫理學何以可能 王慶原....................................9-24
審美發(fā)生、過程及美感性質(zhì)的神經(jīng)美學闡釋 胡 俊................................................................................9-39
論霍布斯公民服從與臣民自由難題的證成邏輯 蔣小杰.............................................................................10-26
沃格林人性秩序基本原理之源:靈魂秩序、城邦秩序與正義秩序 王紅曼..............................................................10-39
洛克之問:舍勒論人及人工智能的哲學探究 王海東..................11-3
Aufheben中譯探究:從康德到黑格爾、馬克思 王曉豐 文 炳.................................................................12-26
命名與言表 威爾弗里德·塞拉斯/文 馬芳芳 王 瑋/譯.........12-44
中外政治學前沿
美國總統(tǒng)大選民調(diào)的中國網(wǎng)民再造:以美國2020年大選為例 張愛軍...............................................................................2-3
世界議會缺失背景下全球準立法的模型化:日本“全球國際關系”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嘗試 豬口孝/文 任 慕/譯..............................................1-54
政府敘事的歷史比較及其范式建構:以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鄭家昊 ...............................................................................1-64
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理論緣起、發(fā)展脈絡與創(chuàng)新路徑 丁志剛 李天云 ................................................................3-56
西方公平正義理念的發(fā)展脈絡與時代意蘊 程 鵬...................3-68
阿根廷“轉(zhuǎn)基因悲劇”的話語壟斷及其中國反思 徐振偉 霍 特.................................................................4-42
未來生物技術發(fā)展及其法制保障 楊彤丹.................4-58
核心—外圍對話:全球國際關系學中的文明對話理念 霍米拉·莫希扎德 / 文 王文彬/譯............................7-10
世界多極競爭中的戰(zhàn)略穩(wěn)定新框架 維克多·米辛 / 文 原 玥/ 譯.....................................8-35
21世紀英國工黨和保守黨價值觀教育之比較及其啟示 孫喜香..............................................................................8-49
論后戲劇劇場“政治性”的生成與演化 楊澤凡...........................9-85
中外經(jīng)濟學前沿
梳理與辨明:關于哈耶克貨幣理論性質(zhì)的學界爭論 王 程 ................................................................................2-75
歐美“文化經(jīng)濟學”研究及啟示 張 斌 ...................2-88
后疫情時代東亞經(jīng)濟共同體構建方略 李學成.........3-81
科技創(chuàng)新與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轉(zhuǎn)型關系綜述 尚勇敏3-91
國外幸福研究的“知識圖景”:熱點、網(wǎng)絡與結(jié)構 顏 軍 朱 旭 ......................................................................4-71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如何能夠影響市場設計 保羅·米爾格羅姆 史蒂文·泰迪里斯 / 文 劉佳平/ 譯.............................................4-88
走向具有隨機性的動態(tài)非均衡理論 馬丁·古茲曼 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文 施 楠/譯........................8-59
數(shù)字經(jīng)濟前沿研究綜述 徐麗梅 ...................................8-87
絲綢之路上的貿(mào)易與政治破碎:中國—東方穆斯林歷史交往的經(jīng)濟文化影響 麗薩·布賴德斯 克里斯托弗·派克/文 李忠林 朱靈燕/譯 .............................................11-75
經(jīng)濟哲學視域中的市場社會與社會精神的建構 康 翟 ...............................................................................11-91
中外法學前沿
日本代用監(jiān)獄制度的考察與反思 高一飛 尹治湘....2-16
場域變化視角下網(wǎng)絡空間對國際法上主權概念的重塑 歐水全 ................................................................................5-61
比較法視角下債權讓與中債務人抗辯的類型化考察 楊瑞賀 ................................................................................5-74
作為刑罰正當化根據(jù)的報應:刑法學的視角 松原芳博 / 文 王兵兵/譯 .............................................7-64
當代西方犯罪學的三大發(fā)展趨勢及對我國犯罪防控的啟示 趙 希 .................................................................................7-73
緊急狀態(tài)破壞法治嗎?——二戰(zhàn)以來美國緊急權力擴張及制約問題研究 劉志欣.............................................................................10-3
緣起、拓展與糾偏:國外監(jiān)察專員的制度化過程與調(diào)適 董 娟...........................................................................10-15
中外管理學前沿
科技創(chuàng)新鏈視角下基礎研究成果價值發(fā)現(xiàn)機制 周文泳 郭雅楠...............................................................5-13
國際海洋保護區(qū)研究新進展及對中國的啟示 張希棟 周馮琦 .................................................................7-88
國外政策轉(zhuǎn)移研究的知識圖譜及其啟示 邊 燚 王金水............................................................12-13
中外社會學前沿
全球經(jīng)濟中的知識勞動者:今天在本地,翌日就外包文 森特·莫斯可 / 文 徐偲骕 姚建華/ 譯..................1-78
民族志研究的倫理反思:基于愛麗斯·戈夫曼《在逃》的分析 劉華芹.............................................................................1-90
社會技術想象:科學技術人文社會學研究領域新的分析性概念工具 曹 玫.............................................................2-53
歐亞比較視野中的社會沖突觀及其評析 唐納德·萊文/ 文 薛亞利/譯評..............................2-65
社會科學中的因果解釋:邏輯、樣本與方法的權衡 葉成城.............................................................................6-18
“兩點論”觀照下“軟實力”的新解、評估及其提升 鄧偉志...............................................................................9-3
社會整合的道德之維:關于帕森斯、齊美爾和莫頓的道德社會學思想 唐納德·萊文/文 劉汶蓉/譯評 ........12-60
論哈貝馬斯文化理論的批判性根源及其指向 陳太明.12-74
社會學經(jīng)典源流中的激烈轉(zhuǎn)變 唐納德·萊文/文 薛亞利/譯...................................12-85
傳播政治經(jīng)濟學前沿
大眾傳播系統(tǒng):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盲點 達拉斯·W.斯麥茲/文 楊嶸均 操遠芃/譯...........9-50
卡爾·馬克思與互聯(lián)網(wǎng)研究 克里斯蒂安·??怂?尼克戴爾·維斯福德/文 顧佳圓/譯..........................................................................................9-66
數(shù)字經(jīng)濟中的權力和責任:數(shù)據(jù)、算法與勞動監(jiān)控 羅畢·瓦林 鄧肯·麥肯 / 文 姚建華 路 玨 覃琳嫣/ 譯..........................................................................................9-77
受眾商品:關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盲點的爭論 比爾·利文特/ 文 楊嶸均 盧 晗/譯................11-24
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盲點:對達拉斯·斯麥茲的回應 格雷厄姆·默多克/文 楊佳鋒/譯......................11-35
收視率評估產(chǎn)業(yè)及其制度研究路徑:大眾傳媒商品問題的第三種答案 艾琳·R.米漢/文 吳 悠/譯..............................11-44
中外信息學前沿
地球工程決策的棘手性與復雜性 張彥著 阿爾弗雷德·波什.............................................3-17
人工智能、全球化與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 安東·科里內(nèi)克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文 石建兵/譯.......................................................................................9-10
每秒1000億數(shù)據(jù)行:21世紀早期的媒體分析 列夫·曼諾維奇 / 文 張 斌/譯 ................................10-49
數(shù)據(jù)匿名化對群體間差異的統(tǒng)計表征的影響 許 衡 張 楠 / 文 顧 潔/譯 ...................................10-60
人工智能能否變革高等教育? 托尼·貝茨/ 文 王文勝 戚亞娟/譯....................11-15
論數(shù)字化對社會治理的空間重構及其思維變革 速繼明...........................................................................12-3
中外文化研究前沿
意義與目標喪失:西方文化的必要性、領導力及潛在的極權主義因素 安德拉斯·朗茨 / 文 吳萬偉/譯.............................10-76
關于近代女性翻譯文學的文學史梳理 劉麗霞.......................10-87
世界中國學
生態(tài)文明的生態(tài)社會主義根源 阿倫·蓋爾/文 曲一歌/譯 ......................................2-29
毛澤東思想對拉美地區(qū)文化政治的影響研究 高維謙........................2-42
西方學界對中國共產(chǎn)黨“威權主義”形象的誤讀及其辯駁 趙宬斐................................................................................3-3
基于開源情報的海外中國共產(chǎn)黨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李 媛...............................................................................5-88
美國中國學研究的真相探索與現(xiàn)實關懷:以費正清為中心的考察 黃 濤.........................................................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