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薇,符永川,王 裕
(延安大學 教育與教學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2019年12月爆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全面性、嚴重性、不確定性的特點,對武漢地區(qū)百姓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災難。在疫情出現(xiàn)之后,我國政府迅速采取了疫情防護與控制等措施,民眾積極遵照政府頒布的抗疫政策,堅持隔離,認真預防疫情蔓延。在全民一致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取得非常好的抗疫效果。與2003年非典疫情相似,新冠病毒在擊垮確診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時,也對未感染者及非疫區(qū)的廣大百姓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和威脅,從而使其產(chǎn)生焦慮、緊張、恐慌等個體與群體的情緒體驗。壓力知覺是指個體所知覺到刺激事件對于個人的威脅及意義的一種認知評估。同時,也是指個體對環(huán)境中的威脅性刺激經(jīng)過認知評價后產(chǎn)生的心理感受,通常以緊張、不適、失控等形式存在[1]。因此,研究新冠疫期民眾的壓力知覺水平,可以幫助民眾正確評估自己的心理壓力水平,及時調節(jié)自身的狀態(tài),同時也有助于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過程中更好的順應和引導民眾心理,促進工作的順利完成。
本次調查以陜西省民眾為受訪對象,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被試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由14個項目組成,包括壓力的緊張感和失控感兩個維度[2]。該量表含有7個正序條目和7個反序條目,正序條目為4、5、6、7、9、10、13項。采用5級評分,選擇“從來沒有”記1分,“極少有”記2分,“有時有”記3分,“經(jīng)常有”記4分,“很多”記5分。反序條目計分方式恰好相反。所得分數(shù)相加,高分表示知覺壓力水平高。
本調查于2020年3月9日-22日,通過“問卷星”平臺對陜西省居民進行了疫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802份。
表2為陜北關中陜南三地民眾壓力知覺量表的調查結果,由此可知,陜西地區(qū)居民壓力知覺均分及其分量表均分接近3分,陜西地區(qū)民眾壓力低于中等水平。失控感處于中等壓力水平,緊張感處于較低水平。陜北關中陜南三地民眾壓力知覺均分及分量表均分均無顯著性差異。
表2 陜北關中陜南三地民眾壓力知覺的F檢驗
2.2.1 不同性別與年齡民眾的壓力知覺比較
表3為不同性別與年齡民眾的壓力知覺比較情況,由此可知,不同性別民眾壓力知覺均分及分量表均分均無顯著性差異。不同年齡民眾壓力知覺均分及分量表均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事后檢驗年齡為18歲以下的青少年得分最高(2.78±0.56),45歲以上中老年人得分最低(2.45±0.60)。
表3 不同性別年齡民眾的壓力知覺的F檢驗
2.2.2 不同學歷職業(yè)和居住地民眾的壓力知覺比較
表4為不同學歷職業(yè)居住地民眾的壓力知覺的F檢驗,可知,不同學歷、職業(yè)和居住地的民眾壓力知覺及分量表均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事后檢驗學歷為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群體的得分最高(2.83±0.77),碩士及以上得分最低(2.42±0.52),職業(yè)為警務人員得分最高(2.71±0.50),教師得分最低(2.38±0.59),鄉(xiāng)鎮(zhèn)民眾壓力水平得分最高(2.74±0.48),中小城市民眾得分最低(2.52±0.56)。
2.2.3 受訪民眾的婚否與收入狀況的壓力知覺比較
表5為民眾的婚否與收入狀況的壓力知覺的F檢驗,由結果可知,婚否與收入狀況的民眾壓力知覺均分及分量表均分均無顯著性差異(不包含學生群體)。
表4 不同學歷職業(yè)居住地民眾的壓力知覺的F檢驗
表5 民眾的婚否與收入狀況的壓力知覺的F檢驗
陜西地區(qū)民眾的壓力知覺均分接近3分,說明疫期民眾壓力低于中等水平,失控感處于中等水平(3.03±0.95),緊張感處于較低水平(2.15±0.71)。民眾壓力知覺得分整體較低的狀況應與陜西抗疫工作整體大局良好有關。疫情發(fā)生后陜西省政府高度重視抗疫工作,委派紀檢監(jiān)察組駐扎衛(wèi)健委,對全省醫(yī)療機構規(guī)范設置24 h發(fā)熱門診、醫(yī)務人員應急值守情況、防控物資等情況進行督查。各地方政府及社區(qū)的工作人員、警務人員、醫(yī)務人員等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工作者,都在認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普通民眾也在行為上積極配合,堅持居家生活,為抗疫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根據(jù)陜西衛(wèi)健委官網(wǎng)發(fā)布的信息來看,3月9日8時,陜西地區(qū)確診病例為245例,陜北地區(qū)11例,陜南地區(qū)59例,關中地區(qū)175例。其中227例治愈出院[3]。3月22日8時,陜西本地無新增確診病例,現(xiàn)有住院患者6例[4]。從疫情數(shù)據(jù)走勢來看,連續(xù)十幾天本地無新增病例,治愈人數(shù)不斷上升,整個抗疫形勢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讓陜西民眾內心的緊張得到根本緩解,因此陜西省民眾緊張感得分較低。在陜西省全區(q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條件下,為了鞏固抗疫成果,避免疫情反彈,省市區(qū)多級政府要求民眾疫期繼續(xù)居家隔離,民眾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正常生活,不能隨意外出與生活不能自主造成了民眾的失控感得分較高。
陜北、關中與陜南三地居民的壓力知覺均分、失控感及緊張感均分均為未達到顯著性差異,其原因與陜西省全區(qū)疫情控制良好有極大關系。
不同性別的民眾壓力知覺總均分及分量表均分均無顯著差異。其原因是疫期無論女性還是男性都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居家隔離,雖然壓力知覺水平顯示無差異,但壓力類型不同。李煦等的研究表明[5],疫情期間線上心理咨詢最多的是情緒問題,女性的心理問題性質前三類為情緒問題,工作、學習和生活壓力、精神障礙相關問題;男性為情緒問題、睡眠問題和精神障礙相關問題。疫期爆發(fā)正值我國春節(jié)前后,以往春節(jié)最忙碌的是女性,房屋清掃、年貨置辦、準備年夜飯、出門走親訪友和在家款待親朋等事宜常常令她們焦頭爛額。今年因為疫情民眾只能居家隔離,往年的忙碌和勞累少了,溝通和交流的時間多了,夫妻分頭應酬的苦惱少了,共同分擔家務的陪伴多了,妻子平日累積的對丈夫不理家務的埋怨因疫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緩解。
不同年齡的民眾壓力知覺總均分及失控感均分均有顯著性差異。調查顯示,壓力知覺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18歲以下(2.78±0.56)、18-25歲(2.64±0.50)、25-35歲(2.52±0.59)、35-45(2.47±0.60)、45歲以上(2.45±0.60)。年齡在18歲以下人群得分相對高,其原因一是年齡在18歲以下的受訪對象均為學生,他們年齡小,認知發(fā)展不成熟,情緒易波動,思考問題還不夠客觀,易受不實輿論、報道的影響,更容易產(chǎn)生緊張情緒。二是該群體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平時忙于學習,終于可以在假期約好友逛街、聚會等活動,因為疫情無法正常進行,所以對其日常生活影響較大。45歲以上人群得分相對低,其原因是45歲以上的人群成熟穩(wěn)重,生活閱歷較多,并且經(jīng)歷過2003年抗擊非典的特殊時期,有正確的抗疫認識和足夠的抗疫經(jīng)驗。在此次疫情發(fā)生后,他們堅信在政府的領導與組織下,終會戰(zhàn)勝疫情。因此對疫期各項防御政策與要求都能積極學習,認真配合,從情緒上并未出現(xiàn)過多的緊張與慌亂。
資源保存理論[6](Hobfoll,1989)指出擁有更多資源的個體不易受到資源損失的攻擊,且更有能力獲得資源,反之亦然,進而揭示出資源的喪失螺旋與增值螺旋兩種效應。喪失螺旋是指缺乏資源的個體不但更易遭受資源損失帶來的壓力,而且這種壓力的存在致使防止資源損失的資源投入往往入不敷出,從而會加速資源損失;增值螺旋是指擁有充足珍貴資源的個體不但更有能力獲得資源,而且將所獲得的這些資源會產(chǎn)生更大的資源增量[7]。該理論可以很好的解釋本次調查中不同學歷民眾的壓力知覺差異。調查顯示,壓力知覺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初中及以下(2.83±0.77)、高中或中專(2.73±0.51)、大學(2.58±0.55)、碩士及以上(2.42±0.52)。學歷為初中及以下人群得分相對高,學歷為碩士及以上的人群得分相對低。其原因是學歷為碩士及以上的人群,學習、工作和生活相對穩(wěn)定,在家辦公、學習受疫情影響較小。他們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和心理資源,更有利于資源的積累,有助于他們面對復雜多變的疫期生活。對于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群來說,他們從事體力勞動居多,疫期隔離政策,使他們無法正常外出務工,經(jīng)濟生活受疫情影響較大。他們擁有更少的知識儲備和心理資源,在疫期的壓力下,會加速資源的損失,更易產(chǎn)生緊張情緒。
不同職業(yè)的民眾壓力知覺總均分及失控感均分均有顯著性差異。調查顯示,壓力知覺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警務人員(2.71±0.50)、學生(2.66±0.51)、其他職業(yè)(2.58±0.56)、醫(yī)務人員(2.54±0.58)、銀行、商業(yè)和服務人員(2.49±0.68)、教師(2.38±0.59)。從壓力得分的高低分布來看,凡與抗疫工作關聯(lián)較為密切的職業(yè),其從業(yè)人員的心理壓力與精神壓力較大,如警務人員、醫(yī)務人員等。警察和醫(yī)務人員構筑起本次抗疫工作第一道屏障,這道屏障如果有絲毫差池或疏漏將直接威脅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同時給整個抗疫大局造成更大的困難。由于在工作中一直保持全力以赴的狀態(tài),因此他們的身體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精神也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更容易感知到壓力。對于學生群體來說,疫情期間雖然不必出門,但是學校采用新型的線上教學模式給他們的學習帶來較大的困難,如:網(wǎng)絡不穩(wěn)定、信號延遲和無紙質課本等。另外,部分學生學習自律性差,在網(wǎng)課期間經(jīng)常無法按時上課、作業(yè)不能及時完成、在線測試成績下降嚴重等問題,盡快適應網(wǎng)課教學方式,及時制止成績下滑是學生壓力知覺的重要來源。
居住在村鎮(zhèn)與城市的民眾壓力知覺總均分及失控感均分均有顯著性差異。長期居住村鎮(zhèn)的民眾得分相對高于城市民眾,原因是抗疫物資購買不便,生活用品補充難度較大,同時該人群學歷普遍較低,應對疫情可利用資源不足,容易緊張慌亂。對居住在城市的受訪民眾來說,他們在疫情期間可獲取的物資相對充足,經(jīng)濟條件、醫(yī)療設施與社區(qū)服務保障較村鎮(zhèn)更為完善,因此民眾感受到的壓力較小。
民眾壓力知覺總均分及分量表在婚否情況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原因是在本次調查研究時期,民眾對疫情究竟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何時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等問題尚無一個清晰認知。無論已婚還是未婚群體,面對未知且無法預測的事情均會感受到緊張。
調查顯示,收入穩(wěn)定與否并不影響民眾的壓力知覺得分。這與國家提出的將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所取得的成績有關。農村與城鎮(zhèn)的民眾生活水平與以往相比有了顯著的提升。對于沒有穩(wěn)定收入的家庭來講,疫期生活可憑借平日的積蓄支撐,解決溫飽并不是難題。二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保持物價穩(wěn)定,有效控制民眾搶購等無序行為。三是為了解決民眾的后顧之憂,此次疫情期間,我國實行確診患者免費治療,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經(jīng)濟壓力[8],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普通民眾的內心恐慌。
新冠疫期,陜西民眾整體壓力知覺水平處于中等以下。陜北關中陜南三地民眾壓力知覺水平無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的民眾壓力知覺水平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在壓力知覺的年齡差異比較中,18歲以下的青少年得分最高,45歲以上中老年人得分最低。在壓力知覺的學歷差異比較中,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群體的得分最高,學歷為碩士及以上得分最低。在壓力知覺的職業(yè)差異比較中,警務人員得分最高,教師得分最低。在不同居住地的民眾壓力知覺比較中,鄉(xiāng)鎮(zhèn)民眾得分最高,中小城市民眾得分最低?;榉袂闆r與收入是否穩(wěn)定的民眾壓力知覺水平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