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平
(重慶藝術學校,重慶 400054)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它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道德標準來對其成員形成有組織、有計劃的影響,并使他們形成一定社會需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政教育在學校里也屬于通識教育,它可以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是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形成的有利方式。
藝術是人類通過某些手段來反映現(xiàn)實的一種文化,它往往具有美學價值和哲學價值,具有抽象、感性的特點。而藝術類課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這類品質,和探究他們的藝術潛力,所以從整體行動上來說是更為自由的[1]。
在藝術教育中,往往重視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因為藝術較傳統(tǒng)文化課程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學習模式,而很多學生在學習早期并沒有接觸過,所以一旦學習,對專業(yè)技能的訓練就會更加重視。而在應試教育中,藝術類考生要求的文化分數(shù)也較低,這也成為藝術課程忽視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主要原因。
藝術注重表達自我的想法,卻忽視了基本政治理念。如果說思政教育是社會價值共性的培養(yǎng),那么藝術就是學生個體個性的培養(yǎng),它主張表達強烈的自我色彩,而對現(xiàn)實生活漠不關心,這也造成了藝術學生缺乏對國家政治的基本了解[2]。
自由是藝術的明顯特征,但是過度的自由會讓人散漫,這是不符合我國黨政思想綱要的,我們是一個集體的社會,黨政思想要求我們以集體利益為主,強調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藝術類課程不重視組織和紀律性,在思政建設上顯得更為薄弱。
綜上所述,藝術類課程明顯缺乏正確的思想政治領導,而在新時代,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脊梁,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思想引領,才能走上正確的道路,所以在藝術類課程中加強思政教育勢在必行。
1)思政課堂樹立正確三觀。思政課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體現(xiàn)社會主義中、高等教育中的本質要求。在思政課程的教育中,首先,應該充分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配合思想政治理論來加強學校的科學文化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力量建設,促進思政教育隊伍的壯大。其次,主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思想,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并聯(lián)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聯(lián)系藝術類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將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給予學生更加全面的思想政治體系。最后,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三觀的正確培養(yǎng),鼓勵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人生目標,向著正確的人生道路邁進。
2)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為了提高藝術類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基本的理論知識,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進行思政工作的開展。在大型節(jié)日或者大型活動中,將愛國主義教育代入其中,將黨的發(fā)展歷程和我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等做成影片,做成節(jié)目在大型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藝術生本身具有藝術創(chuàng)作的能力,所以可以在藝術課程中專門打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專題作品征集活動,這樣即激起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又在活動中宣傳了愛國主義,是樹立正確思想政治理念的絕佳機會。
在重大節(jié)日中,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觀看宣揚愛國主義的視頻和紀錄片,讓學生通過影片深切感受到國家的發(fā)展建設和新時代社會的政策觀念,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自身奮斗目標,也能夠得到思想上的正確領導[3]。
要想做好藝術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光是學習、宣傳還是不夠的,學校要加強思想政治管理才能達到教學應有的效果。而藝術類學生自由散漫的個性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教育管理應該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堅持黨的正確領導,以新時代黨對教育的要求為指導方針,更好的針對藝術生的特性進行管理,實現(xiàn)教育的功能性。
1)提高管理隊伍的藝術素養(yǎng)。人們總是對和自身相似的事物有著更高的認同感。尤其是對于藝術生,應該選擇更具藝術素養(yǎng),可以得到學生認可的管理人員來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管理者和學生是辯證統(tǒng)一的存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是主體也是客體,管理者應該以帶領者的身份進行引導,從自身做起,給學生樹立榜樣。如果是完全機械化的灌輸思想一定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只有具有藝術素養(yǎng)的管理人員才可以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帶領學生通過自身探索認識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從而真正愿意接受正確的引導。
2)加強文化素質和“兩課”教育。對于青少年來說,良好的文化素質是形成思想道德的基礎,所以有一定的文化教育非常重要,它能夠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文化涵養(yǎng)和文化底蘊,給藝術生提供更加好的認知基礎和眼界。開展一般文化課程和社會課程有助于構建學生心中現(xiàn)實與藝術之間的紐帶,使學生的藝術學習不至于脫離現(xiàn)實,這也有利于藝術的創(chuàng)作。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當今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這帶來了更加嚴重的社會競爭,從而給青少年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社會問題一觸即發(fā),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即將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的時候,這些心理問題會更加明顯。而藝術類學生相較于普通高校學生更為感性,所以在這方面會受到更大的影響。伴隨著理想愿望的落空和世界認知的巨大反差,容易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從而導致心理失衡。一旦出現(xiàn)心理問題,就會影響個人行為和基本判斷,這是非常不利的。思政教育團隊不僅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還要在黨的要求下,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多加關心,真正做到傾聽青少年心聲,促進藝術類學生健康地成長[4]。
在新時代,校園藝術類課程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求教育團隊從自身出發(fā),圍繞黨的建設理念,落實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從思政教育出發(fā),在理想信念上,做好課程內容的選擇和愛國專題教育;在管理上,提高管理隊伍的藝術素質、加強文化教育、注重心理健康,幫助藝術類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更好地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成長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