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豆豆
《我就是演員》第三季,章子怡
偶像跨界當演員不是新鮮事,卻惹怒了職業(yè)演員章子怡。今年開年,在一檔綜藝節(jié)目《我就是演員》中,章子怡對選秀節(jié)目出身的女孩金子涵和歌手金莎發(fā)出了如此疑問:“為什么都要來當演員,演員這個職業(yè)是一個最低級的職業(yè)嗎難道?所有人都來分一杯羹?”此話一出,熱搜預定,關于此事的討論不絕于耳。
在章子怡所處的時代,演員絕不可能像現(xiàn)在這樣輕松地演戲并收獲一波紅利。當年拍攝《臥虎藏龍》,為了得到李安的認可,章子怡的拼命眾所周知,那些淤青和傷痕都是證明。劉亦菲也對自己拍戲受的傷云淡風輕,反而是同劇組的人講了她有多能吃苦。正是因為過往的每一步都不容易,演員塑造角色難度極高,章子怡們才對現(xiàn)在站在綜藝舞臺上的不專業(yè)的演員產生情緒,這不是鄙視,是單純的憤怒。
即使是以唱跳為主業(yè)的偶像,同樣會對練習時間短、不拿舞臺當回事的玩票選手充滿憤怒。從火箭少女101出來的孟美岐在節(jié)目中看到選手嘻嘻哈哈,曾當場落淚,發(fā)出質問;張藝興曾作為PD(選秀節(jié)目制作人)對幼兒園水準的唱跳一臉冷漠和生氣,一改過去的“小綿羊”形象,很多選手都說被他嚇壞了。
跨界并非不可以,不然也不會有“影視歌三棲明星”這種說法,但必須以實力為前提。過去四大天王能唱能跳能演,在舞臺上表現(xiàn)精彩,影視作品也能拿大獎,張國榮更是全面得無話可說,才成為一代神話。目光伸向海外,Lady Gaga跑去演戲,像對待她的唱歌事業(yè)一樣認真對待演戲,在2018年拿了無數(shù)大獎,還入圍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從來沒人因她的歌手身份質疑她去演戲。
《我就是演員》第三季,金子涵(左)與金莎
中國娛樂圈早已是跨界大混戰(zhàn)的狀況,演員當導演、偶像去演戲、歌手上綜藝……郭德綱去拍電影,整了個一鍋燉的大雜燴;章子怡去當唱歌節(jié)目評委,被那英在記者會上當面諷刺。明星們當然有責任,但更多的是大環(huán)境的裹挾。如今藝人要發(fā)展,無非是歌手、演員、綜藝咖三個主流方向,其中演戲和上綜藝的收入遠高于唱歌,也是最快積累大眾知名度的路徑。也是在前兩年,觀眾才知道一些演員的片酬可以高到什么地步,一部影視作品最大的成本甚至不是制作費用,而是演員的片酬。明星動輒幾千萬片酬,拍完就拿錢,口碑、票房和收視率與他們無關,比起制片方可謂旱澇保收。
在這樣的情形下,誰不想演戲呢?華語樂壇衰落不是一天兩天了,尚未健全的付費體系讓很多音樂人食不果腹,收入基本都是一場場演出掙來的,比起辛苦錢,演戲的收入付出比可謂巨大的誘惑,造成藝人會演一點就要上、不會演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心態(tài)。
章子怡的疑問背后是如今行業(yè)面臨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長期存在,業(yè)內人心知肚明。海外娛樂圈相對成熟,無論是電影還是音樂,什么專業(yè)的人干什么事,完整的工業(yè)化流程是佳作頻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的娛樂圈則像一鍋渾水,部分藝人沒什么夢想和操守可言,賺錢第一位,在渾濁的泥潭打個滾,就可以起身數(shù)著錢走人。一條明晰的鏈條就此在業(yè)內形成:想方設法出道-費盡心機吸粉-厚顏無恥變現(xiàn)。
曾經的神顏偶像萊昂納多努力多年終于在出演《荒野獵人》后拿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他在影片中是一個胡子拉碴、臃腫邋遢的大漢。這不是化化妝就能辦到的。而我們許多偶像演員還處在角色要求素顏或扮丑都怕毀形象的階段。
專業(yè)精神和敬畏之心不是嘴上說說就有的??繉I(yè)獲得榮譽看起來輕而易舉,背后卻是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打磨。大滿貫獎項在手的章子怡,或許在看到舞臺上對角色漫不經心的態(tài)度時,想到了自己過去拍戲受的委屈,難免有點無奈和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