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云,語文老師,有中國新加坡兩地教學經(jīng)驗。
人與人為什么要相聚?我想那是一份來自遠古的回憶。面對電閃雷鳴、猛獸攻擊,面對饑餓和寒冷,一個人太孤獨,太柔弱,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聚,是緣于對生存的渴望,對力量的追求。
于是我們聚在一起,研究捕獵和工具,火種和耕作,文字和紙張……文明得以傳承,歷史得以延展。沒有聚,哪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有時,聚充滿了驚心動魄。秦漢,鴻門宴,劉邦死里逃生,改變了歷史;宋代,杯酒釋兵權(quán),趙匡胤穩(wěn)住了自己的政權(quán)……
有時,聚充滿了美和詩意。古代文人墨客“以文會友”,十天半個月聚集一次,游山玩水、切磋文藝、滋養(yǎng)性靈。這樣的聚,稱為雅集。
更多的聚,充滿了愛和歡樂。人生三大喜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xiāng)遇故知。我們以聚會來見證刻骨銘心的愛情,來慶祝寒窗苦讀一朝考中的喜悅,來表達對友誼渴望和珍惜的情感……
與傳統(tǒng)的聚會相比,現(xiàn)代社會有一種聚,別出心裁,超乎想象。那是“云相聚”。
我猜最早的云相聚發(fā)生在16世紀意大利畫家拉斐爾創(chuàng)作的壁畫《雅典學院》中。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學科領(lǐng)域的文化名人,在畫家的奇思妙想之下,共同“聚”在了這幅壁畫中。
比起他們,我們現(xiàn)代人只要有網(wǎng)絡,便可來一場說聚就聚的線上聚會。無須車馬勞頓,省去千里奔波;可以鄰里小區(qū),不限海角天涯。可以看到對方的臉龐,聽到對方的問候,還可以看到對方生活的空間,真正打破了時空界限。云相聚不僅節(jié)省了相聚的成本,還提高了信息溝通、情感傳遞的效率。
不管是誰,我們都喜歡聚,我們彼此取暖,互相鼓勵,情誼在心中流動。我們分離又相聚,獨立又相依。因為聚,我們有了目標,為了聚,我們成了更好的自己。歲月慢慢流逝,愿我們珍惜每一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