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華 彭港珍 李曉平 陳穎莉 徐曉玲奎明清 李 騫 楊國軍 肖 衡
1.西南石油大學 2.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 3.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公司
物質平衡法是建立在物質平衡方程式基礎上的氣藏儲量計算方法。1936 年,Schilthuis[1]提出物質平衡法以后,該方法被廣泛應用,并且其適用范圍不斷擴展、方法實用性也逐步增強。目前,已形成了分別考慮地層水侵入、低滲區(qū)補給、吸附氣解吸、巖石骨架膨脹等因素影響的改進物質平衡方程,以適應有水氣藏[2-3]、頁巖氣[4-6]、煤層氣[7-8]、異常高壓氣藏[9-10]等不同類型氣藏的儲量核實;以及考慮多井干擾[11-12]、多區(qū)補給和外溢漏失[13-15]的物質平衡法;通過引入自動擬合算法、無因次圖版等方法,增加了物質平衡法的實用性[16-20]。然而,國內部分有水氣藏在產出地層水以后,無因次相對擬壓力隨采出程度增大而急劇下降,采收率甚至下降70%,采用已有的有水氣藏物質平衡法無法解釋。雖然有學者提出了儲層應力釋放[21]、井間干擾[22]等假設,但是仍不能合理解釋該現(xiàn)象。熊偉等[23]考慮水體侵入氣藏后形成封閉氣,推導出封閉氣量與累計水侵量、孔隙體積、儲層滲透率及滲透率均質程度等參數(shù)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且修正了物質平衡方程,但是,其模型將氣藏水侵量作為已知參數(shù)來預測氣藏開發(fā)動態(tài),由于水侵量難以準確獲得,導致其模型的實用性降低。
為此,筆者以有水氣藏非均勻水侵為研究目標,基于水體侵入補給地層能量與封隔儲層中天然氣的雙重作用機制,引入儲層非均勻系數(shù)(A)與水侵常數(shù)(B),分別表征儲層物性非均勻程度與外圍水體活躍程度,進而建立考慮水封氣現(xiàn)象的物質平衡法;在此基礎上,繪制有水氣藏水侵特征曲線圖版,并結合實例氣藏進行非均勻水侵模式劃分。以期為有水氣藏非均勻水侵特征與水封氣機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針對有水氣藏的物質平衡法,學者們往往將地層水侵入視作對地層能量的補給,并使用水侵替換系數(shù)(I)[24]、水驅指數(shù)(Iw)[25]及水侵常數(shù)(B)[26]3 個指標來表征水體活躍程度,如表1 所示,表1 中I 表示水侵替換系數(shù),無量綱;We表示累計水侵量,104m3;Wp表示累計產水量,104m3;Bw表示地層水體積系數(shù),無量綱;Gp表示累計產氣量,104m3;Bgi表示原始地層壓力下天然氣體積系數(shù),無量綱;Bg表示天然氣體積系數(shù),無量綱;Iw表示水驅指數(shù),無量綱;B 表示水侵常數(shù),無量綱;φ 表示無因次相對擬壓力;R 表示采出程度,無量綱。
表1 地層水活躍程度指標匯總表
無因次相對擬壓力(φ)計算式為:
式中p 表示地層壓力,MPa;Z 表示天然氣偏差系數(shù),無量綱;pi表示原始地層壓力,MPa;Zi表示原始地層條件下天然氣偏差系數(shù),無量綱。
將上述3 個指標代入物質平衡方程,繪制有水氣藏水侵特征曲線(無因次相對擬壓力—采出程度關系曲線)圖版,可見曲線都位于圖版右上部(圖1),僅可以表征水體侵入儲層后對地層能量的補給作用。
圖1 I、Iw 及B 影響下的有水氣藏水侵特征曲線圖版
在邊底水侵入氣藏的過程中,地層水優(yōu)先進入高滲透區(qū)域,而將低滲透區(qū)域中的氣體封隔起來,形成水封氣。因此,可以將儲層劃分為水封區(qū)域與未水封區(qū)域。隨著天然氣的持續(xù)開采,地層水占據(jù)更多高滲透區(qū)域,將更多低滲透區(qū)域的氣體封隔起來,被水封的天然氣量進一步增加[27]??紤]水封氣現(xiàn)象的物質平衡物理模型(圖2)的假設條件如下:①氣藏儲層厚度相等,包含高滲透區(qū)域與低滲透區(qū)域,并且高滲透儲層滲透率明顯高于低滲透儲層,高、低滲透儲層的孔隙度一致;②儲層流體的黏度恒定,并且流體的流動服從達西定律;③地層水侵入高滲透儲層后,被水封區(qū)域的氣體不再流動;④氣區(qū)與水區(qū)、水封區(qū)域與未水封區(qū)域交界面均沒有附加壓力降,忽略儲層應力敏感現(xiàn)象,同時不考慮重力和毛細管力作用的影響。
圖2 考慮水封氣現(xiàn)象的物質平衡物理模型示意圖
基于考慮水封氣現(xiàn)象的物質平衡物理模型,分別表征高、低滲透區(qū)域侵入水量及相應的封隔氣量,結合質量守恒原理,推導考慮水封氣現(xiàn)象的物質平衡方程。
侵入高、低滲透區(qū)域的水流量計算式為:
式中wH、wL分別表示侵入高、低滲透區(qū)域的水流量,m3/s;AH、AL分別表示地層水侵入高、低滲透區(qū)域的橫截面積,m2;KH、KL分別表示高、低滲透區(qū)域滲透率,mD;μw表示水黏度,Pa·s;Δp 表示生產壓差,Pa;L 表示儲層滲流距離,m。
根據(jù)前述物理模型假設條件,封隔天然氣的水體量為侵入高滲透儲層的水量,其計算式為:
式中WB表示封隔天然氣的水體量,m3。
將式(2)(3)代入式(4),得
分別定義儲層無因次體積比(V+)與儲層無因次滲透率比(K+),定義式為:
式中VH、VL分別表示高、低滲透儲層孔隙體積,m3。
將式(6)、(7)代入式(5),則式(5)改寫為:
水封區(qū)域的氣量(GB)與WB成正比,其關系式為:
式中GB表示水封區(qū)域的氣量,m3。
將式(8)代入式(9),則GB與We的關系式為:
隨著有水氣藏的開發(fā),地層水侵入氣藏,儲層內部分氣體被地層水封隔,對應的物質平衡方程表示為:
式中G 表示天然氣原始儲量,m3。
水侵體積系數(shù)(ω)與采出程度(R)滿足式(12)[26],ω 的計算式如式(13)所示。
水侵常數(shù)(B)表征水侵活躍程度。若1 ≤B<2,為強水侵;若2 ≤B <4,則為較強水侵;若B ≥4,則為弱水侵[26]。
將式(13)代入式(12),B 與We的關系式為:
無因次相對擬壓力(φ)與體積系數(shù)間滿足關系式(15),即
將式(10)、(14)、(15)代入式(11),得到考慮水封氣現(xiàn)象的物質平衡方程,即
令,A 則為儲層非均勻系數(shù),表征儲層物性非均勻程度。因此,式(16)可以簡化為:
對于均勻儲層,V+趨于無窮大,K+趨于1,A趨于0。
當式(17)中A=0,表征儲層為均勻儲層,水體將均勻侵入,式(17)簡化為存在均勻水侵的有水氣藏物質平衡方程,即
若式(18)中B 趨于無窮大,表征無水體侵入,則式(18)再簡化為定容封閉氣藏的物質平衡方程,即
考慮水封氣的影響,基于物質平衡法,繪制有水氣藏水侵特征曲線圖版,將圖版右上、左下區(qū)域分別劃分為補給區(qū)與封隔區(qū),結合有水氣藏儲層非均勻系數(shù)(A)與水侵常數(shù)(B)取值區(qū)間統(tǒng)計,以A=0、B=2 為界限,將補給區(qū)劃分為強補給區(qū)與弱補給區(qū),以A=2、B=2 為界限,將封隔區(qū)劃分為強封隔區(qū)與弱封隔區(qū)(圖3)。若為強補給或弱補給水侵模式,表證水體較均勻地侵入氣藏內部,對地層能量具有補給作用,在水侵特征曲線圖版上表現(xiàn)為曲線上翹,并且上翹得越高,水體對地層能量的補給作用越大;若為強封隔或弱封隔水侵模式,表證水體沿著高滲透儲層,非均勻侵入氣藏內部,封隔低滲透儲層中天然氣,形成了水封氣,在水侵特征曲線圖版中則表現(xiàn)為曲線下掉,并且下掉趨勢越明顯,水封氣對地層能量的削弱作用越大(圖3)。
圖3 有水氣藏非均勻水侵模式劃分圖
基于有水氣藏水侵特征曲線圖版,對比國內部分有水氣藏實際生產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DP、TD 氣藏數(shù)據(jù)均位于封隔區(qū)。這兩個氣藏均屬于裂縫性氣藏,儲層物性非均勻程度高,水侵后容易形成水封氣。較之TD 氣藏,DP 氣藏受到非均勻水侵及水封氣的影響更嚴重,即隨采出程度增加,無因次相對擬壓力下降得更快,其無因次相對擬壓力數(shù)據(jù)位于強封隔區(qū),而TD 氣藏的數(shù)據(jù)位于弱封隔區(qū)。儲層物性較均勻的SB1、SB2、TN 氣藏的無因次相對擬壓力數(shù)據(jù)則位于弱補給區(qū)域,外圍水體侵入該類氣藏,對地層能量的補給作用大于水封氣對地層能量的削弱作用,實現(xiàn)對部分氣體的驅替并補充地層壓力。
根據(jù)式(16),繪制儲層非均勻系數(shù)(A)、水侵常數(shù)(B)影響下的水侵特征曲線圖版(圖4)。如圖4-a 所示,當A=0 時,為均勻儲層,地層水均勻侵入,補給地層能量虧空,水侵特征曲線均位于補給區(qū),并且B 越小,曲線上翹越明顯,對地層能量的補給作用越強;如圖4-c 所示,當A=1 時,儲層物性非均勻程度較強,地層水侵入高滲透儲層后,封隔低滲透儲層中天然氣,形成水封氣,水侵特征曲線均位于封隔區(qū),并且B 越小,曲線下掉趨勢越明顯,水封氣對地層能量的削弱作用越強,采收率也越低;如圖4-b 所示,當A=0.5 時,水侵具有前期補充地層能量、后期封隔部分天然氣后削弱地層能量兩方面的作用,在氣藏開發(fā)初期(采出程度較低),水侵特征曲線位于補給區(qū),并且隨B 減小,曲線逐漸上翹,而后隨著采出程度增大,水侵加劇,水封氣區(qū)域范圍增大,對地層能量的削弱作用增強,水侵特征曲線下掉,由補給區(qū)落入封隔區(qū),并且B 越小,下掉趨勢越明顯,氣藏采收率也越低。如圖4-d ~f 所示,在B 為某定值的情況下,隨著A 增大,儲層物性非均勻程度不斷增加,水侵特征曲線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偏移,氣藏采收率不斷降低;隨著B 增大,水侵對地層能量的補給與水封氣對地層能量的削弱作用均減弱,水侵特征曲線分布范圍向補給/封隔區(qū)分界線收窄,相應氣藏采收率區(qū)間范圍也變窄。
圖4 A、B 影響下的水侵特征曲線圖版
1)基于考慮水封氣影響的物質平衡法,繪制的有水氣藏水侵特征曲線圖版右上、左下區(qū)域分別為補給區(qū)與封隔區(qū),以A=0、B=2 為界限,將補給區(qū)劃分為強補給區(qū)與弱補給區(qū),以A=2、B=2 為界限,將封隔區(qū)劃分為強封隔區(qū)與弱封隔區(qū),相應存在強補給、弱補給、弱封隔與強封隔4 種水侵模式。
2)對于裂縫性氣藏,其儲層物性非均勻程度高,水侵后容易形成水封氣,該類型氣藏的無因次相對擬壓力數(shù)據(jù)位于水侵特征曲線圖版的封隔區(qū);而儲層物性較均勻的氣藏,其無因次相對擬壓力數(shù)據(jù)位于水侵特征曲線圖版的補給區(qū),水侵對地層能量的補給作用大于水封氣對地層能量的削弱作用。
3)隨著A 增大,儲層物性非均勻程度不斷增加,水侵特征曲線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偏移,氣藏采收率不斷降低;隨著B 增大,水侵對地層能量的補給與水封氣對地層能量的削弱作用均減弱,水侵特征曲線分布范圍向補給/封隔區(qū)分界線收窄,相應氣藏采收率區(qū)間范圍也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