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早晨,剛進辦公室就聽到有位同學和老師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學生大聲喊:“為什么李同學和我發(fā)型一樣你不管,非抓著我不放?你就是故意針對我!”老師氣得滿臉通紅,說:“我為什么要針對你?我看你就是不服管教!”
仔細了解才知道,原來是政教處要求年級組長來檢查學生儀容儀表,這位學生頭發(fā)有點長,老師讓其回家整改,第二天早晨再找她復查。這位學生看到另外一個同學發(fā)型和自己差不多卻沒有被點名,氣不過,于是就發(fā)生了剛剛的那一幕。
我不禁想,明明是一件小事,為什么偏要用這種激烈的方式解決呢?
其實,類似的事情在學校數(shù)不勝數(shù),學生和同學、老師、父母之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沖突,究其原因,主要是彼此溝通方式不恰當。
我們或許采取了暴力溝通的方式
想想你在溝通中是否曾用過下面的方式。
1.道德評判。是指我們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他人,凡是不符合自己的要求的,就是不對的。
2.進行比較。是指人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將對方與別人進行比較,比如最讓學生頭疼的一些父母的口頭禪:“別人家的孩子……,你卻……”
3.回避責任。是指有些人會為自己找借口,來逃避自己在思想、情感或行動上應負的責任。
4.強人所難。是指強勢的一方把個人的意愿強加到他人身上,強行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自己卻完全不理會對方的觀點。
以上這四種溝通方式被稱為暴力溝通方式,它屏蔽了我們?nèi)伺c人之間該有的理解和尊重,不管你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這樣的溝通方式都容易給別人帶來傷害,讓你與別人產(chǎn)生隔閡。
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
語言有股神奇的魔力,它能令人如沐春風,也能將人打入十八層地獄。我相信,其實大家都想溫和有效地溝通,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現(xiàn)在筆者為大家介紹一種新的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溝通讓我們轉(zhuǎn)變談話和傾聽的方式,讓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回應,不顧后果,而是先明確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感受和愿望,再有意識地使用語言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也要尊重與傾聽他人。它涵蓋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接下來我們就按照這四個要素學習如何更好地溝通。
1.觀察
它要求我們將自己所經(jīng)歷的事情客觀地描述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但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觀臆斷,也就是自己的想法,也不能把觀察和評判混為一談。那么,這里有一個問題,想法和感受有什么區(qū)別?
我們先來做做下面這道練習題。
下列表述屬于感受的打“√”,屬于想法的打“×”。
(1)我覺得你不愛我。
(2)你要離開,我很難過。
(3)當你說那句話時,我感到害怕。
(4)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了,我會覺得你不喜歡我。
(5)你能來,我很開心。
(6)你真可惡。
(7)我想打你。
(8)我覺得你誤解我了。
(9)你送我禮物,我很開心。
(10)我不配擁有愛情。
寫下你的答案,我們再一起看看,你和我的答案一樣嗎?(我的答案:×√√×√×××√×)
2.表達感受
那么我們要如何表達感受,而不是強加想法呢?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其實并不太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和朋友吵架時,常會說:“你不喜歡我了?!边@其實是想法而不是感受。表達感受可以這樣說:“你剛才的行為,讓我很傷心?!?/p>
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可以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庫,比如收集以下詞匯。
(1)下列詞語可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
興奮、喜悅、欣喜、甜蜜、精力充沛、興高采烈、感激、感動、振奮、開心、高興、快樂、愉快、幸?!?/p>
(2)下列詞語可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受:
害怕、擔心、焦慮、憂慮、著急、緊張、心神不寧、心煩意亂、憂傷、沮喪、灰心、氣餒、泄氣、絕望、傷感、凄涼、悲傷、惱怒……
3.說出需要
在表達完感受后,我們可以說出自己的真實需要。
比如在《圍城》中,方鴻漸在孫柔嘉生病時,和朋友趙辛楣出去吃飯。方鴻漸剛一回來,孫柔嘉就陰陽怪氣地說:“你也知道出去了好半天么?反正和好朋友在一起,吃喝玩樂,整夜不回來也由得你,我一個人死在旅館里都沒人來理會?!?/p>
孫柔嘉本意是想讓方鴻漸陪自己,但她這樣含沙射影地說話,并沒有解決實質(zhì)性問題,只會引起方鴻漸的反感。
她可以這樣說:“我一個人在家里生著病,需要你的陪伴,你卻不在,我很難過。”這樣既客觀陳述了事實,又清晰表明了自己的感受,才能讓對方知道該怎么做。
4.請求
說出需要后,最后可以明確請求對方怎么做,想要得到積極的回應,請求越具體越好。
比如:“我希望你能讓我做自己?!边@個表述就比較含糊。
如果這樣說:“我希望你能各方面都支持我?!边@個表述就比較清晰。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語氣,免得被別人誤以為是命令。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也是我們?nèi)穗H交往的指路明燈,我們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練習,借助這四個步驟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讓自己擁有一個良性的溝通氛圍。
學會傾聽別人
除了學會跟別人傾訴,我們也要認真傾聽別人。
比如,當對方遇到不幸時,如果我們能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認真傾聽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受對方當時的處境,會給別人帶來更多的溫暖和更大的幫助。而現(xiàn)實是,我們常常急于提出建議、表示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態(tài)度,這樣并不能很好地安慰到別人。比如下面這些溝通方式會妨礙我們體會他人的處境。
建議:“我想你應該……”
比較:“這不算什么,你聽我的經(jīng)歷?!?/p>
說教:“如果你這樣做,你將得到很大的好處?!?/p>
安慰:“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jīng)盡最大的努力了?!?/p>
回憶:“這讓我想起……”
否定:“高興一點,別這么難過?!?/p>
同情:“哦,你這可憐的人?!?/p>
詢問:“這種情況什么時候開始的?”
辯解:“我原打算昨晚給你打電話的,但是我……”
糾正:“事情的經(jīng)過不是那樣的?!?/p>
卡爾·羅杰斯曾說:“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繼續(xù)前進?!?/p>
非暴力溝通就是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它能把我們從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讓我們專注于自己的感受與他人的感受。生活中真正厲害的人,是會用非暴力溝通方式進行溝通的人。
回到文章開頭的案例,你覺得那個學生和老師彼此間應該如何溝通呢?我認為他們不妨這樣溝通。
學生:“老師,您說我的發(fā)型不符合要求,但李同學發(fā)型跟我的一樣您卻沒有說他,這讓我覺得特別委屈,我希望能被平等對待。所以您能跟我說一下原因嗎?”
老師:“你和李同學的發(fā)型都不符合要求,但不管別人怎么樣,你自己都要遵守學校的規(guī)定。李同學有特殊情況,剛休學回來,現(xiàn)在情緒恢復得還不好,他父母和學校商量后,決定先不對他做嚴格的要求,等恢復好了再說,所以請你理解。”
你溝通的態(tài)度,決定了生活的溫度。愿你我都能將非暴力溝通技巧運用于生活之中,構(gòu)建和諧的人際關系。