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水
平原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山東平原 253100
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 與生活習慣、飲食、生活壓力等因素有著較緊密的聯(lián)系[1-2]。近幾年,我國乳腺癌患者人數(shù)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女性的健康[3-4]。 對于乳腺癌患者,手術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措施, 如患者選擇傳統(tǒng)改良根治術,雖然可以達到較理想的治療效果, 但由于手術的特殊性,患者的患側乳房無法保全,很容易給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嚴重打擊,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5]。與改良根治術相比,保乳手術可以進一步減小創(chuàng)傷,患者承受的痛苦少,美容效果良好,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更為適用[6]。 該文即擇選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該院收治的80 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 就保乳手術和改良根治術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在獲得倫理委員會通過的基礎上,擇取該院接受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 由計算機系統(tǒng)隨機分為保乳組和根治組,每組40 例,所有患者均為女性。80 例患者均為單發(fā)腫瘤,腫瘤直徑在3.0 cm標準以下,腫瘤發(fā)生位置為非中央?yún)^(qū),腫瘤距離乳暈邊緣距離超過2.0 cm, 術前未發(fā)生腋窩淋巴轉移,或已經(jīng)出現(xiàn)轉移但未固定、未融合,各項指標與保乳手術治療要求相符。保乳組患者最小年齡為32 歲,最大71 歲,平均年齡為(42.57±5.84)歲;腫瘤部位在左側和右側的比例為21∶19。 根治組患者最小年齡為33歲,最大71 歲,平均年齡(42.28±5.64)歲;腫瘤部位在左側和右側的比例為1∶1。兩組患者年齡、腫瘤位置等基線資料實施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確診早期乳腺癌患者;了解該組研究全部內容,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的患者;沒有語言交流障礙的患者;
排除標準:合并智力障礙的患者;語言交流障礙的患者;不同意參與該研究的患者。
保乳組患者均接受保乳手術治療。醫(yī)生根據(jù)不同患者的不同腫瘤部位,合理就放射狀切口和弧形切口進行選擇, 針對原發(fā)病灶進行股部擴大切除處理,切緣需控制距離腫瘤2.0 cm 以上, 以確保區(qū)分腫瘤和正常組織, 保證腫瘤的完整性。 分別在切緣內外、上下、基地部和乳頭方向進行標記,并送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如果切緣為陽性,則需要合理調整、擴大切除范圍,至切緣陰性為標準。對患者行腋窩淋巴結清掃,置入橡膠負壓引流管后,縫合皮膚。 術后患者接受常規(guī)全乳放射治療和瘤床加量放療。
根治組患者均接受改良根治術治療。醫(yī)生根據(jù)不同患者的不同腫瘤部位和乳房形態(tài),合理就橫向切口或縱向梭形切口進行選擇,以腫瘤為中心,對其周邊3.0 cm 范圍內的患側乳腺、 皮膚和乳頭進行徹底清除,保留胸小肌、胸大肌。 對患者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 術后患者不接受常規(guī)放療。
通過患者隨訪的方式,分別調查、記錄兩組患者術后5 年的生存情況,包括局部復發(fā)情況、遠處轉移情況、患者死亡情況等。
使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調查兩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共包含8 個維度,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等,擇選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4 項用于患者生活質量的對比,每項滿分均為100 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后5 年生存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5 年生存情況對比[n(%)]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保乳組(n=40)根治組(n=40)t 值P 值79.52±4.66 72.17±3.26 8.173<0.001 79.88±5.45 71.84±5.93 6.313<0.001 84.21±6.47 76.28±5.73 5.803<0.001 84.28±5.44 76.85±5.74 5.942<0.001
手術治療是乳腺癌的有效治療手段,第1 例乳腺癌根治術發(fā)生于1894 年,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和完善,乳腺癌手術的手術方法得到了多次完善和改良,當前使用的改良根治術可以較徹底地對腫瘤周邊區(qū)域進行清除,從而達到治療乳腺癌,控制疾病發(fā)展的目的。但受限于手術方式和手術的特殊性,改良根治術不可避免地存在創(chuàng)傷大、不利于恢復、容易誘發(fā)并發(fā)癥等不足,對此優(yōu)化手術方案,尤其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手術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7]。保乳手術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患者的主觀意愿,許多患者具有保留乳房的心理需求,作為醫(yī)院應對患者的合理需求進行考慮,并盡量予以滿足。另一方面,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乳腺癌屬于全身性疾病,微小的病灶轉移可能在疾病早期已經(jīng)發(fā)生,因此沒有依據(jù)地擴大切除范圍對于控制疾病起到的效果是較為有限的[8]。
保乳手術就是一種新的手術模式, 最早在1981年提出,與改良根治術相比,保乳手術并不會對腫瘤周邊所有的組織進行清理, 乳房可以得到較好的保留,同時手術的創(chuàng)傷更小、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少,也更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和并發(fā)癥的預防。從患者的角度,由于乳房得到保留,患者的心理較為容易接受,極大地削弱了腫瘤手術對患者思想的沖擊,也更有利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9]。 雖然保乳手術具有多種優(yōu)勢,但在具體的應用階段,醫(yī)生必須對相關條件進行確認,一般來說只有患者滿足以下條件,才能給予患者保乳手術治療方案:①患者為單發(fā)乳腺癌,且腫瘤直徑不得超過3.0 cm 標準[10];②術中切緣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結果必須為陰性;③腫瘤位置不在于中心區(qū)域,與乳頭、乳暈有一定的距離[11];④術前未發(fā)生腋窩淋巴轉移,或有轉移但未融合、未固定;⑤患者了解手術內容,主觀表現(xiàn)出保乳的意愿。 如患者不愿意接受保乳手術治療,或患者處于妊娠早期或中期,或患者合并有膠原性血管疾病,禁止對患者采取保乳手術治療。另外,如果患者的腫瘤尺寸較大,而乳房體積相對較小,也不推薦患者選擇保乳手術治療,即使行保乳手術,術后的效果尤其美容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不具備較高的實際意義[12]。
該組研究中,保乳組患者局部復發(fā)5.0%、遠處轉移5.0%、死亡2.5%低于根治組的局部復發(fā)7.5%、10.0%、7.5%,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保乳組生理功能(79.52±4.66)分、生理職能(79.88±5.45)分、社會功能(84.21±6.47)分、情感職能(84.28±5.44)分優(yōu)于根治組(72.17±3.26)分、(71.84±5.93)分、(76.28±5.73)分、(76.85±5.74)分(P<0.05)。 說明保乳手術治療方案和改良根治術治療方案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并不具有差異,兩種手術方案均可以達到較理想的治療效果,與改良根治術相比,保乳手術更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尤其是生活質量的提高,保乳手術創(chuàng)傷小、美容效果好等優(yōu)勢,是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這與齊力[13]研究結果:研究組生理功能(17.3±1.5)分、情感功能(15.3±1.2)分、社會功能(18.5±1.2)分高于對照組(14.3±1.3)分、(12.6±1.4)分、(16.3±1.4)分(P<0.05),類似。
綜上所述,早期乳腺癌患者選擇保乳手術治療方案或改良根治手術治療方案都可以獲得較理想的治療效果,但保乳手術治療方案的美容效果更好,患者承受痛苦少,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具有更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