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熱辣的陽光穿過樹葉的空隙,在地面上投射出一個個圓形的光斑。風吹動枝頭的樹葉,這些光斑仿佛有了生命,調(diào)皮地在人行道上左右跳躍著。
看著看著,我不禁有些好奇。在有光源的時候,不透明遮擋物另一面透出來的光影,應該和遮擋物上小孔的形狀一樣,因為光線是從小孔里“漏”出來的。但抬頭一看,樹葉的間隙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并不都是圓形的。這是為什么呢?
爸爸告訴我,這樣的現(xiàn)象叫“小孔成像”?;丶乙院?,我試著在硬紙片上扎了幾個形狀不同的小孔,點燃蠟燭放在硬紙片的后面,通過小孔在墻上投射出蠟燭的光斑。令我驚奇的是,無論孔的形狀是方的、圓的還是三角形的,墻上的光斑形狀都是相似的,都是蠟燭火焰倒過來的樣子。在大街上陽光穿過樹葉形成的光斑,和蠟燭實驗是類似的。原來,地面上的光斑形狀取決于發(fā)出亮光的太陽的形狀,和樹葉縫隙的形狀并沒有直接關(guān)系,這是由光的直線傳播性質(zhì)決定的。
通過在網(wǎng)上查閱相關(guān)資料,我還發(fā)現(xiàn),在發(fā)生日食的時候,天上的太陽只剩下半邊,而地上、墻上的樹影也會相應地變成好看的月牙狀,這同樣說明了小孔成像和孔的形狀無關(guān),而是和光源本身的形狀有直接關(guān)系。這樣的景象難得一見,真希望下次發(fā)生日食的時候,我能有機會親眼看一看!
指導老師 " 張俊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