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20世紀60~80年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援助坦桑尼亞農場建設的歷史考察

        2021-04-14 21:36:25賈躍躍
        新疆社科論壇 2021年3期
        關鍵詞:援外坦桑尼亞兵團

        賈躍躍 姚 勇

        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下文簡稱坦桑尼亞)成立于1964年,是東非大國之一。近百年的殖民侵略使坦桑尼亞的種植方式仍停留在刀耕火種的落后狀態(tài),農業(yè)種植以經濟作物為主,糧食長期無法實現自給自足。1964~1981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文簡稱兵團)接受國家的援外任務,展開對坦桑尼亞烏本加農場、魯伏農場、魯伏國民服務隊、馬分加國民服務隊四個農業(yè)項目的援建工作。這是當時中國對坦桑尼亞進行經濟援助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學術界雖然有一些20世紀我國援非工作的研究成果①,但針對兵團援助坦桑尼亞建設四個農場的專門研究尚未見到。本文就1964~1981年兵團援助坦桑尼亞農場建設的國際背景、援助內容及其重要意義展開較為全面的考察。

        一、20世紀60年代中國外交政策的轉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世界格局逐漸呈現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相互對立的局勢。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根據歷史經驗清晰地認識到,“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②,并明確指出,“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誼的援助只能向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面去找?!雹坌轮袊闪⒉痪茫?950年2月14日,中國就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但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蘇聯大國沙文主義泛濫,蘇中之間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日趨激烈,雙方關系逐漸走向惡化。

        1959年6月,蘇聯單方面撕毀了1957年10月與中國簽訂的關于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拒絕再給中國提供某些核工業(yè)的技術資料和樣品,雙方關系進一步惡化。進入20世紀60年代后,中蘇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蘇聯對不服從其“美蘇合作,主宰世界”戰(zhàn)略的中國進行了更為嚴厲的打壓和孤立。1960年,蘇聯不僅在華沙條約國首腦會議和布加勒斯特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大肆攻擊中國,而且在7月份,在事先不和中國政府商量的情況下單方面決定撤回全部在華的蘇聯專家1390人,并終止派遣專家900人。④1962年4~5月,由于蘇聯駐新疆機構和人員的非法策動,中國新疆伊犁、塔城6萬多邊民越境逃往蘇聯,造成中國方面損失累計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⑤在日益升級的中印邊境沖突問題中,蘇聯公然為印度提供軍事支持。“1961年4月,莫斯科賣給新德里8架四引擎軍用運輸機。接著,蘇聯又向印度提供能在1000英尺高空運輸人員和給養(yǎng)的直升飛機?!雹逓槎糁莆覈鴩懒α康陌l(fā)展,1963年8月,蘇聯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與美英兩國在莫斯科簽訂所謂的限制核擴散的《部分核禁試條約》,將中蘇關系逼上了絕路。

        中蘇關系惡化的同時,美國肯尼迪政府繼續(xù)發(fā)展對華的遏制孤立政策??夏岬险膶θA遏制政策表現在:第一,在政治上,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面對國際形勢的發(fā)展,肯尼迪深知艾森豪威爾提出的暫緩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的提案必將失敗。為維持剛上任的威信,肯尼迪主動提出將此問題轉為“重要問題”的提案,以便控制聯合國三分之一的票數以否定新中國恢復其合法席位。第二,在軍事上,繼續(xù)其前任的政策,對華進行“新月形”包圍。一方面,美國積極支持退居中國臺灣的國民黨勢力反攻大陸,將中國臺灣作為它的一個遠東軍事基地,為其提供大量的軍事援助,“自1951年5月美國軍事顧問團成立到1960年11月,美國給予臺灣當局的軍事援助總額達20億美元?!雹吡硪环矫?,在中印沖突爆發(fā)后,美國極力拉攏印度加入反華陣營,為其提供巨額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從1959年下半年到1961年底,即印度政府掀起大規(guī)模反華活動期間,美國給予印度的經濟援助近41億美元?!雹嗟谌?,在經濟上,肯尼迪大體上仍繼承了艾森豪威爾時期的對華封鎖和禁運政策。

        20世紀60年代初,在中蘇關系走向全面惡化的同時,美國繼續(xù)全面遏制中國,中國遭受來自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國家安全面臨嚴峻的形勢。因此,中國的外交戰(zhàn)略從初期的“一邊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轉變?yōu)椤皟蓚€拳頭出擊”。同時,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逐漸走向高潮,大量的亞非拉殖民地擺脫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進入聯合國,登上國際舞臺,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面對國際形勢的改變,1964年,毛澤東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1946年的“中間地帶”理論,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內部并不是像鐵板一樣團結,日本、意大利、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美國的霸行也感到不滿。因此,毛澤東主張美蘇之間遼闊的“中間地帶”既包括有亞非拉經濟落后的國家,也包括意大利、法國等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和日本。⑨其中,作為第一中間地帶的亞非拉新興的民主主義國家成為中國團結和爭取的對象。

        二、中國援助坦桑尼亞

        東非地區(qū)雖然和中國隔著遼闊的印度洋,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使兩者的貿易往來有著悠久的歷史。近代由于帝國主義長期的殖民統(tǒng)治,中非之間的聯系中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由于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在非洲大陸大肆傳播反華言論,惡意毀壞中國的國際形象,使非洲人民對新中國長期存在誤解甚至是敵意。1955年4月,旨在討論和解決亞非人民自身發(fā)展問題的萬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召開。中國作為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力量受邀參加,開始了與非洲國家的直接接觸。萬隆會議上,在各國代表因思想意識和國家制度的差異而爭執(zhí)不休時,中國代表周恩來總理呼吁參會的其他二十八國“包容分歧,擴大共識”,使中國“求同存異”的倡議受到與會各國的接納。針對亞非各國之間的經濟發(fā)展與合作問題,周恩來總理認為“我們亞非國家之間的合作應該以平等互利為基礎,而不應該附有任何特權條件”⑩。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萬隆會議十項原則,使西方國家對中國“進攻性強”“好戰(zhàn)”等妖魔化的宣傳不攻自破,中國愛好和平發(fā)展的國際形象受到非洲各國的認可。

        萬隆會議后,中國把發(fā)展同亞非拉國家的友好關系作為對外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亞非拉各國,尤其是非洲各國反帝反殖運動及獨立后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援助。1956年,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中國為埃及抗擊英法武裝侵略提供了2000萬瑞士法郎的無償援助。在阿爾及利亞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中,中國提供了價值7000多萬元人民幣的物資和現匯援助。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國國民經濟陷入嚴重困難之時,中國仍秉持國際主義原則繼續(xù)向亞非國家提供經濟援助。1960年,為了幫助剛獨立的幾內亞發(fā)展國內經濟,中國向幾內亞提供了2250萬盧布不附帶任何條件和特權的無息貸款。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來總理相繼開始了對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國的訪問。其間,周恩來總理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十項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處理同非洲國家間的相互關系所必須堅守的五項原則。這五項原則的提出不僅符合非洲的實際情況,也符合中非人民的共同利益,受到非洲各國人民的歡迎。1964年初,周恩來總理進一步提出著名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的八項原則”,強調中國的援助不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以實現受援國獨立發(fā)展為目的的雙方互惠的援助。中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援助行為和主張受到非洲各國的熱烈歡迎,中國維護不發(fā)達國家利益的形象在國際舞臺上逐漸確立。

        坦桑尼亞作為東非最大的國家,如同非洲其他國家一樣希望早日擺脫前宗主國的控制,維護自身獨立性。自1885年起,坦桑尼亞先后淪為德國和英國的殖民地,經歷了近百年的殖民統(tǒng)治。長期以來,殖民者利用坦桑尼亞廣闊的土地片面地發(fā)展單一的經濟作物,將坦桑尼亞變?yōu)槠涔I(yè)發(fā)展的原料供應地和成品傾銷市場。這種掠奪式的開發(fā)嚴重擠壓了糧食作物的耕種空間,使坦桑尼亞的糧食生產長期無法自給。坦桑尼亞被迫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僅桑給巴爾地區(qū)每年進口的大米就有70萬英鎊左右。坦桑尼亞的國民中有95%的農業(yè)人口,屬于典型的農業(yè)國家,但因耕作方式極為落后,農業(yè)種植基礎設施簡陋,缺乏后期管理,坦桑尼亞的糧食作物產量極低,國家糧食安全受到威脅。

        自1961年坦桑尼亞的大陸部分坦葛尼喀獨立以來,坦桑尼亞受到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援助,但這些援助都帶有明顯的附加條件。1960年,伊朗議員哈拉特巴里公開抨擊美國干涉伊朗內政,并指出美國將伊朗石油收入的40%收入囊中,“他們(指美國)給我們貸款,可是每一筆貸款都附加了成百個條件?!?962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維克托·佩洛認為,美國對不發(fā)達國家的援助是為了對其進行更好的控制和剝削,“近兩年來美國從拉丁美洲掠奪的美元要比貸款多十三倍”。1964年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成立后,其第一任總統(tǒng)尼雷爾反復強調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提出“農業(yè)的進步是坦桑尼亞發(fā)展的基礎”。同樣經歷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成為坦桑尼亞求助的對象。對于長期受殖民者操控的坦桑尼亞來說,尼雷爾總統(tǒng)更傾向于平等友好的援助。尼雷爾總統(tǒng)認為,中國的農業(yè)發(fā)展走在坦桑尼亞前面兩步甚至是三步,“這個古老的民族正在解決要養(yǎng)活七億人民的困難。他們的發(fā)展階段同我們是有關的。”因此,1964年6月中旬,坦桑尼亞第二副總統(tǒng)拉希迪·卡瓦瓦率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希望能獲得來自中國的援助。1964年6月16日,中國與坦桑尼亞簽訂《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為坦桑尼亞建設紡織印染廠、農場、農具廠等項目提供經濟技術援助。

        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援助坦桑尼亞農場建設

        1964年10月,中國外經部和農墾部決定,由兵團作為籌建單位參與對坦桑尼亞援助工作。兵團是由駐疆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zhàn)軍第一兵團第二、六軍大部,第五軍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脫離國防部隊序列,集體就地轉業(yè)于1954年組建而成。而后,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全國各地大批懷著建設新中國理想的優(yōu)秀青壯年、復轉軍人、知識分子、科技人員投身邊疆建設,加入兵團發(fā)展。第二、六軍入疆之初,新疆農業(yè)發(fā)展落后,糧食不能自給。為減輕國家和人民的負擔,兵團人充分發(fā)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在天山南北開墾荒地,將廣闊的戈壁灘變成大糧倉。多年的耕種,使兵團人掌握了豐富的農業(yè)生產經驗,兵團不僅實現了糧食自給,還有大量余糧上繳國家,“從1954年到1960年,兵團共上繳糧食5127萬公斤,1961年兵團上繳糧食3370萬公斤,1962年上繳糧食4780萬公斤。”此外,從兵團的構成來看,作為一支特殊的戰(zhàn)斗隊,兵團人始終以軍紀嚴格要求自己,具有高度的執(zhí)行力、組織性和政治覺悟;同時,大量內地的有志青年不顧個人利益遠赴邊疆加入兵團建設,使兵團職工年齡、性別結構得以優(yōu)化的同時,也使兵團的整體知識水平得到提高。

        1964年9月,農墾部處長許超、兵團勘測設計大隊區(qū)隊長嚴以綏、兵團農學院農業(yè)實驗站站長吳仁弟等人組建農業(yè)項目考察組前往坦桑尼亞烏本加進行農業(yè)條件考察,兵團援助坦桑尼亞農場建設就此拉開帷幕。

        烏本加農場是兵團援助坦桑尼亞建設的第一個農場,位于桑給巴爾島東北部。1964年11月,初到烏本加的兵團技術人員采取“邊考察、邊設計、邊施工、邊試種”的工作方針,將開墾荒地、作物試種和房舍建設三項工作同時推進。面對當地物資匱乏的情況,兵團技術人員發(fā)揚“戈壁灘上蓋花園”的精神,自己采沙、燒磚、建房屋,沒有辦公室就將從祖國運來的藥箱壘起來作墻。受當地氣候的影響,水稻種植起初并不順利。為解決作物產量低的問題,兵團援外人員收集了十幾種稻谷良種進行栽培試驗,最終選定相對高產的矮稈菲律賓8號水稻。在建場期間,為了更好地觀察作物的生長狀況,他們在田頭搭建椰子棚和當地工人共同勞作。經過3年的努力,他們基本摸清了當地水稻的生產規(guī)律,對作物播種期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兵團技術人員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作物播種前進行藥物拌種,以減少作物的病蟲害,加大化學除草比重,以減輕當地野草瘋長的問題。噴灑農藥、中耕、拔草、驅鳥,兵團援外人員事事親力親為,為當地工人做示范,“晴天一身灰和汗,雨天滿身泥和水”是兵團技術人員工作狀況的真實寫照。經過兵團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至1975年技術合作期結束,烏本加農場的水稻產量由最初的每公頃產500公斤增加到每公頃產1.3噸。

        魯伏農場是兵團在坦桑尼亞援建的第二個農場,始建于1966年12月。由于位于坦桑尼亞大陸魯伏河西河槽地帶,魯伏農場植被生長茂密,土壤肥力較高。但由于臨近大河,農場的勘測和施工通常面臨著不定期的洪水、茂密的野草和當地的蛇及野蜂的攻擊。兵團援外人員不得不在高溫30多度的情況下腳穿雨靴、頭戴防護帽參與農場建設。由于對現實情況的認識不足,農場初期的建設成效并不理想。農場的房屋設計缺乏排水、通風和防蚊設施,無法適應當地氣候炎熱和蚊蟲繁多的自然環(huán)境,倉庫建設也存在標準較低的問題無法使用。而圍堤構筑由于僅參考了當地10年的水文資料,建筑高度不足,曾發(fā)生3次決口,4次決堤,導致附近已施工農田被淹沒,水稻顆粒無收。1969年9月,兵團增派五人工作組對以上問題進行了修正。兵團援外人員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不分晝夜的工作,提前兩個月完成了9.3公里的圍堤加高加固任務。魯伏農場采用“一稻一旱(玉米、豆類)”的耕作制度,于1966年開始試種。1973年,水稻種植面積達607公頃,單產由每公頃0.29噸增加到每公頃3.6噸。1974年6月,農場建設完工,順利移交坦桑尼亞,中坦雙方進入技術合作期。在兵團援外人員和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下,四年合作期內農場的水稻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700公頃左右,單產達每公頃4.3噸。

        國民服務隊是坦桑尼亞軍事力量的一種,其職責涉及對青年進行政治教育、軍事訓練及農業(yè)生產技術培訓等任務。1975年,兵團調撥在坦桑尼亞的技術人員為坦桑尼亞國民服務總隊下屬的魯伏國民服務隊和馬分加國民服務隊駐地的農場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兵團援外人員指導當地工人進行農場屋舍、道路、農田建設,對當地的作物品種及耕作制度進行了篩選更換。魯伏國民服務隊和馬分加國民服務隊的水稻品種由高稈品種更換成矮稈菲律賓8號水稻,玉米種植則篩選出海不利提——613品種代替產量較低的原有品種。此外,兵團援外人員指導當地民眾改變以往粗放的耕作方式,細化農作物的播種及管理。對當地玉米部分種植在雨季、部分種植在旱季的做法進行合理優(yōu)化,將玉米播種期統(tǒng)一調整至雨季第一場雨后;增加種植密度,合理規(guī)劃作物間距;加強田間管理,組織人工及時清理田間雜草,定期施撒化肥農藥,對害蟲進行殺滅和控制。為了增加當地的機械使用率,兵團援外人員對當地廢棄的農機用具進行修理改裝,繼續(xù)發(fā)揮作用,提高作業(yè)效率。至1978年,魯伏國民服務隊的耕種面積由1974年種植水稻的120公頃(實收50公頃)擴大至水稻種植191公頃,玉米種植142公頃;馬分加國民服務隊的玉米單產由1975年每公頃1.088噸增加到每公頃1.84噸。

        四、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援助坦桑尼亞的意義

        兵團援助坦桑尼亞四個農場的建設,不僅推動了坦桑尼亞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也使中國和坦桑尼亞之間建立了真摯的友誼。

        1. 兵團的農場援建工作使坦桑尼亞的農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得到較大發(fā)展

        1964年9月至1981年7月,兵團援外人員在坦桑尼亞先后完成了四個農業(yè)援建項目,選派水利、農業(yè)、畜牧、農機等方面的專家及技術人員298人次。在兵團援外人員與坦桑尼亞民眾的共同努力下,援助坦桑尼亞農場建設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在農業(yè)生產方面,兵團援外人員指導坦桑尼亞工人平整田地,建造房屋,規(guī)劃農田水利,擴大農田種植面積,篩選優(yōu)良品種,提高單位產量。截至1981年,由兵團援外人員組建的中國技術專家組回國之前“組織種植水稻、玉米、豇豆累計面積9902.6公頃,總產量29247噸,其中水稻平均公頃單產2.88噸,玉米1.39噸”。在畜牧養(yǎng)殖方面,兵團援外人員指導當地民眾在農場中養(yǎng)殖雞、豬及奶牛等牲畜以增加蛋奶肉的來源,提高農場收入。從1971年魯伏農場的生產情況來看,飼有產蛋雞5000只,每天產蛋2600多個;奶牛27頭,每只產奶量達8~10公斤;豬100頭預計每頭可盈利150先令。

        2.兵團為坦桑尼亞培訓了一批技術、業(yè)務和管理人員

        在援助坦桑尼亞農場建設期間,兵團援外人員本著使受援國最終走向自力更生、獨立發(fā)展的援助目標,在實際工作中認真總結種植經驗,積累技術資料,編撰技術文件,在農場移交時將這些文件一并移交坦桑尼亞保存。此外,與其他國家援助專家“兩手叉腰,嘴叼煙斗”的形象不同,兵團援外人員與農場工人一同下地勞動,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割、儲存,兵團援外人員事事以身教學,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將他們總結出的一整套水稻種植方法和作物儲存技術傳授給坦桑尼亞工人。工作之余,兵團援外人員開設系統(tǒng)的水稻栽培、田間管理、機械維修等課程,為坦桑尼亞培養(yǎng)了一批能夠熟練掌握和操作農業(yè)機械及農田管理的工人。至1981年回國,兵團援外人員為坦桑尼亞培訓的技術人員包括在烏本加農場建設中培養(yǎng)的120人,魯伏農場建設中培養(yǎng)的100多人及馬分加國民服務隊生產區(qū)建設中培養(yǎng)的15人。另外,農場周邊的坦桑尼亞民眾會時常到農場參觀和學習交流經驗,兵團援外人員也時常受邀前往其他農場傳授種植經驗,指導耕作。1963年的《人民日報》曾報道,一位經常到烏本加農場探討水稻種植和管理問題的桑給巴爾朋友所種植的水稻“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3.兵團的援建工作使“中國援助”在非洲大陸上獲得更多國家的關注,為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贏得更多的支持

        中國并不是對坦桑尼亞提供農業(yè)援助的第一個國家,英國、荷蘭、法國和阿拉伯都曾在坦桑尼亞進行過農業(yè)開發(fā)。在他國專家認為不宜發(fā)展農業(yè)的魯伏河畔,兵團援外人員建立起魯伏農場和魯伏國民服務隊,使農場獲得一次又一次的豐收。相對于英國援助者對當地民眾的打罵訓斥,兵團援外人員給予他們的是足夠的尊重和耐心的指導。據馬暖和、韓祖?zhèn)惢貞?,在教當地居民開拖拉機等農機具之余,他們會教當地炊事員包包子、烙餅、蒸饅頭,邀請當地民眾觀看《東方紅》等中國電影。兵團援外人員在援助坦桑尼亞期間與坦桑尼亞群眾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受到坦桑尼亞人民的尊敬和歡迎。每當坦桑尼亞民眾從農場經過,看到與當地工人一起勞動的兵團援外人員時,他們都會熱情地打招呼,有些人甚至可以用中文說“您好”。在兵團援外人員回國時,坦桑尼亞人民像送別親人一樣歡送他們。離別時,尼雷爾總統(tǒng)拉住兵團援外人員嚴以綏的手,希望這個年輕的中國技術員能夠繼續(xù)留在坦桑尼亞。作為中國援助坦桑尼亞的重要組成部分,兵團援助坦桑尼亞農場建設的工作受到了坦桑尼亞全國上下的一致認可和贊揚,令坦桑尼亞國民感受到了中國維護發(fā)展中國家利益的援助本質。從“18國提案”到“23國提案”,坦桑尼亞一直都是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同時,兵團援助工作的成果也向非洲人民展現了中國援助的實力,使中國援助受到非洲各國的歡迎。1971年,看到中坦經濟合作情況的盧旺達主動表明愿意與臺灣斷交并在聯合國投票支持中國,希望可以獲得中國的經濟援助。同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召開,中國以76張支持票恢復聯合國席位,其中非洲兄弟的支持票占比近三分之一。

        五、結語

        20世紀60~80年代,兵團援助坦桑尼亞四個農場建設只是當時我國援助坦桑尼亞眾多建設項目中的一部分,也是我國援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兵團援外人員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的兵團精神帶到坦桑尼亞,推動了坦桑尼亞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得到坦桑尼亞人民的肯定與尊敬,也為中國贏得非洲各國的信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如今,新疆作為“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的核心地區(qū),是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長期以來與中亞周邊國家有著農產品貿易、農業(yè)投資及農技開發(fā)等方面的合作。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向縱深推進,沿線國家經貿互動交流日漸密切,兵團應充分利用這一難得的新機遇,繼續(xù)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提升實力,踐行中國“友善、和平、共贏”的發(fā)展理念,全面深化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

        注 釋:

        ①胡美,劉鴻武:《中國援非五十年與中國南南合作理念的成長》[J],《國際問題研究》2012年第1期,第16~32頁;蔣華杰:《冷戰(zhàn)時期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援助研究(1960—1978)》[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朱晨晨:《上海對非洲國家經濟技術援助研究(1956—1966)》[D],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徐文穎:《上海援摩洛哥醫(yī)療隊研究(1975—1985)》[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蔣葉:《20世紀70年代上海對西非部分國家經濟援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薛琳:《周恩來推動援建坦贊鐵路》[J],《黨的文獻》2012年第3期;張勇:《對中國援助坦贊鐵路的歷史考察》[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第33~36頁。

        ②③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載于《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第1410頁,第1412頁。

        ④當代中國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二卷1956~1966)[M],北京:人民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年,第311頁。

        ⑤宋鳳英:《1962年新疆邊民外逃事件》[J],《黨史文苑》2005年第9期,第4頁。

        ⑥孫其明:《中蘇關系始末》[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53頁。

        ⑦杜繼東:《20世紀50~60年代美國對臺灣的軍事援助》[J],《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第146頁。

        ⑧王學軍,趙力兵:《透析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政治戰(zhàn)本質》[J],《理論學刊》2012年第3期,第103頁。

        ⑨毛澤東:《中間地帶有兩個》,載于《毛澤東外交文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506~510頁。

        ⑩《在亞非會議十九日下午全體會議上周恩來總理的發(fā)言》[N],《人民日報》,1955年4月20日,第1版。

        猜你喜歡
        援外坦桑尼亞兵團
        中國援外醫(yī)療群體:在異國譜寫大愛之歌
        兵團記憶
        綠洲(2022年6期)2023-01-09 10:46:38
        兵團記憶
        綠洲(2022年3期)2022-06-06 08:17:22
        坦桑尼亞2020/2021財年糧食供應充足
        一個小獎品
        中國援外醫(yī)療大事記
        楊國杰設計作品
        藝術評論(2017年10期)2017-03-22 08:43:39
        2016年援外醫(yī)療隊中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中國藥房(2016年23期)2016-01-31 23:06:20
        兵團在
        坦桑尼亞:泥做小零食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01
        国产亚洲精品av一区| 野外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av在线免费播放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在线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闺蜜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欧美性巨大╳╳╳╳╳高跟鞋|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 色爱无码A V 综合区|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 |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百度| 加勒比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校园春色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色婷婷七月| 精品蜜桃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国模精品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少妇完整版| 国产人妻高清国产拍精品| 又色又爽又黄又硬的视频免费观看| 巨乳av夹蜜桃站台蜜桃机成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人妖|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乱精品中文字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特黄a三级三级三中国| 国产美女爽到喷出水来视频|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人人玩| 色偷偷亚洲av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午夜成人理论无码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最新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