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硯書
朝陽讓人心潮澎湃。泰山、黃山、黃河、長江,那些壯麗的日出讓作家寫不夠,讓畫家畫不完,讓攝影家起五更地去守候。然而,既然有日出,就必然會有日落。夕陽西下的時候,當(dāng)你站在高高的山頂上或來到滾滾的松花江畔,或佇立于戶戶炊煙的村頭,你不覺得黃昏也是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嗎?夕陽雖然沒有耀眼的光芒,卻多了一種柔和、一種溫馨、一種感動,她一點兒一點兒下墜,卻努力地把自己的余熱撒向人間,或濃或淡的云,映襯著紅紅的晚霞。帆船慢慢地向岸邊靠攏,老牛馱著牧童悠悠而歸,鳥兒唱著歌飛向林中的巢,晚風(fēng)吹拂著翠柳,同時也拂去了一天的疲憊……
日總是要落的,人總是要老的,頭發(fā)越來越少,皺紋越來越多。牙齒越掉越多,話語越來越多;能干的活越來越少,腰酸腿痛的時候越來越多。人生就這樣地進入了黃昏。然而,黃昏并不是人生的終點,只要心不老,堅持一份生命的激情,黃昏就是人生一次新的起航。
黃昏里,不也有孜孜不倦的學(xué)習(xí)嗎?我退休后,每天讀書、看報、寫文章。我拿起閑置多年的筆開始了自己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鋪開稿紙,讓思緒飛揚,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至今已吟詩百首,寫散文近百篇。筆耕不止,文章屢見報端。當(dāng)拙作偶爾成為油墨飄香的書刊的一角時,那份驚喜,那份快樂,讓我樂而忘齡,心情得到愉悅,思想感情得到升華,沒有比這更高興的事,這難道不是黃昏中金色之光嗎?這樣的黃昏不也是令人陶醉的嗎?
黃昏的門檻誰也無法繞過,但是人老了,精神不能老。老人不能總待在家里靠回憶過日子,不能總蹲在墻根抱著失落發(fā)牢騷,不要總是滿足于一日三餐的簡單重復(fù),不能總是從早到晚、一年到頭地操勞。老年人生活的主旋律不應(yīng)該是拼搏和勞累,而應(yīng)該是安康和快樂。老年人一定要給自己尋找另一片天地,營造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那樣我們就可以活在老得快活、老得滋潤、老而不衰的理想境界,散發(fā)出老年人的沉香,展現(xiàn)出老年人的風(fēng)采。
新冠病毒疫苗來了,打還是不打?安徽省疾控中心權(quán)威專家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